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琳
【摘要】目的:探討急診護理人員職業倦怠心理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建議。方法:選擇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間的急診護理人員34名為對照組,選擇于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期間的急診護理人員34名為觀察組,兩組進行對比。結果:兩組進行對比,觀察組職業倦怠明顯有所降低,好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工作能力顯然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通過提升工作環境,改善護理人員薪資待遇,有效降低職業倦怠心理,提高工作積極性。
【關鍵詞】急診護理人員;職業倦怠心理;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249-02
職業倦怠主要指在工作環境下產生的高壓從而使身心出現疲勞、耗竭的情況。因工作的高壓,出現心理上的疲乏,在每日重復的工作中,逐漸失去興致,沒有足夠的精神,只是按照工作慣性來完成每日的任務,此為心理現象。為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對出現此情況的因素進行分析后提出相關建議,以此來調整職業倦怠,其效果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間的急診護理人員34名為對照組,選擇于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期間的急診護理人員34名為觀察組。對照組,年齡27~42歲,平均年齡(35.67±5.74)歲;觀察組,年齡28~43歲,平均年齡( 35.75±5.89)歲。對兩組護理人員資料進行分析后顯示,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通過對職業倦怠心理的分析,其主要因素為:
①因醫院人事制度不斷改變,使得合同制的護理人員逐漸增多,雖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護理的人力短缺問題,但因護理人員的學歷相對降低,造成其工作經驗不足,繼續學習的機會較少,使其在臨床護理上存在著眾多壓力,此長期保持此壓力,容易造成職業倦怠。
②在出現情感衰竭時,其呈現出極其疲憊的狀況,表現為情感逐漸的消失,從而導致在護理工作中出現不耐煩等情緒。
③成就感的變化,主要對自身產生不積極的評價,感覺到自身的無助感,從而造成其自尊心逐漸降低。
④在工作狀態上因其工作性質主要為與患者之間相互溝通的,當出現工作不積極,失去對工作的熱情時,對自身會產生懷疑。為更好的改善以上出現的原因,對其進行解決建議,并實施。
對照組運用常規措施;觀察組護理人員運用針對性措施,具體為:
①需要改善急診的工作環境,合理分配護理人員的工作,時刻關注其情緒的變化,可適當制定獎勵制度,提升護理人員的地位,以此來提升其社會價值,通過改善薪資待遇,來調整其心理的狀態,調動其積極性。
②對護理管理者的素質進行提升,改變傳統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要與時俱進,盡量滿足護理人員的需要,通過對護理人員授予管理權利來提升其對自我的肯定。
③需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提升其專業知識,從而降低工作上的壓力,合理的分部工作,提升其職業素養,改善其與患者的溝通方式,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性,減輕心理壓力。
1.3觀察指標
①職業倦怠的調查通過參考MBI-SS量表自制調查問卷,其指標為:其分為情緒衰竭、工作態度以及成就感,分數越低心理狀態越好,在50分以下,工作狀態良好;在50~75分,有一定的職業倦怠,需要自我心理調節;在75~100分,建議休假,短暫離開工作崗位,進行調整;在100分以上,建議咨詢心理醫生或辭職,或換個新工作。
②通過參考工作能力指數調查表(WAI)自制問卷,滿分為100分,80~100分為優,50~80分為良,50分以下為差。工作能力=(優+良)/護理人員。
1.4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x±s)表示,率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職業倦怠的調查問卷對比,對照組34名,情緒衰竭(65.97±5.73)分,工作態度(66.35±5.47)分,成就感(64.85±5.21)分;觀察組34名,情緒衰竭(50.63±4.21)分,工作態度(48.62±3.96)分,成就感(49.75±4.06)分;兩組情緒衰竭對比結果(t=12.580.P=0.001)分,工作態度(t=14.461.P=0.001)分,成就感(t=13.330,P=0.001)分。觀察組職業倦怠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
兩組工作能力指數調查表對比,對照組,優12名(35.3%),良11名(32.35%),差11名(32.35%),工作能力23名(67.65%);觀察組,優15名(44.1%),良17名(50.02%),差2名(5.88%),工作能力32名(94.12%),比較結果(x2=22.659,P=0.001)。觀察組工作能力顯然優于對照組(P<0.05)。
護理人員出現職業倦怠的主要原因為工作上壓力過大,長期出現強壓時,其會出現為對工作的熱情逐漸消失,情緒焦躁、易怒,對自身失去信心,感覺到對前途的迷茫,并且對周圍的人、事等呈現出冷漠的態度,自我評價逐漸偏低等心理問題。在出現此情況時,代表內心處于強壓的情況,需要及時調整。
通過對職業倦怠的因素分析,制定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通過改善工作環境,合理分配工作任務,對護理人員的專業性進行定期培訓,適當給予其獎勵,提升其職業素養,改善其與患者的溝通方式,明顯改善職業倦怠情況。
通過兩組對比,觀察組的職業倦怠、工作能力均好于對照組,明顯調節其工作上出現的不積極性,有利于提升急診的工作效率與質量。
上述所論,證明了急診護理人員在出現職業倦怠時,需要及時調整自身的心理,并且合理改善急診的管理制度,從而降低職業倦怠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