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紀 寧
渝璧玉血橙屬晚熟柑橘塔羅科血橙新系中選育出來的又一新品種,該品種果大、味甜、無核、果色橙紅、果肉色深、脆嫩多汁、酸甜適口,有濃郁的玫瑰香味。
重慶市璧山區渝璧玉血橙種植股份合作社位于重慶市壁山區七塘鎮躍進村,躍進村自古以來就有種植柑橘的習慣,過去由于品種不好,收益一直不高。2008年4月,渝璧玉血橙種植合作社在躍進村成立,隨著新品種的引進、管理技術的進步以及收益的增加,吸引了不少村民不斷加入。在合作社引領下,當地發展起了近萬畝高端血橙,產品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綠色食品”,銷往泰國、越南等地,為村民人均增收上萬元。
奉節杜甫曬棗主要原料為色白、果肉肥厚的陽山鮮棗。加工工序為:浸泡煮棗、浸泡、成坯、放冰糖、熬沸、提純、熬糖漿、煮蜜、靜置、晾曬、消毒。奉節杜甫曬棗色似琥珀,紋如金絲,外酥內潤,醇甜爽口,化渣離核。
吃奉節杜甫曬棗,要先了解它的由來。唐代杜甫曾寓居于夔州(今奉節),種植棗樹。一天深夜,有個老婦人來偷棗被杜甫抓住,杜甫見她饑餓困苦,讓妻子遞上一碗菜粥。后來,杜甫乘舟東下,臨行前囑托老婦人隨時來摘棗。老婦人非常感激杜甫,每逢收棗,她都要精選一批飽滿的棗子曬干,然后用特殊方法將棗子貯藏在壇子里等待杜甫回來。老婦人貯藏棗子的方法被流傳了下來,就是今天的杜甫曬棗。
云陽縣具有種植油桐的傳統和良好的氣候條件。該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光照適宜、雨量充沛、雨熱同步、無霜期長。土壤以紫色土、黃壤土為主。云陽桐油是將采摘的果實為原料,經機械壓榨、加工提煉制成的工業用植物油。經檢測,云陽桐油具有光澤好、碘價高、酸價低、雜質少、干燥快、比重輕、附著力強、耐酸堿、防腐蝕等獨特的優良品質。
重慶市云陽縣是“中國油桐之鄉”。上世紀50年代起云陽就是全國油桐生產基地。1960年全國油桐生產現場會、1997年全國油桐學術研討會分別在云陽召開,2004年國家林業局命名云陽為“中國油桐之鄉”。
云陽桐油一直是云陽縣的一大優勢資源,歷來以其產量大、品質優而聞名遐邇,享譽中外。
大路黃花是重慶璧山區大路街道辦事處的特產。大路黃花花蕊由最先引進時的四雌一雄改變為六雌一雄,因而又名“七蕊黃花”。大路黃花花蕾長,花蕊七根,鮮品肉質肥厚、嫩黃、清香;干品為長條形、淺黃色,香味濃郁、口感回甜。
壁山區是重慶黃花栽培歷史上記載較早的地區。據璧山縣志記載,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黃花由璧山中醫何吉甫從外地引進,在大路鎮火石村(今大竹村)試種,已有130多年的歷史,當時主要作藥用。20世紀30年代,大路黃花在長江中下游沿岸城市及南洋都有銷售,產量已達4萬kg。改革開放后,原壁山縣比較重視黃花的生產。進入21世紀,大路黃花已被作為原壁山縣主要經濟作物來發展。2002年,原壁山縣舉辦第一屆黃花藝術節,黃花產業開始進入較快的發展軌道。
2019年1月17日,農業農村部批準對“大路黃花”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據悉,大路街道的黃花種植面積已達667 hm2,大路黃花種植、加工產業鏈也在逐步形成,有效帶動了當地居民增收。
萬州區分水鎮地處渝東平行嶺谷區與山地過渡地帶,地貌以丘陵為主,海拔在200~850 m之間,適宜李子生長。近年來,分水鎮把李子作為四大主導農業產業重點發展。
萬州區分水鎮石碾村自古就種有李子,田邊地角,零零散散大概有33 hm2左右。2000年,村民把李子挑到鎮上賣??吹嚼钭幽苜嶅X,2002年進行退耕還林時,村里號召大家種李子,種植面積擴大到約67 hm2,并成立了李子種植合作社。
改良前的分水李子皮薄、脆甜、汁多,但外觀卻不占優勢。而且分水李子的上市時間也和其他李子差不多,不具備競爭優勢。為了改變這些劣勢,村里請來了技術人員進行了取樣分析,并開始了嫁接試驗。幾年的嫁接試驗后,石碾村培育出了中熟和晚熟李子,并依靠中熟和晚熟李子的稀缺性,加上分水李子本身光照時間長、脆甜爽口的特點闖出了名氣,水果商也開始到鎮上收購李子。
除了進一步提升分水李子品質,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外,分水鎮還計劃發展李子下游產品,開發李子干、李子酒等產業鏈,提高李子的產品附加值,給農民帶來更多實惠。
因為種植李子,分水鎮現在戶均收入已經超過1.3萬元,石碾村的人均收入更是超過5萬元,李子已經成為分水鎮的產業支柱。圍繞李子等特色產業,分水鎮還成立了多家專業合作社和李子專業協會。合作社和協會每年15%~30%的收益用于扶持貧困戶,幫助他們發展產業,變“輸血”為“造血”。
梁平野生甜茶飲用有上千年歷史,具有“藥、糖、茶”三重功效,被中國茶葉研究專家譽為“深山閨秀”。梁平野生甜茶已獲美國FDA、日本三重大學藥學部、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等機構認可,并獲得了農業農村部茶葉質檢中心認證。
梁平野生甜茶為殼斗科石柯屬多穗石柯。民間用葉泡水當茶飲,有清甜味,故稱“甜茶”。多穗石柯為常綠小喬木,高約5~8 m,生長于海拔400~800 m的暖濕山林中,常與竹子、松樹伴混生,耐陰、喜酸性土。
梁平野生甜茶于1981年全國農業區劃調查時被發現。分布在梁平區的16個鎮鄉30個村,分散在5 333 hm2的松林、竹林中,相對集中在明月山脈的竹山、龍勝、袁驛、新盛、屏錦、禮讓等鎮鄉,另在東山山脈的蟠龍、合興、鐵門等鎮鄉也有分布。由于野生甜茶大規模發現于梁平,故認可梁平區為野生甜茶的原產地。
梁平區發展野生甜茶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全國可以稱為甜茶的植物有8個科9個種11個亞種,但可以作為產業開發的只有梁平野生甜茶和廣西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