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衛
摘 要 在互聯網媒體和移動新媒體的新環境和新沖擊面前,廣播電臺怎樣創新從而保有生存空間進而獲得新的發展,這是廣播人共同面對的問題。文章以合肥交通信息廣播為例,就廣播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加強自身建設、加快與新興媒體優勢互補進行探討。
關鍵詞 新媒體環境;廣播電臺;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20)24-0055-04
廣播媒體自20世紀20年代誕生以來,不斷面臨著紙質媒體、電視媒體的多番沖擊。較之于紙媒和電視,廣播電臺一直有著自己的生存之道。究其原因,除了廣播媒體本身的獨特性,諸如接收方式的便捷性、聽覺語言的唯美性、創辦和經營成本的低廉性之外,還有就是不斷適應變化的主動性,這些主動適應變化的努力也為廣播媒體的生存與發展謀得了不可或缺的空間。在經歷各種沖擊之后,汽車時代的到來給廣播電臺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汽車保有量在逐年上升,行駛中車內的信息傳播給了廣播發展的空間,各地交通廣播依托及時的路況信息和精彩紛呈的節目占領車載移動收聽的很大市場。國內第一家交通廣播——上海交通廣播開播至今已有近30年時間,這正是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一段時間[ 1 ]。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戰略的全面落實,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的新媒體迅猛崛起,無論在內容生產、資源優化還是技術服務、商業運營等方面,都對傳統媒體造成了巨大沖擊。這種沖擊不僅表現在受眾媒體使用習慣的改變和受眾注意力的轉移,也表現在媒體廣告商的轉移,面臨此境,各類傳統媒體也紛紛采取措施進行應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互聯網媒體和移動新媒體的新環境和新沖擊面前,包括合肥交通信息廣播在內的廣播電臺積極嘗試和探索,從而使得其保有了生存空間進而獲得了新的發展。
“內容為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媒體的共識。通訊技術的發展,讓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往的信息傳達符合傳統廣播的傳遞方式,一對多,我說你聽;3G、4G、5G時代,人們對于信息和生活的要求顛覆了以往的認知,媒體在傳播介質的改變中也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新媒體環境下,當生產內容的平臺更加多元、獲取內容的渠道更加便捷的時候,有人會認為相比內容生產,表現手段和呈現方式更加重要。其實精彩的內容依然是牢牢抓住聽眾的王道,如果廣播電臺能夠精準把握市場動向,及時感知公眾需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就能樹立自己的品牌,牢牢鎖定聽眾。
為提升節目質量,增強競爭力,合肥交通信息廣播近幾年來多次對節目內容進行調整。2015年推出的新節目為交通參與者打造充滿關愛和快樂的旅途,打造“兩個高峰、三個高地和一個核心地帶”。兩個高峰是指早、晚高峰,分別設置兩檔伴隨性資訊節目《1026交廣早班車》《1026一路領先》,以密集的資訊和個性的風格遙相呼應。三個高地指交通汽車、房產、旅游行業,分別設置深度專業服務節目《1026車舞飛揚》《1026房產直通車》《1026逍遙游》,讓聽眾廣泛關注、輕松參與。一個核心地帶是指隨時傳遞的信息,為滿足駕車或乘車人路途中獲知隨時變化的信息,著力打造“大交通、立體型、網狀態”的信息采播平臺,實現覆蓋全天節目的資訊服務,做到出行信息即時傳遞,讓聽眾一路坦途輕松掌握。
2018年,合肥交通信息廣播再次對節目內容進行調整,立足大交通,堅持“動態廣播、服務媒體”的理念,以交通資訊為主線、以交通服務節目為骨架、以娛樂伴隨為底色、以服務出行為亮點、以公益活動為載體,為出行移動人群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根據車主收聽習慣的變化推出了短小精悍、實用性強的《1026我在合肥開車》《1026汽車寶典》等線性單元。
根據賽立信等專業調查公司的數據顯示,合肥交通信息廣播的節目牢牢鎖定了駕車、乘車人群,收聽率、市場占有率在合肥地區上空20多家廣播媒體中名列前茅,2018年榮獲全國廣播收聽市場風云榜“城市電臺交通頻率十強”。
新媒體環境下,互聯網平臺更開放,更能迎合受眾,廣播電臺需要進一步突出新聞立臺來爭取更多的受眾。實現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臺新聞立臺的創新,提升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立臺能力,最關鍵的是提高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臺新聞報道的質量,合肥交通信息廣播在近幾年的新聞報道中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2.1 突出本地特色
新聞的廣泛性和關聯性,決定了有價值的新聞可能就在我們身邊。在新聞報道中,城市媒體只要用心、有心、專心,就能從身邊發掘出極具新聞價值的線索,做出“大新聞”,給新聞立臺以強有力的支撐,廣播媒體的地域性特點給了這種可能充分的保障。
作為一家城市交通廣播,我們在新聞報道中側重與交通出行相關的內容。圍繞坐落在合肥的知名車企江淮汽車,我們時刻關注企業動態,先后推出了涉及技術革新、新車發布、戰略調整、新能源汽車布局等內容的一系列報道,引發了強烈關注。其中《安徽江淮牽手德國大眾》《我國新能源汽車首次出口美國》《我國自主研發的首條汽車自動化焊裝生產線在江汽投入運行》等四篇報道先后獲得安徽新聞獎、安徽廣播電視新聞獎的雙一等獎。
2.2 改變報道方式
在傳播技術日新月異的大背景下,創新傳播形式非常必要。近幾年,合肥交通信息廣播策劃的報道《合肥全面邁入高架時代》《新橋起飛 夢想起航》《高鐵奔馳 逐夢前行》《飛躍皖贛閩 體驗速度與風景》采用創新手法講述合肥交通故事,報道合肥多座高架橋竣工、新橋機場啟用、合肥南站落成、合福高鐵開通等合肥交通大事件,大大加強了新聞事件的深入度和傳播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是2015年各家媒體都在報道的重點,我們了解到合肥的蔡浙生老人是安徽省唯一一位以抗戰英烈后人身份受到民政部邀請參加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的嘉賓。主創人員翻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詳細了解蔡浙生的父親——抗戰名將蔡炳炎將軍的生平事跡,之后來到蔡浙生老人家中進行采訪。在一遍遍梳理素材內容后,一段對話被主創人員捕捉到,蔡浙生老人多次提到父親蔡炳炎將軍奔赴抗戰戰場前曾寫下的家書,他說參加完閱兵式后,很想給父親寫一封回信告慰父親。就這樣,“時隔七十八年后給將軍父親寫回信”這一報道視角被確立為作品的主線。專題《跨越七十八年的家書》呈現形式構思巧妙,以蔡浙生參加閱兵儀式后給父親的家書切入主題,當年抗戰前線父親的家書和78年后兒子的回信遙相呼應,再現了愛國、愛家的感人情懷,熱情謳歌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
3.1 將受眾發展為用戶
與其他媒體相比,廣播媒體的互動功能突出,這是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臺應該放大突出的特色。廣播電臺要樹立用戶理念,2015年起合肥交通信息廣播推出的頻率定位“你的電臺,為你發聲”正是這一理念的表現,從聽眾的角度出發,考慮他們的真正需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實現“公眾變粉絲—粉絲變用戶—用戶生產內容”,從而增加媒體的品牌黏性。我們將電話連線、微博互動和微信推送等進行整合聯動,比如針對熱點現象和事件的節目單元“熱點微評”播出前會在微博進行發布并征詢聽眾的觀點,聽眾在微博的互動留言被節目選取播出。
3.2 凸顯廣播幫忙特色
在廣播電臺與聽眾的眾多互動內容中,幫忙節目連接你我,為愛發聲,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體現了廣播電臺與時俱進把握市場脈搏的敏銳和在轉型變革中的努力創新。2018年5月,經過近半年的精心籌劃,合肥交通信息廣播推出《1026大家幫》節目。這是一檔具有鮮明廣播特色的公益互助服務類節目,倡導大家幫助大家的理念,為聽眾和車主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節目以熱線互動為依托,以愛心聽眾為主體,以公益活動為支撐,充分調動社會資源,營造“你幫我幫大家幫、幫你幫我幫大家”的和諧氛圍,讓有需要的人通過節目獲得有效幫助,成為市民友愛互助的愛心平臺,也成為主流媒體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范。
節目以受眾“獲得幫助的需求”和“幫助別人的愿望”為出發點,受眾由“被動接收”轉向“協同生產”,按幫忙類別分為危困幫、應急幫、維權幫、公益幫;按幫忙模式分為聽眾幫、主播幫、記者幫、專家幫。
“危困幫”是對聽眾熱線進行認真篩選,梳理發現有幫扶價值的線索,尤其是對亟需“雪中送炭”式救助的,如疾病救助、生活救助、就學救助等,通過策劃生成公益幫扶事件,連續在節目中發布,追蹤事件進展,形成強大的幫扶聲勢,使被救助者的困難在短期內得到有效解決。
2019年4月,節目接到了巢湖市夏閣鎮元通村黨總支第一書記程進的求助電話,他們村里有一位剛上大一的學生孫軍患上了急性白血病。節目針對這一事件進行了連續報道,很多聽友自發捐款,與此同時節目還為孫軍一家啟動了第六季“1026愛心后備箱”公益市集活動,愛心人士紛紛匯聚。當天活動一共有50位愛心車友把家中閑置的物品帶到活動現場進行義賣,共籌得善款41 291.9元。
除此之外,節目還幫助“口罩天使中途宿舍”中身患白血病的孩子籌款籌物建設了無煙廚房;今年汛期幫助售賣滯銷的大圩葡萄近千斤;幫助受疫情影響而滯銷的長豐縣義井鄉杜崗村瓜蔞子打開銷路;為持續高溫下豐收卻滯銷的巢湖元通村黃桃尋找銷路,助力果農度過難關。同時,節目還首推“愛心行李箱”概念,舉辦愛心助學公益圓夢行動“愛心行李箱溫暖上學路”活動,收到了來自愛心企業及熱心聽眾等愛心善款合計120 000元,幫助30余位貧困學子。這些都充分展現了“大家幫助大家”的節目理念。
合肥交通信息廣播是合肥市應急廣播,節目也將“應急幫”作為重點。接到聽眾突發的求助信息,節目都會第一時間滾動發布消息、連線職能部門,號召廣大群眾參與響應,匯聚成一個熱心幫忙的大軍,幫助緊急救助危重病人、尋找走失親友等,發揮“空中調度員”功能。
“公益幫”則見證著愛心的匯聚。植樹節召集100個家庭共同種下100棵樹,給城市添一片公益林;組織聽眾為來自全省各地在合肥定點醫院治療的孤殘兒童送去衣物和玩具;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合肥血庫存量緊張,節目招募愛心市民組團獻血,累計捐獻全血4 500毫升,血小板19個治療單位;兒童節之際,為特殊兒童群體送去節日禮物等。
目前,《1026大家幫》與公安交警、市場監督、稅務城管、醫院、律師事務所等多家機構和部門建立了密切合作關系,擁有聽眾幫忙團500人微信群2個。節目組織成立“1026大家幫?專家幫忙團”,把“服務在細處、幫人在急處、擔當在難處”的服務理念落到實處。節目也聯合各行業專家開展了多期公益課堂,為受眾現場支招、答疑解惑。
在新媒體環境下,傳媒通過融合運作體系,高效實現內容資源整合,逐步向功能多元化的新聞與公共服務方向發展。媒介作為一個基礎性的綜合服務平臺,連接更多的社會資源、商業資源、人民生活所需的資源,成為人們離不開的社會生活的一部分。
4.1 打造多元傳播
廣播電臺在新媒體環境下要更好地傳播需要打破只靠聲音傳播的單一傳播形態,在聲音基礎上,打造圖文、視頻等為一體的多元傳播形態。包括合肥交通信息廣播在內,許多廣播電臺與音頻形態(喜馬拉雅、蜻蜓FM等)、圖文形態(微信、微博等)、視頻形態(抖音、快手等)展開深度融合,打造多元聯動、廣為傳播的新格局[2]。
4.2 用活兩微一端
合肥交通信息廣播官方微博現有粉絲超過20萬,官方微信公眾號有近10萬粉絲,官方微博和主持人、編輯等相關人員的個人工作微博構筑起微博輿論矩陣;微信公眾號向目標受眾推送個性化、精致化內容,拓展線下傳播渠道。當有重要信息時,除了電波中的發布,各種新媒體渠道會同步發布消息,最大程度地將信息廣泛傳播。在2016年的抗洪搶險、2017年的迎戰高溫、2018年的抗擊冰雪、2020年的疫情防控過程中,合肥的市區交通、天氣狀況、疫情防控措施、高速公路通行信息等一系列百姓和車主最關心的消息通過電波、微博、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渠道同步進行傳播,形成了互相依存連通的傳播矩陣,起到了更加積極、有效的傳播效果。
4.3 探索視頻直播
廣播電臺要積極嘗試進行視頻直播,進一步增強廣播電臺的時效性和吸引力。每年的國慶長假,合肥交通信息廣播會派出多路記者分赴各高速道口或開車行駛在繞城高速和周邊重點高速,報道高速道口上下的車流量以及高速公路上的通行狀況,給廣大聽眾的出行提供及時指導。為加強傳播效果, 2016年國慶,合肥交通信息廣播對全市各個主要高速道口進行多點位微信視頻直播。多路記者與執勤民警在高速道口和繞城高速共同報道,介紹所在路段的車流密集度以及周邊路段的通行情況。同時,出動無人機采取實時航拍技術,將高速公路上的車流量實時呈現,讓廣大車友實時觀看金寨路高速道口、蜀山高速道口以及繞城高速的現場,第一時間了解高速通行情況,并指導大家錯時錯峰暢通出行。直播采取多點、多畫面,天空與地面多角度切換的方式。畫面清晰流暢,記者和現場交警配合默契,無論是介紹道路通行狀況、處理碰擦事故,還是疏導車輛分流等等,都實時傳播給受眾,起到了服務大眾、為廣大車友指路導航的積極作用。同時合肥交通信息廣播還搜集整理實時高速路況發到視頻直播互動平臺,并為回答廣大車友問題,提供幫助。兩個小時的直播吸引了各方關注,超過320 000網友觀看了實時路況轉播,廣大車友對合肥交通信息廣播的直播給予充分肯定。高速通行信息通過音頻、視頻同步傳播,向公眾提供全方位、立體式的出行服務,這無疑是一種創新。接下來的幾年,我們又陸續推出《清明出行路況全景直擊》《國慶中秋喜相逢 出行路況大直播》《開往春天的地鐵》《文明出行 有你參與更精彩》,對假日出行、合肥地鐵開通運營、交通違法整治等進行音視頻同步直播,擴大了傳播范圍,收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臺的創新發展除了不斷提升節目質量、形成品牌特色、加強新聞立臺、突出互動幫扶,更要拓展互聯網思維,積極搭建平臺,充分運用多種傳播渠道,嘗試音視頻直播結合,進行多元傳播, 探索符合廣播電臺特點的媒體融合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劉述平.貴州交通廣播的融媒發展實踐[J].中國廣播,2018(7):20-23.
[2]竇浩.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的融合發展路徑[J].傳媒,2017(5):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