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偉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的金融市場發展迅速,各類金融機構迅速崛起,金融機構內部所出現的儲蓄、投資、咨詢等業務促進了金融行業的創新,也推動了經濟的發展。通過金融各個企業之間的資金活躍起來,企業也可以獲得可持續性的發展。可見金融是我國現代經濟的核心,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本文就金融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的作用進行闡述,提出金融視角下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金融;國家中心城市;作用;建設
國家中心城市的概念是在2005年建設部規劃全國城鎮體系時所提出的一個概念。其指出中心城市的兩大特征,分別是全國范圍內的中心性以及某個區域內的國際性。國家中心城市在金融、管理、文化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建立國家中心城市之前必須要保證這些要素的樞紐性作用,由此可見,兩者的密切關系。加強金融和國家中心城市兩者之間的研究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也有利于弄清兩者的關系,為地區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金融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的作用
(一)資源配置功能
金融是我國現代經濟的重要核心產業之一,其在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首先金融機構可以充分的發揮自身資源合理配置的功能,金融機構在運作時可以為實體企業提供大量的資金以便內部的運轉,在這個過程中就促進了整個地區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當實體經濟獲得快速發展之后,就會催生出很多新的產業。此時新型產業會倒逼金融的發展,金融機構想要滿足經濟發展的狀況就必須要對內部進行改革和優化,逐步就會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金融結構,在這個過程中金融和實體經濟兩者就得到了共同發展。這兩者則是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1]。
(二)創新功能
每一個城市的發展都離不開內部的創新,創新是一個企業得以發展的源泉。現如今很多中小型企業面臨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則是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因此,金融業只有合理的調整才能夠解決這一問題。而對于高度發達的金融業而言,則具有較多的優勢,其有利于提升整個城市的自主創新能力,從而進一步推進國家中心城市的建設。金融業可以有效地解決企業資金問題,促進企業內部的創新。其次金融業可以憑借自身所存在的信息、科技等優勢去識別具有較強潛力的企業,為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從而推進新型企業的發展。
(三)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功能
國家中心城市的主要功能是以自身發展為基礎來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金融機構和實體部門在此過程中相輔相成,則可以獲得了進一步的突破。金融本身就具有擴散性效應,金融的發展可以使得金融機構的技術、人才等資源得到合理發揮,從而向國家中心城市外圍擴散,進一步帶動周邊地區的城市產業,改善不平衡區域的發展狀況,推動整個地區經濟水平的提升。
(四)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功能
對于一個中心城市而言,合理的產業結構是必不可少的,其是經濟得以發展的重要條件。想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必須要優化內部的產業結構,而金融在產業結構優化方面就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比如像中小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很大的風險,尤其是像科技型的企業,這類企業在運行時必然會像向金融機構進行貸款或者融資,此時金融行業也會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合理評估,分散企業經營時所存在的風險,提高中小企業運營時的效率。其次金融具有資源合理配置的功能,這個功能有利于優化城市內部的產業結構,促進城市的協調發展[2]。
(五)平衡需求結構功能
一個城市內部經濟能夠實現穩定增長的條件是合理的需求結構,但是根據相關數據統計,近幾年來我國居民的消費需求在下降,結構開始失衡,這也進一步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隨著金融的進一步發展,需求結構也得以優化和調整。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金融機構可以通過貸款等方式來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比如像現在網絡上所出現的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等。其次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操作公開市場、利率等工具來調整社會投資的總量。除此之外,金融在發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影響出口的績效,從某個角度看也調節的人們對出口的需求。
二、金融視角下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策略
(一)加快金融創新
國家中心城市內在的需求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其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不斷的變化的。金融最關鍵的環節還是創新問題。筆者認為首先作為政府一定要加強制度方面的創新,保證法律法規能夠適應中心城市建設金融行業的需求。一般而言,國家內部較為嚴格的金融監管是不利于金融的創新的。因此,在制度方面中國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以及實際發展的具體情況進行創新,鼓勵企業進行金融創新的活動。其次,金融機構要加快內部產品以及服務的創新,作為金融供給方應保持警覺性,警惕國家中心城市的金融需求的變化,加強開發新型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內部城市建設的需要。除此之外夸大銷售渠道也很有必要,可以通過互聯網渠道來銷售金融產品,促進城市內部資源得到合理化的配置。最后一定要加強金融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融合,降低服務成本,提高金融市場運行的效率。
(二)調整并優化產業結構
合理的產業結構有利于促進一個城市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想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首先必須要夯實好城市內部的產業,構建和國家中心城市相適應的一種現代化體系,逐步調整第三產業在現代產業中所占比重,發展現代服務業等一些重要的產業。其次也可以利用自身內部的優秀基礎力量,比如大力發展制造業,將發展汽車行業、新材料、現代食品等等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產業。除此之外,還要加大一些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加強中小企業在人才服務以及資金方面的支持,提高中小企業發展時的科技創新意識,從而逐步提高整個城市內部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不斷優化城市內部產業結構,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發展交通樞紐
建設國家的中心城市必須要完善交通樞紐的服務功能,提高城市內部的交通核心競爭力。首先要完善城市內部軌道交通網和路網的建設,緩解城市內部居民出行的交通壓力。其次要建設高鐵網,強化鐵路運輸和各類運輸之間的銜接,保證運輸的效率。當然隨著一帶一路的提出,加強內部的物流基礎設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據物流運行的路線,可以大力的發展空陸聯運、公路聯運以及鐵路聯運等等,提升物流運送的水平,提升城市內部整體的物流水平,加強和外界經濟的交流,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做好基礎工作。
(四)加強對外開放
1980年鄧小平同志接待外賓時第一次提出了將對外開放作為我國經濟政策。可見對外開放是提高我國經濟水平的重要途徑。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城市經濟水平也是衡量的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城市內部對外開放的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每一個城市而言,都會有其自身的特點,例如鄭州就可以進一步完善自貿區以及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等一些基礎性的設施,提升內部的對外開放功能,加強城市和一帶一路的經濟連接。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政策相結合,不斷的開放擴大投資的領域,吸引境外的企業在城市內部進行投資。引進大量的國外人才和優秀的技術,加強和相關機構進行合作。除了引進來之外,還要堅持走出去的原則,將對外投資設定為發展政策,加強海外市場的投資,拓寬海外市場的領域,促進企業在合作和競爭中水平的不斷提升。除此之外還要加強一些關于文化、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城市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將城市塑造成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3]。
(五)利用文化優勢,素質城市形象
對于每一個城市而言,都會有其固定的文化產業,通過利用自身存在的文化優勢來打造屬于城市獨特的一種文化韻味。比如像河南省博物館就是國家所認定的坐鎮博物館,這就屬于河南省文化的一個標志。通過利用自身的文化優勢來進行招商,提高城市的吸引力以及凝聚力,才能夠促進城市走出去,讓他人認可這個城市,最終塑造文化城市的良好形象。
(六)培養綜合人才
以金融的視角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是離不開人才的,擁有較多的人才,才能夠促進城市內部企業的發展,提高金融的創新力。可以通過以下三大措施提高城市內部人才數量。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人才發展戰略,對于某些城市而言,可以開放落戶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城市中進行工作,整個城市都要培養一種愛才敬才的意識,提高城市內部對人才的尊重度。其次當地政府也要加大對教育資金的投入,加強和國外的一些機構、學校進行合作,培養出一批具有高素質水平的高端性人才。最后要根據社會所發展的前景培養一批適合的人才,比如現如今社會最需要的是人工智能、IT技術、新能源大數據等方面的人才,城市就要加快這類人才培養的速度,保證人才結構的合理化,促進城市內部人才的可持續化發展。
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城鎮體系規劃設置的最高層級,是全國城鎮體系的核心城市,其在文化、交通、金融、管理等各個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國家中心城市就要充分的發揮這一系列因素的作用,金融是內部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優化產業結構等。但是對于金融行業而言,各個城市發展還并不成熟,想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首先要加強金融的創新,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其次加強城市內部的交通樞紐以及對外開放程度,最后培養城市內部的綜合型人才,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建立打下牢靠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覃巖峰 李冰冰.建設與國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區域性金融中心 把握“區域性”和“現代性”進行錯位競爭[J].鄭州日報,2019(11):3.
[2] 劉霞; 楊旭.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金融支持研究 [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9(07):67.
[3] 李學武;王鋼;介長利;申建文;肖娜.金融視角下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研究[J].西部金融,20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