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伊潔
摘要:貨幣與金融是對人與人之間交易契約關系的一種體現,契約關系也能稱之為承諾關系。信用是貨幣的本質,也就是具有購買力或對購買力相對穩定的承諾關系并將其進行兌現。金融是在貨幣的基礎上產生的,所以金融是一種利用金融配置方式對社會資源與其他自然資源進行配置的機制。同時,信用也是金融的本質,也就是通過預期,承諾以及兌現未來現金流入等方式,從而實現終值方與現值方之間的一種交易方式。本文通過對貨幣與金融的本質進行分析,并立足現狀,著眼未來的對金融的思維方法進行綜合性的分析,由此確保金融問題思考的全面性,促進金融快速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貨幣;金融;本質;金融學;思維方法
在眼下的經濟體制環境下,金融對企業的成功轉型有著絕對重要的支持性作用。當企業發生資金周轉困難或者有效融資不成功等情況時,則表示企業正面臨著嚴重的金融問題,此時則應該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應對處理。同時,不少新興企業雖然在股市上無法獲得良好的業績,但是現市場盈利卻相對理想,傳統的金融思想與觀念則無法對這些現象進行充分的解釋說明。此時則需要在充分結合金融本質的基礎上以金融學的思維方法對其進行合理的解釋與說明,為金融業的有序發展提供科學的引導依據。
一、貨幣的本質分析
在稀缺資源的情況下,人類未來交易而產生的抽象思維產物被稱之為貨幣,最初貨幣是基于人類的理性和自利程度有限的條件下而產生的。信用是貨幣的本質,也就是對購買力或者是購買穩定力的相關承諾并將其進行兌現的過程,所以,貨幣是對人和人之間的交易契約關系,或者是對個人與國家之間的交易契約關系的一種體現,如果市場交易不需要成本,那則不會導致貨幣的出現,貨幣的產生條件是交易資源緊缺的環境。貨幣最初的發行機構是個人,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影響下,貨幣的發行單位已經演變成國家機構并采取的是強制發行的模式。所以貨幣的出現受人性因素的影響較為明顯,導致貨幣與人性的本質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然而,貨幣最初的私人發行模式轉變為國家強制發行模式的原因是什么?其主要原因是貨幣的本質受到嚴重的質疑,換句話說也就是人與人之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不信任現象,從金額層面理解則是交易雙方出現利潤分配不均的現象促使交易雙方對彼此信任程度的缺失。如果要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則需要為交易雙方建立彼此都信任的媒介,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實現貨幣的等價交換模式。為此,貨幣對信用和信任的本質體現得相對明顯,信用不僅可以體現購買者的購買能力與購買的穩定性的承諾并在實際的交易中充分的將其進行體現,同時信用還能作為對人與人之間的交易關系,或者是人與國家之間的交易關系的一種有效體現方式。
二、金融的基本含義
在貨幣本質的基礎上進行延伸而出現了金融服務,它是建立在金融資源配置的基礎上實現對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的一種配置機制。而各類型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場都是針對預期未來凈現金流入的方式,都是面對未來的發展方向。任何類型的金融服務都是以一個或者一組為單位對現值方與終值方為核心的雙方或者多方的交易契約行為,而現值方與終值方之間的現金的流動都是利用賬戶而進行實現的,過去的資金賬戶交易基本上都是被國家機構的央行與商業銀行所壟斷,而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互聯網時代,科學技術的進步促使了大量的第三方支付賬戶與區塊鏈接賬戶的出現,有效分散了過去賬戶壟斷的現象。
三、金融的本質
社會經濟的進步給金融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就是市場上不斷流通的貨幣與貨幣的不斷交易現象。所以,貨幣與金融兩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根本而言,貨幣與金融是共存的關系,如果不發行貨幣,那就不會出現金融,所以金融的本質同貨幣一樣,都是信用。但是貨幣與金融也存在區別,主要表現為貨幣的信用標物與金融的信用標物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在預期與承諾方面,以及在實現流通方面,通常情況下貨幣的信用標物是等價物品或者是長期而且穩定的購買能力,而現金在未來的流通則是金融的信用標物。
四、金融學的思維方法探討
1.金融的脆弱性
金融學的思維方法主要是對貨幣與金融的本質等相關內容進行全面的思考,同時,利用金融學的相關內容對金融的構成與金融的本質以及未來現金的流入進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總結。主要是因為人以人之間的交易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因素,由此而產生利益分配不均的現象,在此基礎上而出現的貨幣。在未來凈現金流入的過程中能否利用貨幣而產生的金融工具來進行還有待相關部門的驗證和確定,而在交易過程中出現的利潤分配不均的現象也是金融交易最為脆弱的環節,充分的體現了金融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
2.關于未來現金流的源泉分析
如何實現未來凈現金的流入,其根本源泉的控制成為最為基礎和重要的內容。如果按照貼現主體對金融主體進行劃分,則主要包括政府機構,公司單位,金融機構以及個人家庭等,從而形成了政府機構金融,公司單位金融,機構金融模式以及個人家庭金融模式。政府機構或事業單位的未來現金流入主要來源于自身的稅費,而公司單位的未來現金流入則主要來源于商品的銷售與勞務等,個人家庭的未來現金流入則是來源于自身的工作報酬,例如工資,獎金福利等等。站在全局的角度從根源上進行分析,所有單位主體的未來現金流入均是來源于實體經濟的商品與勞務關系。所以,從根源上講金融是服務于實體經濟的,而實體經濟才會產出更高的凈現金流入,這是所有單位凈現金流入的主要源頭,也是根本源頭所在。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金融體系中的貨幣與金融的本質的全面分析,并且對金融學的思維方法進行了充分的探析,使得對貨幣與金融有著更加清晰徹底的理解。從而實現對傳統金融無法解釋的現象得到科學合理的解釋說明,由此以更加科學合理的金融理念引導金融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喬瑞金,高丁丁.馬克思聚焦貨幣本質的社會批判思想探析[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2(01):42-49.
[2]汪其昌.發現內生于人性和金融本質的法律規則:司法審判視角[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6.
[3]汪來喜,孫傳旺.基于金融本質、跨界轉型視角的金融業賦能思考[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9,(01):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