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颋
【摘要】目的:探究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對兒童慢性鼻竇炎的療效。方法:調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診治的110例兒童慢性鼻竇炎患者資料,以均衡原則為基準,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分別施以手術治療與藥物治療;評估兩組治療效果狀況。結果:觀察組、對照組有效率分別為為94.55%(52例)、83.64%(46例),觀察組臨床效果較顯著(P<0.05)。結論:較傳統藥物治療而言,對兒童慢性鼻竇炎患者施以手術治療,臨床效果較為顯著,因此,可以大力實踐與推廣。
【關鍵詞】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兒童慢性鼻竇炎
【中圖分類號】R76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107-01
慢性鼻竇炎是耳鼻喉科較為多發的兒童疾病,除影響兒童面部發育和記憶力外,還會引發分泌性中耳炎,導致兒童聽力下降,同時由于呼吸不順暢,還會影響到兒童的睡眠質量,更有甚者會出現呼吸暫停,且易引發咽炎、支氣管炎等并發癥。若未及時治療,會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預估的影響。在醫學臨床中治療方式較多,但還未有統一的治療手段,常用手段主要有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為進一步探究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對兒童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效果,調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診治的110例兒童慢性鼻竇炎患者資料,現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
調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110例兒童慢性鼻竇炎患者資料,以均衡原則為基準,分為觀察組男31例,女24例;年齡4-14歲,平均年齡(8.7±1.2)歲;單純竇口鼻道復合體解剖結構異常、單純腺樣體肥大、二者均有者分別為19例、20例、16例;對照組男32例,女23例;年齡5-15歲,平均年齡(8.8±1.9)歲;中度腺樣體肥大者18例。比較兩組臨床個人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
納入標準:①年齡滿足4-15歲,性別無限制;②診治檔案資料齊全且存檔;③所有家屬均已獲得知情權。排除標準:①有心臟、肝部、腎盂等器質性病變損傷者;②不能積極配合相關事項患者;③精神疾病,意識無法自主患者。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施以鼻噴糖皮質激素加口服黏膜纖毛功能恢復劑治療,同時加服抗生素及鼻腔內生理鹽水沖洗,療程為12周。觀察組施以腺樣體切除與鼻竇開放術15例、單純鼻竇開放手術22例、以及單純腺樣體切除術18例,術后行生理鹽水沖洗、口服黏膜纖毛功能恢復劑和抗生素治療。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分別于2、4、8、12周進行門診復查,并觀察兩組患者治療7個月后臨床效果。
1.3療效標準
在7個月后,評估兩組治療效果狀況,評估標準:①顯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鼻內鏡檢查結果基本正常;②有效:部分臨床癥狀減緩,鼻內鏡檢查鼻腔、鼻粘膜有輕度異常轉變;③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鼻內鏡檢查鼻粘膜充血。
1.4統計學分析
為了對數據有更準確計算,對各項計數、計量資料采取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檢驗采取t;以(%)表示計數資料,檢驗采取x2。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由表1可知:觀察組無效、有效、顯效患者分別為3例(5.45%)、20例(36.36%)、32例(58.18%),有效率為94.55%( 52例);對照組則為9例(16.36%)、15例(27.27%)、31例(56.36%),有效率為83.64%(46例);兩組對比,觀察組臨床效果較顯著(P<0.05)。
由于兒童上呼吸道感染頻率較高,所以相較成人而言,兒童患鼻竇炎的風險也較高。據相關統計指出,學齡前兒童平均每年有6-8次會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另外,兒童是二手煙的主要受害群體之一,煙霧被吸入后刺激鼻腔,鼻腔分泌物流不干凈,則會引發鼻竇感染。同時由于生理構造不同還會引起鼻腔呼吸不順暢,這也是引起鼻竇炎因素之一。此外,細菌感染、空氣污染、過敏、營養不良、機體抵抗力下降等都有可能引發鼻竇炎。面對這種情況,患兒家屬可通過鼓勵兒童適量運動或加強飲食營養,從而增強兒童自身抵抗力;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食物,嚴禁煙、酒;若發生感冒、扁桃體炎等疾病,應及時就醫診治,防止病情加重引起并發癥;房內經常通風,保持室內溫濕度適宜;日常生活中可多進行鼻部按摩,保持愉悅的心情,勞逸結合等方面進行預防。
兒童慢性鼻竇炎是兒科常見一種多發因素引起的耳鼻喉疾病,鑒于其發病因素較多,且主要病因并未明確,所以并無確切診治手段,須因病而異進行治療。目前在醫學臨床中,主采取手術治療與藥物治療。據相關研究表明,兒童鼻腔與成人生理結構有所不用,主要體現在鼻竇開口、竇口鼻道復合體較狹小,一旦發生炎癥就會引起引流受阻。患兒的鼻竇黏膜反應大于成人,所以藥物治療對兒童慢性鼻竇炎引起鼻腔黏膜水腫等臨床癥狀起效較快,但很難完全治愈因結構異樣導致的鼻竇引流障礙。雖然手術可以有效消除解剖結構異常,但卻無法祛除病原微生物及免疫缺陷等病因。所以,最佳的治療方案就是對患者鼻竇高分變率CT檢查結果進行詳細分析并結合患者自身情況定制出獨特的治療方案。
雖然慢性鼻竇炎沒有較統一的治療方法,但若是藥物治療無法得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可以考慮通過鼻內鏡手術方法治療。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手段也漸漸步人成熟穩定的階段。腺樣體肥大在慢性鼻竇炎的病發中也漸漸得到相關研究工作人員的重視,雖然其對鼻竇不會造成直接影響,但若腺體發生肥大則會使鼻竇產生的分泌物淤堵在鼻腔內,造成細菌逐漸繁衍,最后引發鼻竇炎。據相關研究人員大量查閱文獻資料發現,對慢性鼻竇炎患者采取鼻內鏡手術,同時搭配切除肥大腺樣體手術效果較為顯著。在本次調查中對肥大腺樣體未萎縮的鼻竇炎采取單純腺樣體切除術,臨床效果較為顯著。
在本文研究中,觀察組無效、有效、顯效患者分別為3例(5.45%)、20例(36.36%)、顯效32例(58.18%),有效率為94.55%(52例);對照組則為9例(16.36%)、15例(27.27%)、31例(56.36%),有效率為83.64%(46例);兩組相較而言,觀察組總有效率較高(P<0.05),這說明,較傳統藥物治療而言,對兒童慢性鼻竇炎患者施以手術治療,臨床效果較為顯著,因此,可以大力實踐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