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瓊

我們小區附近的圖書館開辦了周末親子園,家長可以帶孩子去那里看書,還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游戲、搭積木,或者做簡單的算術題。
一天,我帶5歲的兒子到親子園玩。兒子一番巡視,喜歡上了一個益智通關游戲。游戲的方式是兩個人各自回答問題并闖關,在規定時間內一起通關就算勝利。
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套模型,有堡壘、吊橋、森林和沼澤等,每個模型代表一關。兒子信心滿滿地說:“我們一定能闖關成功。”
游戲開始后,我們同時從不同的起點出發,按照規則,每一關都會遇到一個問題,每個問題有三次回答機會,若三次都答錯,就闖關失敗了。兒子有點緊張,過了五分鐘還沒闖過第二關,而我已經來到第五關。我有些著急,擔心兒子成為豬隊友導致我們不能通關。
又過了三分鐘,我又闖過兩關,兒子才到第四關。我腦子一熱來了句:“抓緊點啊,過了時間我們就輸了。”兒子一聽更緊張了,臉一紅低下了頭。我這才注意到,有兩位家長正在一旁觀戰。
我正想說點什么安慰一下兒子,離我們3米左右的地方,一位年輕媽媽開始惱怒地教訓起了自己的兒子:“你怎么回事?這么容易的題算5次都不對!”那個男孩6歲左右,正委屈地用鉛筆在草稿紙上算著什么,耷拉著腦袋,因被教訓而羞愧得滿臉通紅。
男孩的媽媽干脆來到兒子身后,用手握住他的小手高聲說:“你看,這個數減這個是多少?然后再減這個。這是最基本的,你在家里都會啊!”男孩把頭埋得更低了,悄悄瞄了一眼周圍。只聽旁邊有人小聲議論:“孩子做不好,好好說嘛!”
可那位媽媽仍喋喋不休,一會兒說兒子太松懈,不認真;一會兒說這么簡單的題應該很快就能做出來……那個孩子緊握著小拳頭,不敢出聲,當然最終也沒算對。他干脆把鉛筆一丟,跑了出去……
親子園里一陣騷動,大人孩子紛紛側目。我心里一動,不禁想到剛才自己的態度。假如我的脾氣再急躁些,兒子會不會也像那個孩子一樣跑出去?想到此,我深吸一口氣,聲音柔和地對兒子說:“寶貝兒,來,先深吸一口氣再想答案。”
兒子立即把視線轉移到了游戲上,眼睛閃著亮光。顯然,我的話讓他意外又驚喜。他認真盯著第四關,只思考了兩秒鐘,就答對了。第五關他也很快通過。看著兒子自信的表情和迅速移動的小手,我一陣欣喜。“媽媽,你快點啊,時間要到了。”兒子開始提醒我。
最終,我們在規定時間內先后到達終點,通關成功。兒子興奮地抱住了我,旁邊的家長和孩子也為我們鼓掌。管理親子園的工作人員走了過來,說:“恭喜你們!這個游戲和別的游戲不同,不是誰先到誰是贏家。它是在考驗家長跟孩子之間的信任與默契……”想到剛才差點失控發脾氣,我不禁一陣慚愧。
因闖關成功,兒子還獲得了獎品,一套漂亮的積木。
回家的路上,兒子突然對我說:“謝謝媽媽!”我問他為什么謝我,他一本正經地說:“媽媽沒有在那么多人面前批評我。”
我鼻子一酸。原來,作為媽媽,若能體諒孩子的心,顧及孩子的面子,不但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孩子的莫大鼓勵。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