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哈爾濱華德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為例,分析“以賽促學,以學促賽,教賽融合”教學模式改革的有效性,并通過學生參賽獲獎得以驗證。探索如何將“產學研用”有效結合,將創新技能競賽融入課堂教學中,達到培養高素質、高水平應用型藝術人才的目標,為“教賽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進一步實施和推廣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教賽融合”;教學模式;人才培養;創新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推進“產學研用”結合的高等教育,明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理念、社會需求、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方法等。黨的十八大提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黨的十九大提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文件中對教育改革的要求,從教學改革內容、教學改革方式等方面進一步拓展為高等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哈爾濱華德學院緊跟國家政策導向,摸索“教賽融合”的教學模式。本文以哈爾濱華德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賽融合”為例,對“以賽促學,以學促賽,教賽融合”教學模式改革的具體實施進行深入分析。
1 哈爾濱華德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賽融合”概況
哈爾濱華德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注重學生的設計實踐應用,摸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強化大學生實踐能力的運行方案組織多維度競賽,探索具有專業特色的“以賽促學,以學促賽,教賽融合”模式。
1.1 教賽層次高
哈爾濱華德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明確定位專業特色為“教賽融合”。學生技能競賽以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為主,輻射春秋季學院獎、上海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金犢獎等幾大賽事,將權威的國家級賽事作為廣告藝術傳播的展示平臺、交流平臺。
1.2 課程覆蓋面廣
哈爾濱華德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現有專業基礎及專業課30門,其中圖形創意、廣告創意與設計、廣告策劃及文案寫作、企業形象設計等10門課程的實習實踐以教賽融合為主,尤其是主干專業課廣告創意與設計、廣告策劃及文案寫作基本實現全課程參賽覆蓋。
1.3 訓練形式多樣
近年來,全國大廣賽每年有11個命題供學生選擇,學院獎和上海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也逐年增加參與企業的數量。大賽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賽事資源,以市場運營中真實的設計案例為平臺,學生有針對性地參與各行各業的選題,還能在參賽中進行實踐學習的交流、分享、研討。在學生階段就接觸與市場對接的選題進行商業實戰,畢業時能直接應對社會工作,擔任職業設計師的重任。
1.4 獲獎率高
全國大廣賽走過了11年,哈爾濱華德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自2013年首次參與賽事以來,2014—2017年連續4次獲得全國平面設計類一等獎,連年獲獎率之高、數量之多居黑龍江省榜首、全國首列。
以2019年的第11屆全國大廣賽為例,哈爾濱華德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投遞參賽稿件387件(平面作品366件,營銷策劃案21件),其中23項作品闖入全國獲獎總名錄,其中7項作品獲全國等級獎,16項作品獲全國優秀獎。黑龍江省參賽作品入全國獲獎總名錄113項,其中等級獎23項,優秀獎17項。黑龍江省等級獎23項中,哈爾濱華德學院占7項,等級獎獲獎率占30.4%,居黑龍江榜首。
此外,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還是“一箭雙雕”的賽事,賽事認可度高,學生參賽熱情極高,也就是全國評獎,全省也評獎。學生有機會分獲國家級和省級兩種登記證書。第11屆全國大廣賽黑龍江賽區選拔賽暨2019黑龍江省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中,全省35所高校提交了學生實踐創作各類作品9619件,其中哈爾濱華德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上交387件。經過省內的15位資深專家推舉、論證和討論,哈爾濱華德學院254項(等級獎56項,等級中一等獎13項)作品在黑龍江賽區評比中獲獎。在黑龍江賽區,哈爾濱華德學院作品獲獎率占提交作品數量的65.6%,等級獎占獲獎作品數量的22%,等級中一等獎占等級獎總數的23.2%。哈爾濱華德學院在第11屆全國大廣賽中還獲得了“優秀院校”榮譽。根據全國各院校歷年參賽獲獎情況累計積分,全國140余所高校進入入圍名單,從高到低排序最終評選獲獎院校,哈爾濱華德學院獲此殊榮,是東三省唯一個獲此獎單位。
2 “教賽融合”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
2.1 構建“教賽融合”的教學體系
2.1.1 構建“教賽融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通過“教賽融合”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環節提升實踐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教案設計、課程安排突出課前教學設計,以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為目標,以技能競賽為突破點,以實際項目為載體,以企業標準為比賽依據,模擬商業運行模式,架構“教賽融合”模式下藝術類專業課程體系。將企業命題要求與課程的教學目標相結合,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多重效益。通過“教賽融合”實踐能力訓練,培養適應專業崗位的學業和就業基礎。[1]
2.1.2 構建“教賽融合”的師資團隊
通過“教賽融合”,實現教學引領示范輻射的教學改革目標。促進教師能力本位重構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形成師生創新雙贏機制。師資團隊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每個教學周期召開教學研討會、經驗分享會、總結會,造就勤于鉆研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指導教師通過“教賽融合”組織學生頭腦風暴、提案,運用高效的市場調研方式開展課程實踐。師資團隊形成了完整的工作流程,教師的實戰指導經驗也得到了最大化的鍛煉。師資團隊與學生之間形成了良性循環的傳道授業模式。
2.1.3 制定“教賽融合”教學質量標準
由專業評委、命題企業專家、教師共同對實訓成果進行綜合評定,建構多主體參與的、形式多樣的新型課程評價模式,系統、綜合、理性評價學生的作品。結合社會需求,探索以大學科為基礎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2.2 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法
哈爾濱華德學院貫徹“側重個性培養、全員成才教育”的育人理念,堅持將“教賽結合”的專業特色鞏固深入,積極將大賽引入教學中,真題真做,通過深入洞察、完善原型、持續創意,有效地解決了提高實踐教學的“密度”和“效度”難題。用商業命題的視角審視課堂作品,把教學模式的轉變作為思政教育最好的課堂、工匠精神最好的表現,發揮大學生群體的智慧和創造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大賽將專業教育、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貫通,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實施。
3 “教賽融合”的未來發展趨勢
“教賽融合”能夠促進教改、啟迪智慧、強化能力、提高素質,整合社會資源,服務高校教學改革,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專業技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強高校藝術類專業教育實踐教學的能力。“教賽融合”與創業就業融合,鼓勵學生創新實踐,使學生的作品在校期間就能得到市場的檢驗,讓優秀學生創作的作品能夠完成從創作到落地。“教賽融合”可以給企業注入新的思維,有利于企業招聘和選拔人才,避免社會設計公司程式化的設計套路。[2]
4 結語
“教賽融合”的目的不在于教學實踐有成效,而是要通過教學實踐對“教賽融合”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解決學生的出口問題和學生就業難題,完成人才培養的落地。隨著“教賽融合”的發展,要緊跟傳播的潮流與趨勢,要有前瞻性,預測前沿發展,形成“高校-賽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 姜宇瓊.“教賽融合”模式下“圖案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J].藝術科技,2019(12):59+80.
[2] 姚紅霞.“以賽促教? 教賽結合”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新機制——以西安科技大學工程力學專業為例[J].新西部,2018(32):151+153.
作者簡介:張艷(1981—),女,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副教授,從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