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乃鈺 劉倫
摘 要 Vlog是短視頻時代的產物,這種全新的表達形式在2018年被引入國內,引起了國內受眾的廣泛關注,但如今Vlog在國內仍然處于發展階段,存在一定的不足與問題。文章通過對Vlog的傳播特征以及發展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對Vlog未來應如何“破冰”發展等相關問題進行探討研究。
關鍵詞 Vlog;傳播;困境;未來發展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20)24-0071-03
近年來,Vlog已經逐漸在網絡走紅,成為年輕人表達自我的一種新興形態,這種個性化的記錄方式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化趨勢。Vlog一詞語是視頻博客(Video Blog)的簡稱,是創作者利用便攜式設備記錄生活的一種影像形態,時長通常在5~10分鐘,創作者通常被稱為Vlogger,他們以第一人稱形式進行自述故事,自己完成拍攝、配音、剪輯、后期包裝的一系列視頻制作過程,最終形成具有個人風格的Vlog視頻。
Vlog起源于國外視頻網站YouTube,一位被公認為Vlog之父的博主凱西?奈斯塔特這位坐擁1 000萬粉絲的Vlog博主,他的頻道已經成為You Tube上最受歡迎的頻道之一,截至2012年他已經完成了連續600天的視頻內容推送,并且產生了強大的影響力,他的粉絲會因為看了他的日常Vlog開始重拾對生活的熱愛,因此個性化的Vlog視頻開始走進大眾的視野,吸引了大量粉絲的關注[ 1 ]。受到國外媒介環境的影響,我國大批海外留學的學生開始通過Vlog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留學生活,例如@ElenaLin青青、@yvtonn等Vlog博主。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移動終端的普及,碎片化閱讀時代的來臨,Vlog這種新興的視頻形式出現在國人的視野中。與國外相比,我國的Vlog起步相對較晚,2016年一些留學生開始制作生活Vlog上傳至國內社交平臺,2017年Vlog開始在小眾群體中開始流行,直到2018年迎來了Vlog的全面爆發期。2018年,微博改版后設置了Vlog專欄板塊、成立了微博Vlog學院,為征集原創Vlog作品開展了Vlog大賽,嗶哩嗶哩也開展了“30天Vlog挑戰”活動,騰訊推出了以“Vlog+Vstory”為內容革新的yoo視頻,抖音開啟了5分鐘長視頻播放這一功能,進一步促進了Vlog在國內的發展,因而2018年也被稱為“Vlog元年”[2]。
2.1 傳播主體的多元化
Vlog視頻目前通常采用UGC、PGC以及PUGC的內容制作方式。其中UGC是指用戶將自己的原創內容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展示,PGC是指專業人員進行內容生產后按照互聯網傳統特性進行傳播的方式,PUGC即UGC+PGC相結合的內容生產方式。而如今Vlog的制作也充分的展現出傳播主體多元化的趨勢,不僅官方媒體可以進行信息的制作與播報,普通網民們也可以通過Vlog視頻進行信息的傳送。例如Vlog博主李子柒,她制作的Vlog視頻采用的則是UGC的制作方式,內容多是展示中國農村飲食文化,用唯美的鏡頭將中國最原始的食材的美展現出來,講述中國美食的做法與飲食文化,這類“返璞歸真”類的視頻在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讓如今“快”節奏的生活“慢”了下來。2019年的全國兩會期間,隨著媒介融合深度的不斷加強,Vlog“走進”兩會,人民網官方微博開設了《我的上會Vlog》記錄了參會記者們的所見所聞,為網友們呈現了會場全部場景,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與百姓的距離,這樣的新聞報道不僅在傳播上增強了一定的傳播效果同時使官方的新聞報道更具有親和力。
2.2 傳播平臺的多樣化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媒介平臺呈現迅猛增長的態勢,因而Vlog的傳播平臺也在逐漸呈現多樣化的特征。如今手機傳播已經成功的嵌入了我們的社會中,各類視頻App成為了受眾接受Vlog視頻的重要途徑之一。為迎合Vlog的發展,許多視頻平臺主動開啟了長視頻上傳功能。如今Vlog的傳播平臺呈現了多樣化的顯著特征,我們可以通過微博、嗶哩嗶哩、抖音、快手、小紅書、微視、秒拍、Vue等視頻App觀看Vlog視頻,為Vlog的未來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大量視頻平臺開始引入Vlog滿足各類受眾的觀看需求。大量視頻平臺的崛起,意味著傳播平臺多樣化的同時,也使傳播范圍更加廣闊,傳播效果的進一步加強。
2.3 傳播內容的真實性
Vlog擅長用生活化的視角傳達信息,給觀眾帶來一定的真實感,其大部分內容都是生活化的沒有經過劇本式的排演,主要強調對生活真實的記錄。例如博主“it Rase”所發布的視頻大多數都以旅行主題為主,與大家分享旅行經歷與攻略,通過Vlog視頻帶領大家領略美好的風景。博主“房琪kiki”通過Vlog的形式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傳達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用自己的故事來鼓舞他人不要輕言放棄,追求自己的夢想,每一位平凡的觀眾似乎都可以通過這些普通博主的Vlog尋找到自己的影子,這種極強的真實性在傳播過程中對觀眾產生了極大的感染力。
3.1 內容同質化、低俗化問題嚴重
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Vlog視頻的題材大多集中在美食、旅行、美妝、學習分享、勵志故事分享等題材上,制作風格均傾向于文藝、小資。這就造成了Vlog內容畫面的制作風格趨于同質化的問題愈來愈嚴重。例如在抖音平臺上,李子柒爆紅后平臺上有大量的Vlog博主開始模仿李子柒的Vlog模式推出內容、風格甚至著裝類似的Vlog。在微博Vlog中也存在這種問題,層出不迭的穿搭博主令受眾眼花繚亂。這種內容、制作風格雷同的問題在各大Vlog平臺上都有顯現,使得如今Vlog的整體質量呈現出下降的趨勢,Vlog只是變成了一種營銷平臺以及流水賬似的記錄,在傳播中并未發揮一定的功能及效果。同時由于Vlog拍攝門檻較低,因而導致Vlog的內容門檻也在不斷降低,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三俗”內容,導致Vlog的內容愈發低俗化[ 3]。其中也不乏“炫富”“拜金”等現象存在,如眾多Vlog博主通過分享奢靡生活、豪車等具有物質氣息的內容來吸引觀眾注意等。Vlog內容的深耕與創新迫在眉睫。
3.2 Vlog制作成本較高
由于Vlog視頻博主的日漸增加,激烈的競爭促使Vlog在制作方面趨于不斷優化的方向發展,受眾在各類Vlog平臺上所看到的視頻大多數畫質清晰、穩定,畫面剪輯流暢,配樂精準等。Vlog呈現出一種精良化的制作態勢,其專業設備價格是十分昂貴的,通過Vlog的視頻質量可以看出,眾多Vlog大咖們所使用的均是專業的攝像設備甚至有專業的剪輯與后期團隊[4]。而如今也出現一些視頻剪輯軟件,如愛剪輯、剪映、小影、Vue等剪輯軟件,其剪輯效果與畫面質量是與專業設備無法比肩的,因而會對Vlog博主的粉絲數量造成極大的影響,在市場激烈競爭的條件下,多數Vlog博主都采用了專業設備進行拍攝以及相應的制作團隊進行專業化鏈條式的視頻產出,導致Vlog制作成本在不斷增長。
3.3 缺乏創作文化土壤
首先Vlog如今仍處于發展階段,并沒有形成完備的運營體系,很多人并不真正的了解Vlog,所以提升“認識度”是Vlog發展過程中應重點解決的問題。其次,由于Vlog的創作核心之一是“分享”,由于外國早年間就盛行利用DV家庭錄像記錄生活,但這種記錄形式在我國并不普及,很多人不能接受這種鏡像式的記錄方法,導致這種自然、真實Vlog的分享度迅速降低。
3.4 個人隱私受到威脅
Vlog作為呈現日常生活的一種方式,博主將自己的日常暴露在大眾傳播媒介上,對于自己的生活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近年來,個人隱私的大量泄露,網絡暴力的不斷升級,對個人以及社會都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如今美妝測評Vlog十分火爆,但是由于商業利益的驅使,導致一些喜歡“講真話”的Vlogger們受到了威脅,如網絡暴力、言語攻擊、惡意泄露個人信息等問題,這導致Vlog的真實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Vlog的發展也因此受到阻礙。
4.1 深耕內容的深度,優化內容質量
正如上文所述,Vlog存在著同質化問題嚴重的現象,其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多數Vlog博主的選題都是集中在旅行、美食、美妝等話題上,并沒有創新性的突破與進展,這就需要Vlog創作者尋找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話題進行探索,Vlog既要做到貼近日常又要跳出“流水賬”似的敘述怪圈,選擇熱點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其次,Vlog博主們應該深耕視頻內容質量,任何一種大眾傳媒都不能逃脫“內容為王”這一基本概念,在視頻內容的深度以及廣度上面可以進一步加強,例如Vlog博主李子柒的作品已經在國外網站YouTube上廣為流傳,并受到了眾多外國朋友們的喜愛,通過李子柒的Vlog我們不難看出,她所講述的不僅僅是東方最原始淳樸的生活方式,而是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傳遞出國門,在視頻中她并沒有一個字夸中國好,但是確講述了中國傳統文化,將中國故事傳遞出國門。但是目前我國優質的Vlog視頻并不多,在創作過程中,更應該堅持“內容為王”的創作原則,深耕視頻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4.2 培養Vlog博主成為“意見領袖”
傳播學家拉扎斯菲爾德曾提出過“意見領袖”這一概念,意見領袖被視為兩級傳播中的重要角色,他們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并且知識面廣,他們將信息進行整合加工然后傳播給其他人,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不僅加快了傳播速度同時也擴大了影響。
快節奏的生活下,人們工作、生活的壓力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人通過追求身份認同與心理認同來緩解自己的壓力,受眾通過Vlog視頻使找到了和自己經歷類似的Vlog博主,從此找到了身份認同與歸宿,由于Vlog博主粉絲的不斷增長,粉絲對Vlog博主產生了一定的心理依賴,這時Vlog博主的“意見領袖”身份正式成立。在這一兩級傳播模式下,Vlog博主的身份類似于網絡“大V”,首先選擇自己感興趣與擅長的領域進行分享,受眾對于Vlog博主的視頻進行轉發評論等,在傳播過程中,網友會通過網絡這一開放平臺形成開放式的廣泛的人際傳播,進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受眾,從而產生巨大的傳播效果。Vlog中的意見領袖在有關正能量的Vlog內容的傳播中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
4.3 深耕原有平臺資源,增強用戶黏性
打造一個專門化的Vlog視頻平臺并不容易,除了需要大量的高科技技術以外,更需要大量的時間培養用戶使用習慣。我們可以借鑒如今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平臺,如微博、抖音、小紅書、秒拍等。運用現代互聯網技術在原有短視頻平臺上成立Vlog專區,將各類Vlog內容進行“標簽化”,用戶可根據感興趣的“標簽”選擇感興趣的Vlog進行觀看,這也是保證Vlog視頻粉絲不流失的方法之一,這種形式既形成了專門化的Vlog專區,同時也增強了用戶黏性。
4.4 加強隱私保護,尊重用戶選擇
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尊重個人隱私的問題尤為重要。Vlog屬于弱關系社交,即在分享Vlog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固有社交網絡之外甚至的邊緣的人加入,他們可以把不同的社交網交織起來,打開一道連接外面世界的通道,可以獲得一些不為他人熟知的信息[ 5 ]。通過Vlog這個平臺,博主們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博主們對于分享的內容也不在乎周圍人的目光,因而Vlog博主對于個人隱私的保護的確沒有特別強烈的欲望。在這種前提條件下,Vlog平臺更應該注重對于博主個人隱私的管理與保護,在技術層面則要求Vlog平臺對于博主設置分享范圍以及下載數量的控制等。對于平臺層面則要求保護用戶隱私,加強平臺實名認證管理,以免發生個人真實信息的外漏而引發的網絡安全問題。
即便Vlog作為一種外國的“舶來品”但是在傳播過程中卻展現了一些傳統媒體難以企及的傳播效果。它能夠在短視頻時代脫穎而出的原因主要在于內容不同于國內短視頻平臺“土味”“三俗”視頻,Vlog呈現出的更是高質量、簡潔、有效的信息傳遞。如今Vlog已經成為一種發展態勢,這不僅體現在Vlog博主們數量上的增長,更體現在我國主流媒體與Vlog的融合上,官方媒體更是頻頻使用Vlog充當“大V”進行輿論引導。Vlog憑借著真實、生活化、接地氣的特征受到了廣大受眾的喜愛,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但我國的Vlog仍處于發展階段,在平臺打造、內容選取、制作風格等方面依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我們除了要學習借鑒國外YouTube等平臺的經驗與教訓,更應該深耕我國本土特征,尋求真正本土化的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劉文文.Vlog:一種極具代入感的傳播方式[J].中國記者,2019(6):87-88.
[2]張文娟,朱穎穎.Vlog:短視頻傳播的變與不變[J].傳媒,2020(1):45-48.
[3]鄭滿寧.短視頻時代Vlog的價值、困境與創新[J].中國出版,2019(19):59-62.
[4]幸念.Vlog的傳播價值與傳播局限治理[J].青年記者,2020(15):39-40.
[5]陳婷.Vlog在中國發展的瓶頸問題及突破路徑[J].中國記者,2019(6):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