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中,同伴沖突時常會發生,這種沖突在區域活動中表現尤甚。究其原因,同伴之間的互動在區域中占據著主要部分,他們通過言語、動作等手段實現彼此之間的交往,但由于幼兒身心發展的不健全必然會導致其交往過程中沖突的產生,因此,活動區自然成為了幼兒之間沖突的“高發地”。
本研究深入大班幼兒區域活動,收集了大量同伴沖突的真實案例,并對各種案例進行整理與分析,歸納出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同伴沖突的類型及成因,幫助教師和家長正確認識幼兒之間的沖突,提升教養者在區域活動中同伴沖突的指導技能。
如表1所示,大班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沖突主要集中在意見分歧和規則維護上,資源占有次之,最后才是故意挑釁。這一結果表明隨著幼兒年齡增長,認知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他們擁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特點,很少像之前那樣盲目跟從他人的觀點,這也是大班幼兒思維和認知能力發展的標志,且大班幼兒的思維仍具有自我中心性的特點,不大會從他人角度認識事物,因此因意見分歧產生沖突所占的比例最大。
1.因意見分歧或誤會而引發沖突

表1.五個區域中引發同伴沖突事件的原因分布及所占比例
建構區內,碩碩和睿睿在玩雪花片。碩碩用雪花片拼了一個“變形金剛”,他拿著自己的作品對睿睿說:“你看,我的變形金剛有四條腿,多帥啊!”睿睿立馬反駁說:“真正的變形金剛是兩條腿,和人一樣,你的才不是呢?!甭犃舜T碩的話,睿睿悶悶不樂地自言自語:“你那只是電視里的,我做的變形金剛就是有四條腿。”
睿睿因為電影中的角色,認為變形金剛和人類一樣,有兩條腿,而碩碩卻憑借著原有的表象加上自己的想象,創造了四條腿的變形金剛,遭到了睿睿的反駁,兩人因認知的差異導致意見不同,引發沖突。
2.因規則維護而引發沖突
益智區內,莘莘和依依在玩飛行棋。游戲開始后,依依順利起飛兩架飛機,而莘莘搖了好多次骰子都沒有搖到6,她有些著急了,對依依說:“我能假裝搖到6,然后起飛一架飛機嗎?”依依說:“不行,你都沒有搖到6,怎么能起飛呢?”莘莘皺著眉頭說:“那這樣我都不能往前走,我不想玩了!”依依想了一會對她說:“那這樣吧,如果你再扔三次還沒有扔到6,我就讓你起飛一架?!陛份吠饬耍瑑蓚€人繼續玩了起來。
類似這種需要合作的游戲,雙方經常會因規則而產生沖突,導致無法進行游戲。這個時候他們會意識到需要彼此協調溝通才能找到合適的辦法解決問題,所以類似這種沖突也可以稱之為“建設性沖突”,它對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起著積極的影響。
3.因資源占有而引發沖突
益智區中,恬恬、軒軒等四名小朋友在玩益智拼板,軒軒在恬恬的拼板堆里拿了一塊黃色三角形拼板,恰好被恬恬發現了,恬恬對他說:“把我的拼板還給我,你不是有嘛!”軒軒連忙說:“可是我缺一塊黃色的。”恬恬緊接著說:“那你也不能拿我的呀,這是我先拿的?!避庈庍@時試圖和她講道理:“老師說了,玩具要小朋友們一起分享。”恬恬聽了他的話,想了幾秒鐘,對軒軒說:“黃色的拼板我也想用,要不你用這塊藍色的吧。”軒軒答應了,沖突結束。
案例中恬恬因為軒軒拿了她的拼板而與其發生沖突,在恬恬看來,她先拿到的材料就應該是屬于她,而軒軒卻認為拼板是大家的,每個人都可以使用。最后兩個人各退一步,通過協商達成共識,這說明大班的幼兒在遇到分歧的時候,已經有通過協商來解決的意識。
4.因故意挑釁而引發沖突
活動區中,幼兒之間經常會因為一方的故意挑釁而產生沖突,這種挑釁一般包括動作挑釁和言語挑釁。
花花和小杰在益智區玩七巧板,兩人討論說一人拼一個動物。小杰很快就拼出了一個“小狗”,可花花將拼板來回擺弄也沒有拼出動物造型。小杰在一旁非但沒有幫他,還笑著說:“你怎么這么笨呀!”花花本身就有點著急,聽到小杰這么說后,更生氣了,直接將拼板一推,對著他大喊:“你自己玩吧!”轉身離開了益智區。
案例中花花因為沒有用七巧板拼出動物樣式,同伴小杰沒有幫助她且說她笨,引起了不滿。在區域活動中一些幼兒因為爭強好勝或者炫耀的心理,經常會在不經意間說出一些挖苦或者嘲笑同伴的話語,有的幼兒就會較真,尤其是一些自尊心強的幼兒。
1.前運算階段的認知發展水平
大班幼兒仍處于前運算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他們表現出的特點之一就是以自我為中心,這直接導致了他們很難從他人的角度認識事物,在區域活動中易產生沖突。角色區的燒烤爐前,朵朵正在給妞妞做燒烤,朵朵問妞妞:“你想吃什么呀?”妞妞說:“我不想吃烤肉了,我想吃烤豆角。”朵朵遲疑了一下說:“豆角怎么能烤呢,豆角是炒著吃的?!辨ゆちⅠR解釋到:“可以的,之前媽媽還帶我吃過呢!”
在這個案例中,朵朵沒有吃過烤豆角,所以在她的認知圖式里豆角是不可以烤著吃的,因此才會和吃過烤豆角的妞妞產生爭論。在區域活動中,當幼兒彼此的認知圖式不同時,就很容易產生分歧。
2.社會交往能力或技巧欠缺
進入幼兒園,幼兒與同伴的交往是其社會性發展的主要途徑,大班幼兒在活動中已經明顯表現出與人交往的需要,但是與人交往所需的技巧、方式卻影響著他們的交往質量。一些幼兒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方法不得當,比如當他們想要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卻遭到拒絕時,他們很少能耐心協商,通常的應對方式是直接搶奪或表現出生氣的情緒狀態,僅有小部分幼兒可以掌握一些交往中的技巧。
1.不同家庭教養方式的差異
不同家庭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幼兒,個性上有很大差異,在與同伴交往中的表現也大不相同。比如大班的一個男孩,在區域活動中總是表現出很強的攻擊性,自控能力很差,我與他媽媽溝通后得知他爸爸經常去外地出差,而媽媽做生意比較忙,很少同他溝通,基本屬于放任型。在這種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幼兒,就會在區域活動中表現出以上特點。
2.幼兒主要教養者素養偏低
如果教養者不注意自己平時的行為舉止,對于幼兒的發展也會產生不利影響,幼兒會在不經意間模仿他們的言語或行為,會直接影響幼兒與他人交往的方式以及處理同伴沖突的方法。
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往往會因為活動區客觀條件的限制,導致彼此間產生沖突。
第一,活動區材料的限制。區域材料不能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有些幼兒園由小班至大班沒有明顯的階梯性,就導致幼兒在游戲中經常因為材料的占有和使用問題發生沖突。
第二,活動區空間的限制。幼兒園占地面積小,班級沒有獨立寢室,能為幼兒提供區域活動的空間受限,尤其是建構區這種需要較大空間的區域,很多幼兒會因搶占“地盤”而發生沖突。
首先,大班幼兒仍處于“道德他律”階段,需要規則來規范自身行為,但有些教師對于規則還把握不當,導致幼兒在活動中會因規則漏洞而產生不必要的沖突;其次,班級教師對待同伴沖突的態度和處理方法也會影響幼兒之間的沖突。在與班級教師進行非正式訪談中我了解到,一些教師忽視“同伴沖突”這一教育契機,他們認為這只是幼兒在游戲中發生的小矛盾,及時制止就好,而不會深入思考如何減少這種事情的發生;最后,教師自身的素養也會對幼兒產生影響。大班幼兒觀察模仿能力較強,他們會隨時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也許是教師不經意間一句不好的話語讓個別幼兒學會了,都可能導致他們在活動中發生沖突。
1.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區域活動環境
首先,教師應合理安排各個區域的位置,盡量保證空間利用最大化;其次,教師在安排活動區位置時,應當遵循動靜相隔原則,避免幼兒在活動中因為相互干擾而產生不必要的沖突;最后,教師在設計活動區的過程中,一定要將“安全意識”貫穿始終,保證教師在幼兒活動的時候可以觀察到每個區域的情況,切不可出現任何視覺上的死角。
2.建立細致的活動區規則
首先,教師在制定活動區規則時要盡量細化,切忌模棱兩可,保證規則細致易懂;其次,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完善規則。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應該參與活動區建設的每一個方面。制定規則不是為了約束幼兒,而是為了更好保護幼兒的活動權利,保障區域活動更加有效地開展,因此,幼兒直接參與到規則的制定中來,有利于其真正內化規則,并在活動中遵守規則;最后,教師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加強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通過幼兒能夠接受并喜歡的方式強化規則意識,比如為幼兒講述有關遵守規則方面的故事、詩歌等,從而讓幼兒認識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1.教師應科學地認識區域活動同伴沖突
對于區域活動中幼兒沖突,有些教養者會表現出一種不耐煩的態度,總想快速解決,而這種做法往往忽視了沖突事件中潛在的價值。
第一,幼兒與同伴發生沖突,實際上是彼此在認知上存在著分歧,在沖突的過程中,幼兒腦海中會逐步產生關于他人的信息,在一次又一次的具體沖突情境中,新的認知結構孕育而生。
第二,同伴沖突是一個可以引導幼兒感受他人情緒情感狀態的契機,并且可以啟發幼兒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問題,促進其社會情感的良好發展。
第三,幼兒之間的沖突實際上為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提供了機會,在沖突事件中,幼兒逐漸認識到什么樣的語言更容易被對方接受,什么樣的行為是不正確的,以及雙方產生分歧的時候應如何處理……這些都可以促進幼兒社會技能的穩步發展。
2.教師正確指導區域活動中同伴沖突
當沖突發生時,教養者可以在保證幼兒安全的基礎上,讓幼兒嘗試自己解決問題,這樣他們就有機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思考各種處理策略,從而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當教養者發現幼兒之間不能很好處理沖突時,再進行介入,幫助幼兒認識沖突產生的原因,共同商議解決沖突,使幼兒習得分享、合作、關愛等良好品質。
3.家長幫助幼兒習得區域活動同伴沖突的處理方法
家長應當鼓勵幼兒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主動解決問題,叮囑幼兒不能主動攻擊其他同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幫助、分享才是與人相處最好的方式。
1.完善教養方式,提高自身素養
不同家庭管教幼兒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作為家庭的主要教養者,首先應反思自己的教養方式存在哪些問題。在一個民主型的教養方式之中,教養者能用理智的方式對待幼兒,做到愛而不慣、嚴而不苛,信任和尊重幼兒。同時,家長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養,不論是從知識層面還是道德修養層面都應該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培養幼兒良好的言語、行為習慣。
2.創建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
和睦的成員關系可以給幼兒創造一個愉悅的成長環境。家長可以從細節方面入手,讓家庭中愛的氛圍更加濃厚,在吃完飯的時候一家人一起出去散步,分享今天發生的事情,打造一種溫馨的氛圍,促進幼兒個性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