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會菊
【摘要】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在股骨頸骨折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本課題選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6月時段內診療的80例股骨頸骨折患者,隨機納入參照組(n=40)和舒適組(n=40)。參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舒適組采取舒適護理模式,對比患者心理狀況評分、護理總滿意度。結果:參照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明顯高于舒適組,數據間比較有意義(P<0.05)。舒適組總有效率為92.50%,參照組為75.00%,數據間比較有意義(P<0.05)。結論:于股骨頸骨折患者中,舒適護理模式既可改善機體負面情緒,還可提高護理總滿意度,應引起重視。
【關鍵詞】舒適護理;股骨頸骨折;心理狀況評分;護理總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211-01
股骨頸骨折是中老年群體常見病,是因骨質疏松引起股骨頸相對脆弱,且在肌肉群持續退化的前提下,經外力作用導致的骨折現象。經有效治療,雖可挽救患者身心健康,但卻存在骨折愈合差和股骨頭壞死等現象,降低機體生存質量。而在此基礎上,對患者施以對癥治療、護理干預聯合操作,則可幫助患者恢復最佳關節功能。本課題選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6月時段內診療的80例股骨頸骨折患者,現將報道總結如下:
1.1基本資料
本課題選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6月時段內診療的80例股骨頸骨折患者,隨機納入參照組(n=40)和舒適組(n=40)。參照組男女患者比例為19:21;最小年齡為54歲,最大年齡為82歲,平均數為(69.16±10.37)歲。舒適組男女患者比例為23:17;最小年齡為56歲,最大年齡為83歲,平均數為(70.16±12.37)歲。數據間比較無意義(P>0.05)。
1.2方法
參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包括術前健康教育、基礎檢查和術前準備、工作交接、用藥護理等。舒適組采取舒適護理模式,包括以下內容:(1)術前心理護理。待患者入院時,應立即接待,借助溫和語言及態度,做好各項檢查;向患者詳細闡述病情進展、治療方案及注意事項,預防患者過度擔憂而引起的負面情緒,繼而增加治療難度;若患者表現為抑郁或焦慮,則應通過成功案例的介入,增強治療信心。(2)環境護理。設置相對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將室內溫濕度控制在最佳范圍內,時刻做好室內通風換氣,保持光線充足柔和。(3)病情護理。術后要求患者臥床靜養,取最佳體位,定期翻身,做好患側肢體按摩。(4)疼痛護理。因骨折術后疼痛較為嚴重,且患者多見煩躁和焦慮等情緒,應做好情緒疏導,對患者施以肢體、語言和情緒等諸多層面安慰,合理使用鎮痛藥或鎮痛泵,減輕機體疼痛。(5)功能鍛煉。向患者明確術后早期運動鍛煉的必要性,但因部分患者懼怕疼痛繼而表現為抗拒鍛煉的意識或行為,護士應通過親身示范的方式,循序漸進,明確說明運動鍛煉的意義,幫助患者快速恢復髖關節功能,預防肌肉萎縮。(6)并發癥預防。股骨頸骨折多見創口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和壓瘡等并發癥。即告知患者多飲水,加快患者排尿,若為女性患者可借助生理鹽水,對尿道口與會陰部予以清潔,杜絕泌尿感染;因患肢長期制動或壓迫,多易出現壓瘡,則應更好床褥更換,做好受壓部位按摩,減輕壓力,杜絕并發癥。
1.3觀察指標
對比患者心理狀況評分、護理總滿意度。包括護理前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護理總滿意度包括極滿意、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極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00%。
1.4統計學處理
以SPSS 21.0統計軟件為參照,對本文涉及的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予以統計處理。前者用(x±s),組間數據施行t檢驗;后者用%表示,組間數據施行x2檢驗。P< 0.05時,數據間比較有意義。
2.1對比患者心理狀況評分
護理前患者心理狀況評分比較相似(P>0.05);但護理后,參照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明顯高于舒適組,數據間比較有意義(P<0.05),見表1。
2.2對比患者護理總滿意度
舒適組總有效率為92.50%,參照組為75.00%,數據間比較有意義(P<0.05),見表2。
股骨頸骨折為現代醫療中常見病,易發于中老年群體,特別是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發病率逐年遞增。以老年患者為例,多伴有不同程度慢性病,且在軀體機能持續性衰退背景下,一旦出現意外,必將誘發股骨頸骨折。而在此過程中,對骨折患者施以對癥治療,雖可挽救其生命安全,但必將會對機體預后效果和康復效果造成影響,即可對患者施以舒適護理干預,減輕機體負面情緒,還可提高患者護理總滿意度,促進機體恢復。綜上,于股骨頸骨折患者中,舒適護理模式既可改善機體負面情緒,還可提高護理總滿意度,應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