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富
摘要:群眾文化,經常被以“業余”視之。由此對群眾文化本質認識產生的偏差,既損害了人民群眾的文化主體地位,又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文化發展上的諸多問題,值得我們深思。本文就從以下兩個方面對群眾文化了做了一番深入的剖析,望能得到同仁的指正。
關鍵詞:群眾文化;思考
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文化消費需求的日益增長,以及經濟結構轉型內在需求的凸現,在國家的大力倡導和扶持下,文化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然而,與快速發展并存的還有我們在文化體制與觀念上的種種障礙與困惑。如何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進一步更新觀念、凝聚共識、理順機制,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要課題。
一、群眾文化概述
文化是指人類進行活動的一種模式及這些模式代表的一種符號。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文化指的是人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共同創造的并且依靠這些物質或精神生存的一種現象.這些物質和精神就是文化。狹義的文化也叫做人文文化,是某一個社會的群體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所傳承積累的人文精神和物質體現。文化是有一定的內涵的。比如我國的“筷子文化”就是針對所指的事物的文化內涵,文化是靠學習得到的,而不是天生就具有的。群眾文化是指人們職業之外的,根據人類自己參與自己開發的,具有相對的社會性的文化,目的是滿足人類的精神生活,并且是自娛自教的。主要內容是文化娛樂活動。群眾文化不僅能夠構建和諧的精神文化.還對人際關系方面的和諧有重要作用,是人類排遣無聊的一種方式。
二、群眾文化遭遇的沖擊
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選擇更加自由,更加多元,個體滿足更容易引起人們的認同感,目前,多元化的市場文化消費.大眾傳播媒介的突起和群眾文化結構的多元都對傳統的群眾文化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首先,市場經濟條件下.多元化的文化消費給群眾文化帶來一定的沖擊。人們的文化消費多了許多選擇。如以商品形態存在的舞廳、音樂餐廳、電子游戲室、卡拉OK廳、桌球室、網吧等,由于其靈活的文化樣式,迅速贏得人們的青睞,而傳統的群眾文化,因為其單一枯燥,不能滿足人們隨意、灑脫、自然和清閑的
心境而被人們特別是青年人所遺忘。
其次,大眾傳播媒介對群眾文化的沖擊。大眾傳播媒介,如收音機、電視、電腦網絡等自從其傳人我國,就以極快的速度發展起來.因為它們不僅能給群眾帶來娛樂.還能為人們提供信息。如今,不管人們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一些突發性的事件都能通過大眾傳媒迅速而及時地傳播開來。而且從發展趨勢來看,電視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的位置已經越來越重要。因此,誰占領了媒介市場,誰便能擁有最廣泛的群眾。
再次,群眾文化結構的多元化,個性化對群眾文化的挑戰。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自主和獨立意識越來越強,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文化上的自我參與和自我欣賞,審美需要也越來越趨于多元化。群眾文化消費,因為年齡、閱歷、知識結構的不同,其欣賞結構也存在極大的差別。面對群眾文化結構的變化,群眾文化必須做出改變.以占領文化消費市場。
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傳統的群眾文化必須做出改變。在實際工作中,應當在普遍中求特殊,在共性中表現個性,將工作做到小型化、多樣化、具體化和實用化,以滿足不同群眾的不同文化需要。
三、當前新形勢下群眾文化開展策略思考
1.創新發展模式與空間
為了使群眾文化跟上時代的發展,就不能把群眾文化禁錮在任何一種模式或者任何一個空間內,反而要不斷積極探索,創新群眾文化的發展模式與空間。群眾文化可以依托于當前流行的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老年文化等發展空間進行開展。例如,校園文化主要是滿足學生的文化需求,以提高學生素質的文化藝術內容將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當學生走入社會,校園文化將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進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依靠這些人們比較樂于接受的發展空間使群眾文化真正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載體,進而推動和諧社會的建立。創新群眾文化發展模式,也可以通過人們已經接受的方式進行開展。比如,鼓勵群眾多讀書、多看報、多看電影與電視,積極參與到文化活動中。進而使群眾更好的接受群眾文化。
2.注重集中活動,提高活動效果
在群眾文化中要依據群眾文化的特點注重集體的集中活動,不斷提高活動效果。群眾文化主要特點是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所以,在群眾分散展開群眾文化時,相關文化單位應該履行職責,適時舉辦一些有意義、高質量的文化活動,通過這種方式不僅使群眾分散活動更好的進行開展群眾文化,還可以為分散的群眾提供集中文化藝術交流的與展示的機會與平臺。對于一些沒有流行的藝術文化新形勢,可以通過組織集中性的活動,進行宣傳推廣,使人民群眾逐漸接受新的文化形式,當人們接受新型文化藝術后,組織質量更高的集中活動,使新型群眾文化深入人心。
3.開展貼近群眾實際的文化
我們可以想到的群眾文化形式就是各種文藝比賽,各個地區依據區域開展比賽,但是這種文藝類比賽是很難讓群眾接受的,其本身就缺乏觀賞性。這類文化比賽無法在環境上給予群眾良好的欣賞氛圍,比賽規則大同小異,有些比賽甚至生搬照抄,比賽形式也都無所差異,這種離人民群眾實際生活較遠,離文化藝術欣賞也很遠,所以這種文化比賽很難激發群眾的觀賞熱情與觀賞欲望。因此,我們要打造貼近人民群眾生活實際的文化。根據群眾需求舉辦大賽,讓群眾都能積極參與進來。文化工作者應該積極思考,群眾真正需要喜愛的是哪種藝術表現形式與藝術表現內容。文化工作者應該不斷的提升自己,學習先進的文化經驗,這樣才能更好的知道群眾開展群眾文化建設。不僅人才需要不斷充電,在群眾文化中所使用的儀器設備都應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地更新換代,進而不斷推進群眾文化向前發展。
四、結語
群眾文化開展是關系到群眾的根本利益的,也是關系到群眾精神世界的建設的。在當前新形勢下如何開展群眾文化是值得每一個文化工作者深思的問題,文化工作者不僅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還要借助經濟發展的機遇,真正做好群眾文化開展的工作,建設好人民群眾的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蘇劍美.在新形勢下基層文化館如何開展好群眾文化活動[J].祖國,2016(22):94.
[2]王莉.新形勢下縣文化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思考[J].長江叢刊,2016(26):164.
[3]劉艷玲.社會發展新形勢下研究群眾文化工作的有效開展[J].知音勵志,2016(10):238-239.
[4]劉紅.三川:新形勢下如何開展鄉鎮群眾文化工作[J].中國民族博覽,2016(5):61-62.
[5]張立君.淺談新形勢下開展社區群眾文化活動的幾點思考[J].中華少年,2015(25):256.
[6]梁晰雯.試論如何在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的建設工作[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4(4):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