郭倩倩
摘要:
本文介紹了敘事療法的概念、敘事療法的過程和技術,在此基礎上,綜述了敘事療法在學校中的應用,主要是在學校心理咨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和生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的應用。目前,敘事療法是學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一種常用方法,對學生抑郁、焦慮和人際關系等方面問題均有效果。
關鍵詞:敘事療法;學校;心理健康
一、敘事療法
(一)敘事療法的概念
敘事,在《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敘述事情(指書面的)”。敘事療法,是和敘述個人生命故事有關的療法,它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末,以澳大利亞的邁克爾·懷特和新西蘭的大衛·艾普斯頓為代表人物。敘事心理治療,是指心理咨詢師認真傾聽來訪者訴說的故事,運用恰當的方法幫助來訪者找出遺漏的情節,客觀對待問題,引導其重新建構積極的故事,從而激發來訪者內在動力的過程[1]。
(二)敘事療法的過程和技術
目前,敘事治療并沒有一個系統的治療體系,也沒有相對固定的技術程序,有心理學家在實踐中總結了敘事療法的一般過程,Martin Payne在《敘事療法》中根據自己的實踐,總結了敘事療法的一般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問題故事”的描述、問題的命名、外化語言的運用、社會與政治議題的考量(文化、社會及政治因素的影響)、相對影響力的問題(關注特殊意義事件)、解構特殊意義事件、引導來訪者采取看待問題的立場(構建較豐厚的支線故事)、運用治療檔案、重新入會(來訪者在治療師協助下象征性地邀請重要他人重新加入自己的“生命俱樂部”)、尋找見證人、持續治療,通過敘說與再敘說豐厚個人生命故事、結束治療。Martin Payne指出,這只是一般順序,在實踐過程中,咨詢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對這些過程進行延伸、濃縮、省略或是重復,這些治療的元素和治療順序只是為了方便解說[2]。
雖然敘事療法沒有相對固定的技術程序,但在實踐中,有幾個較為重要的技術:將來訪者的問題外化,解構故事、發掘例外結果并重構故事,鞏固新故事。
1、將來訪者的問題外化
敘事療法創始人懷特認為,很多來訪者將生活中的問題看成是自己或者別人品行的反應,或者是他們人際關系的反應,他們將問題歸因于自己或他人的內部屬性,即他們認為自己或者他人就是問題,這種信念讓他們陷入想要解決的問題中[3]。而在外化對話中,問題就是問題本身,人不是問題,將問題與人本身分開,要使來訪者有一種信念,是問題纏上了我,而不是我有問題。在外化對話中,可以將問題擬人化、具象化,也可以使用藝術表達,比如可以給問題命名,“如果我們給這個困擾你的問題取個名字的話,你想叫它什么”“憤怒的魔鬼”,治療師可以進一步問他:他通常在什么時候出現,它是如何掌控你的?你想怎樣擺脫它對你的控制。通過這些問題,使來訪者將問題外化,增強來訪者的控制感。
2、解構故事、發掘例外結果并重構故事
White[4]等認為解構就是個體運用全新的視角來看待以前他所認為的那些平淡無奇的事物。在解構的過程中,咨詢師會引導來訪者關注未曾覺察的社會價值、觀念、文化、經濟和政治因素的影響,并且要關注來訪者的例外事件。咨詢師要幫助來訪者覺察曾被忽略卻非常有意義的事件或經歷,這些事件和經歷被稱作“特殊事件”或“例外事件”[5]。咨詢師要關注這類事件,讓來訪者回溯例外事件的細節,讓來訪者思考這件事情為什么跟主流事件不一致,發掘被來訪者忽視的、潛在的力量。如來訪者提到自己英語學習成績差,學不會英語,但是在一次談話中她偶然提到自己曾有過英語成績不錯的時候,咨詢師就可以讓來訪者詳細談談這次考試,讓來訪者回憶自己當時時怎么學習的等等,讓來訪者意識到,其實自己是有能力通過努力取得好成績的,從而提升來訪者的信心。
Martin Payne認為,有許多線索可以讓我們離開問題故事,進入支線故事,最重要也最好認的一條線索是:來訪者生命故事中,展現出自己因被問題故事壓倒而未覺察的力量、資源、韌性和勇氣[6]。這些故事開啟了認知、行動和感覺的新的可能性,通過對故事的改寫和豐富,這些故事會從次要故事變成主要故事,從而重構來訪者的生命故事,使來訪者得到成長。
3、鞏固新故事
當來訪者取得進步后,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鞏固來訪者的進步,治療師可為其舉行告別儀式,或尋求局外見證人[7]。
告別儀式是讓來訪者與自己的過去告別,或者與困擾自己的某個問題告別,在咨詢過程中,可以運用多種儀式,如讓來訪者跟自己的過去寫一封告別信,或者在咨詢結束時,給來訪者頒發結業證書。尋找局外見證人是指尋找來訪者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見證人可以對來訪者給予客觀評價,見證來訪者的成長,使咨詢擴展到咨詢室以外的真實生活。
另外,咨詢過程中如果有錄音錄像,可以使來訪者回到家中仍可反復重溫自己的咨詢過程,并且重新思考咨詢過程未來得及充分思考的問題,如咨詢師的提問等,有利于新故事的鞏固。
二、敘事療法在學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應用
(一)學校心理咨詢
1、敘事治療與其他治療技術的結合
敘事治療在日本的學校臨床領域得到了很好運用[8],也廣泛用于我國的學校心理咨詢中,在中小學心理咨詢中,經常將敘事治療和沙盤、繪畫治療等結合在一起,這對于心理咨詢很有助益,這種助益不僅體現在咨詢師能運用敘事的理念及沙盤和繪畫的可視化特點更好地理解來訪者創造的世界 ,也體現在咨詢師能發現沙盤和繪畫作品,或者以沙盤和繪畫作品為媒介,在來訪者講述自己的問題故事時,更客觀地看到,來訪者的特殊意義事件,看到來訪者的內心的需求、渴望等。
葉華文[9]對存在考前焦慮的高考生進行了團體輔導,在團體輔導中采用了繪畫技術和敘事療法的外化技術,達到了預期目標。
金鑫[10]將敘事療法應用于高中生自我認同團體輔導,結果顯示團體輔導小組的成員的平均自我認同感水平在參加團體輔導后有顯著的提升,作者認為,敘事取向在提升高中生自我認同感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團隊輔導形式。
此外,敘事療法還與空椅子技術、認知重建、支持心理療法等相結合,被廣泛用于學校心理咨詢,如抑郁、焦慮問題,青少年自卑心理,人際關系等。
2、心理危機干預
敘事療法也被用于高校的心理危機干預,葛纓和曹成剛[11]對一名自殺大三學生進行了危機干預,采用敘事療法,全程24次咨詢,歷時半年,咨詢經歷了問題外化,尋找例外,替代故事三個階段,通過心理輔導, 其問題的行為表現及心態都有所改善, 對“打嗝”這一問題的過分關注有所轉移, 自我負面評價開始松動, 并發掘出了自身擁有的資源和力量,對問題的控制力也有所增強。作者在討論中提出,敘事療法療程較長,在治療上是循序漸進的,不適合用于自殺危機干預的即時干預, 但對中后期心理康復卻是一個有益的嘗試, 能幫助個體重構生命故事,從而達到改變。孫潔[12]對一名歸國女大學生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后,采用敘事療法對其進行心理輔導,經過12次心理咨詢,來訪者抑郁及各項癥狀消除,自信心增強,留學適應良好。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
敘事療法不僅能運用于心理咨詢,它的對話技巧,也能運用于心理課堂中,使學生在對話中增強課堂體驗,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將問題外化,從而更清晰地看待自己的問題,同時深入地了解自己,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
張帆[13]在心理課“我的個性樹”活動中,在學生創作了自己個性樹后,嘗試運用敘事療法的問話技巧引導學生認識自身的優缺點。在課堂上,兩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互相扮演提問者和受訪者,提問同學向受訪者提問,通過提問促使受訪學生與其缺點對話,了解“缺點”的如何發生和變化、它的特點以及如何與個體相互影響,從而使“缺點”外化,增強對“缺點”的控制能力。
(三)生涯咨詢與就業指導
敘事療法同時可用于生涯咨詢與就業指導,蔡妮娜[14]總結了敘事療法在生涯咨詢中的應用技術,分別是:測評解釋與故事敘說相結合、運用生命線、撰寫成就事件,老年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的對話、未來愿景的描述,并指出,在生涯咨詢中應用敘事療法,用故事敘說的方式來幫助來訪者進行自我探索,使來訪者以更積極的心態解決生涯咨詢中的問題。
陳建軍[15]對有求職困惑進行咨詢的同學,通過個體咨詢、網絡咨詢等方式以敘事治療理念進行就業指導,并召開了一次團體輔導。85%的學生認可這種就業指導方式;90%的學生認為在和輔導員分享故事的過程中,促進了就業抉擇問題的解決。經過反饋,92%的學生對當時自己做出的抉擇表示不后悔。作者提出,將敘事療法理論融入大學生就業指導,用于就業指導實踐,是大學生就業指導值得借鑒的路徑。
[參考文獻]
[1]MALCOLM PAYNE.現代社會工作理論[M].何雪松,張宇蓮,程福財,等譯.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5: 156.
[2]Martin Payne.敘事療法[M].曾立芳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2: 8-16.
[3]Michael White.敘事療法實踐地圖[M].李明,黨靜雯,曹杏娥,等譯,重慶大學出版社,2018: 1.
[4]Epston D, MEpstonD, WhiteM. Narrative means to therapeutic ends[M].Adeladie:Dulwich Centre Publication, 1990: 121-130.
[5]Michael White.敘事療法實踐地圖[M].李明,黨靜雯,曹杏娥,等譯,重慶大學出版社,2018: 36.
[6]Martin Payne.敘事療法[M].曾立芳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2: 77.
[7]劉方.敘事心理治療的理論述評[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 2014, 29(12): 63-67.
[8]黃辛隱.日本的學校心理咨詢模式[J].心理科學, 2006(06): 1466-1469.
[9]葉華文.解除我的“暗語”魔咒[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15): 44-47.
[10]金鑫.敘事療法在高中生自我認同團體輔導中的應用探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3(04): 10-12.
[11]葛纓,曹成剛.對一例自殺未遂貧困生的敘事療法干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08(01): 52-54.
[12]孫潔.一例歸國女大學生抑郁癥的心理危機干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 33(23): 111-112.
[13]張帆.把力量還給學生——敘事療法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6(16): 36-38.
[14]蔡妮娜.敘事療法在生涯咨詢中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 2013, 29(09): 147-148.
[15]陳建軍.敘事療法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應用與實踐[J].中國大學生就業, 2018(10): 45-49.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