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任團偉
摘 要:目前,“互聯網+”已成為各行各業深度發展的重要載體,“互聯網+”這一網絡發展新業態不但是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提升高校教育質量的重要力量,而且成為高校金課群構建的重要推手。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建設還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本文分析“互聯網+”視域下構建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的8個舉措。論文成果既有助于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建設,對相關研究也有推動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構建舉措
1 研究背景
隨著《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通知的頒發,金課建設逐漸受到各高校重視,金課群建設高潮也即將到來。然而,目前我國高校金課群建設還存在諸多問題,及時梳理并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構建舉措,有助于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建設和推進教學質量提升,對相關領域的研究也不無裨益。
2 “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建設存在的問題
課題組調研部分“雙一流”高校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東南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的創新創業金課群建設現狀,結合其他一些資料分析,發現“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建設還存在如下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2.1 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建設存在諸多系統性與綜合性問題
高校原有的創新創業課程構建方面存在創新創業教育觀念淡薄、“互聯網+”理念缺乏、高校對創新創業金課建設重視度不足、高校創新創業金課數量過少、授課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尤其是“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1]面臨困境)、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設置不夠科學、高校創新創業課程評價制度極為匱乏、創新創業課程實踐流于形式、創新創業課程環境氛圍較為淡薄、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與素養亟待提高等諸多系統性、綜合性問題。在“互聯網+”視域下,這些問題顯然制約著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建設。
2.2 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類別與每一類別的組成不夠清晰
“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有相應的類別,每一類別都有相應的金課群,但實際上高校原有的創新創業金課不但數量很少,而且較為零散,每一類別的創新創業金課群自然也不夠清晰,難以得到完整構建。
2.3 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構建相關舉措不夠明晰
“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構建需要一系列配套的、系統的舉措。然而,目前相當數量的高校未意識到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導致相應的構建舉措較為零散,不夠清晰。
2.4 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構建的效果鑒定及完善相關舉措存在問題
“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構建需要在相關單位實踐,對實踐效果進行分析研究,以便加以完善,并作出相應的調整。但當前相當數量的高校沒有開展或較少開展創新創業金課建設的實踐效果鑒定工作,沒有或較少開展完善相關舉措的工作。
3 “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構建的舉措
3.1 建設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制作平臺基地與研究機構
任何金課的制作都需要相應的平臺(如“金課”錄制、“金課”加工,“金課”宣傳平臺等),“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金課也不例外,正如余惠蘭所指出的:“建立合理的教學平臺是建設‘金課的重要引擎。”[2]此外,“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建設離不開相關基地及能夠提供智力支持的研究機構的強大支撐,因為這樣才能制作出質量更高、層次更全的金課群。可見,平臺基地與研究機構建設也必不可少。
3.2 實現校內創新創業金課群資源共享
金課是提升學生能力極其重要的稀缺資源,這樣的資源只有被共享,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價值,否則會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影響資源使用效率,因此實現“互聯網+”視域下校內創新創業金課群資源的共享勢在必行。正如薄蓉蓉、冷明祥所指出的:“整合高校內外課程建設優質資源,才能形成‘金課發展建設合力。”[3]
3.3 打造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授課教師團隊
為激發金課教師的內生動力,滿足其發展訴求,各高校應采取各種措施打造水平高、責任心強的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授課教師團隊。為此,各高校應深入開展金課授課教師教學與科研方面的培訓工作,幫助其開闊國際視野,更新知識系統,跟蹤學術前沿,不斷挖掘其創新能力,在良好的金課建設氛圍中助力他們快速成長。總之,在“互聯網+”視域下,打造高水平、視野開闊的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授課教師團隊顯得尤其重要與迫切。
3.4 建立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課程教學體系與教學模式
課程教學體系涉及課程設置原則、課程結構、課程類別及課程之間的內在關聯等要素,這些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金課品質的高低。因此,應著力打造課程設置合理、課程結構清晰、課程類別區分明顯及課程之間具有密切關聯的,具有線上線下混合特征的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課程教學體系。教學模式是金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金課質量的高低。在“互聯網+”視域下,應著力打造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的“一二三”教學模式,即“一個中心(以培養目標為中心),兩個轉變(‘以教師為主體到‘以學生為主體的轉變,‘以考試為中心到‘以學習為中心的轉變)、三個過程(完善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教學過程)”。[4]
3.5 制定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獎勵與協調制度
沒有制度就會失去約束力引領的方向。獎勵制度對激發金課授課教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具有重要意義。正如薄蓉蓉、冷明祥所指出的:“從激發教師對‘金課建設內生動力方面考慮,高校要積極建立健全教師激勵機制,將‘金課建設過程與教師職稱的評定和績效獎勵等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新的獎勵機制;對積極參與‘金課建設并有突出貢獻的教師,進行必要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3]協調制度能平衡不同金課授課群體的利益,有利于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因此,在“互聯網+”視域下,制定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獎勵與協調制度非常有必要。
3.6 制定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評價與保障機制
評價機制是構建金課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能讓金課授課教師及時獲取教學反饋,幫助他們反思教學過程,促進自我的全面發展,因此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5]非常有必要。這種評價機制聚焦形成性評價,而非終結性評價,體現出動態特征,而非靜態特征,體現出高度重視學習過程與高階思維能力的質性評價特征。與此同時,還要“發揮第三方評價機構在質量保障中的專業作用”。[6]通過第三方評價,“互聯網+”視域下的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質量建設工作可受到嚴格的監督。
保障機制為構建金課群提供了人、財、物的保障,對構建金課群具有決定性作用。“新時代高校‘金課建設是一項牽涉面廣、工作量大、復雜且艱巨的系統工程,高校需做好政策保證、人才保障、配套設施支撐及生態體系保障等多種措施。”[7]因此,各高校應打造“互聯網+”視域下的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保障機制,保障金課群建構的順利開展。
3.7 營造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文化氛圍
薛茜指出:“在傳統教育思想的長期影響和束縛下,多數教師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低,多數高校的‘金課建設氛圍不夠濃厚。”[7]文化氛圍具有傳播、引領、凝聚、疏導、陶冶等不同功能,金課群文化氛圍也不例外。針對“互聯網+”視域下的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建設氛圍不夠濃厚這一現實,各高校需要解決營造“互聯網+”視域下的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文化氛圍(如團隊文化氛圍、協作文化氛圍、育人文化氛圍等),因為這樣的文化氛圍才有利于教師重視高校創新創業金課,才能讓教師自覺宣傳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更好地服務于高校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需求。
3.8 探討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構建的實踐效果
實踐效果是檢驗高校創新創業金課群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以部分“雙一流”高校為例,分析和評估這些高校在構建創新創業金課群中采取上述相關舉措后的實踐效果,針對分析與評估結果,查找存在的問題與反饋意見,并探討改進的措施,從而不斷提升創新創業金課群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孫燕,李曉鋒.高校思政“金課”建設:困境、標準與路徑[J].重慶高教研究,2019(4):75-83.
[2] 余惠蘭.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設路徑研究[J].教育評論,2019(10):21-25.
[3] 薄蓉蓉,冷明祥.現實困境與實踐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8):141-144.
[4] 宋穎.抽“水”注“金”打造“金課”[J].山東教育,2019(5):26-27.
[5] 樂珅,俞婷婷,劉晨.線上線下混合的醫學遺傳學“金課”建設路徑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9(11):891-893.
[6] 王偉毅.“金課”視閾下的高職院校課程建設路徑[J].河北職業教育,2019(5):75-77.
[7] 薛茜.高校金課建設面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20):64-66.
作者簡介:張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碩導。
任團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務處創新創業教育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