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 劉慧瑩 劉若涵
摘要:東北電影以樸素的影像展示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傳統,隨著民俗文化價值的被重新認可,藝術創作思想的被重新糾正,使東北民俗文化成為影視創作的構成元素。影視創作在對物質層面的常規復現和精神層面的人文呈現過程中,詮釋東北民俗文化的內涵,對發展地域文化和地域經濟起到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東北電影; 民族文化情結; 地域文化觀念
一、引言
民俗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而客觀世界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所以,民俗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方面。回顧東北民俗文化在影視創作的呈現情況,通過對中國影視創作各個時期的比對,不難發現:新時期以來影視創作對東北民俗文化的書寫是基于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雙重價值的被認可。
電影作為一種以影視藝術與傳播藝術之手所左右的大眾傳播媒介,能夠賦予觀眾一種審美愉悅,同時,更重要的是電影還能夠由審美而意識,由意識而精神地為觀眾帶來民族精神的提振。
二、東北電影的民族文化情結
中國電影人對中國的文化傳統有著不同程度的迷戀, 這來自于藝術家對本土文化的熱愛, 更來自于中華文化自身長久不衰的魅力。東北電影的文化顯像是在不經意間流露的,在那些展現歷史風云的情節中,在充滿土地氣息的鄉村小事里, 在彌漫邊陲風光的少數民族故事里,傳統文化的韻味在靜靜的流淌。歷史的風云變幻一直是東北電影所鐘愛的題材, 在60年的創作經驗中, 這類題材的作品給東北電影帶來了很高的聲譽, 而藝術家則在久遠的歷史故事中 表達了自己的文化理想。
電影《李冰》、《譚嗣同》、《末代皇后》、《兩宮皇太后》、《大遼太后》等影片都通過對歷史場面的鋪排,透露出傳統文化的訊息。影片以真實的史家筆法,宏大的歷史敘事, 動人曲折的故事情節表現了李冰同大自然、同昏官、同愚昧思想作斗爭, 立體地刻畫了李冰的形象。電影從畫面到服裝, 從細節到場面都顯示了一定的文化意義, 具有史詩風格。
三、新時期東北民俗文化影視表現的特征
1、對東北民俗文化物質層面的常態復現
文革結束之后,弘揚主旋律、反映現實生活的電視劇成為熒屏“寵兒”。影視創作緊跟時代步伐,結合東北地域特征,以東北農村為創作背景、以影像為創作媒介,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呈現東北民風民俗。《柳樹屯》《女人的村莊》《女人當官》等一大批影視作品的播出,在熒屏刮起了一股強勁的“東北風”,促進了具有東北民俗特點影視創作的發展,為東北區域形象的塑造增添亮色。這時期有關東北民俗的影視創作,表現最多的就是復現常態生活。通過常態生活的復現展現東北人超然面對常態生活的心境。
從飲食文化看,簡單實惠是標志性特征。幾乎所有的東北題材影視創作中,炕上方木桌是每家必備的,一日三餐全家人圍著它吃飯是必須的,桌子上的大蔥蘸大醬是永遠也缺席不了的。煮苞米、粘豆包、餃子、大蔥、大醬,成為東北地域的飲食符號。從服飾文化看,厚重保暖是顯著特征。《插樹嶺》中,皚皚白雪時,男性村民標志性的服飾是厚棉帽子,顏色多為黑色、深藍色或軍綠色的厚棉大衣,厚耳包;女性村民標志性的服飾是永遠的碎花布對襟棉襖、毛衣。從建筑文化看,“火炕”具有不可替代性特征。東北民居一般是三間房子,“外屋地”連接兩側的起居室。
2、對東北民俗文化精神層面的人文呈現
東北特殊的地理歷史條件,決定生活的人也具有該區域自然條件所具有的特性。東北的經濟模式長期以來以農耕為主導,加之我國最大的松遼平原、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的松嫩平原為東北農業發展所提供的上好土地資源,使東北人不得不關心土地,不得不對東北優越的土地資源自豪。白山黑水、大漠莽林養育了黑土情結。端木蕻良的《我的創作經驗》:“在人類的歷史上,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土地。仿佛我生下來的第一眼,我便看見了她,而且永遠記起了她”。
東北冰天雪地的寒地生活占較大比重,造就出東北人獨特身體特征和地域意識。在長期寒地生產和生活過程中,東北人形成了自己的體態特征和性格特點,豪爽、熱情、好客的性格特征。所以在東北影視創作中,盛菜的器具是如盆的,吃飯的口是大張的,待客的熱情是高漲的。影視創作既鑄造了黑土地優越感所帶來的豁達個性的同時,也塑造了東北人性因此而具有的弱點。對文化的守舊、對土地的固守、對現狀的安于,惰性、保守、狹隘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愚昧、保守是這類個性的必然特征。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些個別的消極個性,愈發凸顯小蒙(《鄉村愛情》)、馬蓮(《圣水湖畔》)、徐大地(《希望的田野》)、朱開山(《闖關東》)等排除萬難、銳意進取的“闖關東”精神的難能可貴。同時我們也能看到,個別消極個性所帶來的固守,在一定意義上還意味著忠誠。因為這些對土地不同形式的忠誠,所以,東北人愛國愛家,家園意識、家族意識是牢固的。
結語
東北電影作為一個充滿地域內涵的 概念, 必然有它的本土色彩, 而一些創作 者看到了本土文化的內在魅力, 將目光鎖定在腳下這塊肥沃的黑土地, 并尋找著這塊土地上的魂, 因此我們才看到了充滿粗獷大氣之美、又不乏細膩深情的關東片。希望這塊沃土能夠不斷施東北 電影人以靈感, 從而創作出更具審美內涵的電影。
參考文獻:
[1]鞏杰.1979 年:中國電影的革故鼎新之變[J].當代電影,2014,04.
[2]袁彥文.對新世紀以來東北農村題材電視劇中民俗文化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溫馨:女,黑龍江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本科學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
劉慧瑩:女,講師,黑龍江科技大學黨委組織部組織干事,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劉若涵:女,助教,黑龍江科技大學招生與就業工作處,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
黑龍江省2019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創新訓練省級一般項目(201910219052)階段性研究成果;2018年度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基于OBE背景下大學生‘三維度跨文化能力培養模式研究”(GBB1318113)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