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權 裴菊紅
【摘要】目的:探究將納米復合樹脂以及光固化復合樹脂材料應用于前牙美容修復中的效果,分析其臨床意義。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實驗對象均為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間收入的需要進行前牙美容修復的患者,根據實驗要求與數據結論錄入其中76例患者開展研究,76例患者患者通過隨機抽選法記錄為對照組(n=38)與實驗組(n38)。對照組患者應用光固化復合樹脂材料進行美容修復,實驗組患者則選擇納米復合樹脂材料開展修復工作,治療完成后對比兩組患者的美容修復效果,分析組間差異。結果:實驗完成后實驗組患者的修復優良率較對照組明顯更高,即觀察組患者的臨床修復美容效果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在對前牙美容修復患者進行樹脂材料選擇時,應用納米復合樹脂材料開展修復工作能夠有助于提高修復優良率,對于患者的牙齒美觀來說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牙體缺損;修復;預成纖維樁;鑄造金屬樁;應用方案
【中圖分類號】R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178-01
隨著近年來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現代口腔醫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了口腔健康以及口腔美容的重要性。現代臨床醫學中口腔美容修復獲得了較為長足的發展,而納米樹脂直接粘貼美學修復技術能夠在保證患者健康牙體組織的基礎上對患者的牙齒美觀度進行改善。具有快速、經濟且符合牙齒修復生物學的特點,修復效果良好,受到了廣大醫務人員和患者的青睞。本次研究中探究納米復合樹脂以及光固化復合樹脂材料應用于前牙美容修復中的效果,探究其臨床意義,并將實驗方式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所有實驗對象均為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間收入的需要進行前牙美容修復的患者,根據實驗要求與數據結論錄入其中76例患者開展研究,76例患者患者通過隨機抽選法記錄為對照組(n=38)與實驗組(n38)。實驗組中患者性別比為(男:女=18:20),患者年齡信息區間為28-46(36.7±4.3)歲;實驗組中患者性別比為(男:女=16:22),患者年齡信息區間為31-45(35.9±5.1)歲。
所有納入實驗的患者均自愿參與,且排除肝腎功能嚴重障礙的患者,比較患者的年齡、性別等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未見明顯統計學意義,差異不顯著,可比性佳(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時均進行潔牙和預備牙體以及保護牙髓的基本操作。
在患者手術前與自然光下對患者的口腔狀況進行比賽并拍照記錄,依次進行酸蝕、沖洗、干燥和粘接等操作修復完成后,對患者的牙齒咬合狀況進行調整,做好修型和拋光工作,再進行術后拍照對照。
對照組患者應用光固化復合樹脂進行修復,在關閉手術燈后將數值評估于洞底,采用三角堆積的方式進行完全填充,做好分層填充和固化。
實驗組患者則選擇納米樹脂進行修復,在硅橡膠導板的支撐下,運用相應的數值對患者進行逐層堆積和固化。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患者的各項實驗數據將其錄入Excel表格中,并根據數據類型選擇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處理,其中患者的治療后的美觀優良度計數資料選擇(%)進行表達,采用卡方值對各項數據進行檢驗,患者的年齡信息數據采用(x±s)記錄數據,采用t值進行數據檢驗,認為實驗結果中P<0.05,說明統計學意義存在。
1.4療效判定
優秀:治療后患者的美觀度良好,患者不存在疼痛感,咬合功能良好,未見炎癥反應;良好:患者美觀度較好,患者不存在疼痛感,偶感咬合不適但不影響正常生活,未見敏感或炎癥反應。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美觀度較差,無法進行正常咬合,存在敏感或炎癥反應。
實驗完成后實驗組患者的修復優良率較對照組明顯更高,即觀察組患者的臨床修復美容效果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
光固化材料在應用過程中,其主要填塞材料為亞微米,對于光照較高的敏感度更容易出現微漏狀況,進而引起患者出現發齲現象。同時這種材料耐磨性較差很容易導致患者治療后出現各種并發癥,對于光固化照射要求較高。而隨著近年來臨床研究的不斷發展,發現納米樹脂在應用時能夠克服化學不穩定和容易出現修復體滲漏的缺點。
納米樹脂在應用時采用了較為先進的納米技術,具有十分適宜的流動性,質地較為均勻,使整個樹脂在患者牙齒表面能夠光滑平整的鋪開,增強了樹脂強度和操作手感,使患者牙釉質達到近似耐磨性和極佳的拋光性。同時這種材料不會產生較強的凝聚成蟲現象,顯著的減少了在威盛狀況下所引起的對患者牙齦造成的刺激。
綜上所述,在對前牙美容修復患者進行樹脂材料選擇時,應用納米復合樹脂材料開展修復工作能夠有助于提高修復優良率,對于患者的牙齒美觀來說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