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宏 崔慧慧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也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財務管理的目標是財務管理基本理論問題之一,很多學者都在致力于研究企業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是什么。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的確立卻是有益的存在,一方面有利于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對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將基于我國國情、企業的本質、企業利益相關者、公司治理以及我國實際國情等四個角度來論證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
關鍵詞:企業價值最大化;財務管理;最優目標
引言:
企業財務管理對于企業的發展成長來說,具備著極大的關聯與互通作用,有著巨大的利益化影響。管理好企業的財務的一個關鍵之處就是做好企業的管理,因為只有資金暢通,企業才能正常施行企業的戰略等目標,達到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的根本目的。企業價值最大化綜合了企業通過財務上的合理、合法經營,所采取的最優化的財務策略和政策,以及企業通過充分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風險及收益等多種因素,從而正確處理了各種財務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得企業得財富值達到最大利益化。
一、我國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現實選擇
在法律制度較為健全的發達國家中,絕大多數企業的股東所持股的股份數所占額度巨大,甚至存在著高達公司股份總數的95%以上,其資產負債率風險也并不小,一般在35%~40%之間。發達國家有著發達國家的優勢,這些國家資本市場相對發達,配套設施也比發展中國家的相對完善,這決定了以股票市場為主導的美英等發達國家的外部控制機制達到高度發達的程度,迅速流通的股票使股東可以有力的控制公司,從而大大降低了流通過程所存在的代理成本[1]。但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法律制度尚不健全,成為以股東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的阻礙石;我國的資本市場及相關配套軟硬件有待完善,這也導致了企業的外部治理機制較弱;此外,由于歷史原因的存在,股權加債權結合,并以間接融資為主是國內企業融資的一種形式,資產負債率相比發達國家高了接近一半,往往會達到75%。再者,企業的治理結構遵循著一種“利益相關者”的邏輯規律,形成了股權與債權共同控公司的現象。這就使得企業價值最大化成為財務管理作為最優目標。
二、透析作為最優目標的企業價值最大化
(一)企業本質屬性的決定性作用
企業作為一種組織形式廣泛存在于社會中已有100年的歷史。18世紀的工業革命之前與工業革命之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企業從基本上的對社會各方面有著很小影響的傳統手工小作坊,一躍成為了現代意義上的大規模生產的企業。又隨著百余年來的工業化過程發展成為了今天從各方面改變了社會面貌的現代大企業。企業作為一種組織存在于社會之中,其存在的價值就在于為社會創造財富。任何事物的價值一定存在于其所在的系統中,事物只有貢獻價值于其環境,其自身才有存在的價值。在社會這個復雜的巨系統中,現代化企業如果僅僅為滿足股東追求利潤的愿望,那么它絕不可能在未來的發展中生存下去,這是由社會化發展的趨勢所決定的。財務管理目標作為企業管理的組成部分,它應服務于企業管理目標,與企業的目標相一致。因此,企業本質屬性決定了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
(二)企業利益相關者的理性決策的決定性作用
企業股東、企業員工、債權人以及顧客等等是企業利益的相關者。以企業員工和企業股東之間的個人理性決策為例來進行說明,倘若企業將財務管理的目標定為利潤最大化或股東最大化,僅僅把企業看成是股東的附屬物,將股東的財富最大化看成是企業的最終目的,那么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的個人理性行為很可能將會增加代理成本,這樣不僅減少了總效用,而且各參與者的效用也很可能會下降,在此看來所產生的損失并不小。再者,股東權益最大化有著一個極大的弊端就是會引起員工將不能從內心深處真正認同企業的目標,眾所周知,認同感與歸屬感是任何事物優化的重要因素[2]。如果企業的剩余利潤只是屬于股東的,那么員工就只會追求薪酬的最大化,這是人之天性所在。使命感和成就感的缺乏,就只剩被動接受工作,而不會對工作充滿激情、創造力,不會發揮出更大的潛能為企業發展作貢獻。從以上可以看出,企業利益相關者需作出理性決策,才能達到作為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的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上面對企業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的不同角度的解析,并針對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國情與發達國家國情的現實區別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在當今經濟社會環境下,企業應該從自身的實際需要和客觀條件出發,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為中心,才能為企業的財務管理指明道標,進而為順利實現企業的總體目標創造有利的條件。隨著社會的發展, 現代企業只有通過為利益相關者服務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 從而使企業價值最大化成為財務管理目標。總而言之,企業的財務管理的最目標就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趙紅偉.基于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的財務風險評價體系[J].今日財富,2018(7):136-136.
[2]王建.淺論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J].現代企業文化,2017(23):20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