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Marketplace網站4月1日文章,原題:今年2月中國工薪族并未工作,他們如何獲得收入?隨著中國經濟試圖再次提速,上海的工薪族們重回街頭。在郊區的一家服裝店,黃香蕓(音)很高興回來工作。今年1月,她回到安徽老家過年,但疫情迫使她在婆家待了20天。她就職的服裝公司也一直停業。黃40天沒有上班,這可不好過,因為她的大部分收入都來自銷售提成。
中國許多工薪族按月領取薪水,而且是最近才領到2月份的工資,當時這個國家的大部分企業都是停工狀態。
在安徽另一個村莊,疫情一度令朱然(音)愁緒滿懷。相比于自己在一家航班數據公司的工作,他更擔心感染病毒。“起初,我認為經濟影響將是短期的。疫情結束后,仍然需要人們工作”,他說,他認為最壞的情況是公司讓他無薪休假兩個月。他覺得自己可以應付得來,因為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他有儲蓄的習慣,“我和妻子會把60%的工資存起來。”但2月下旬,他被公司辭退了,這是個不小的打擊。不過,僅一周后,他又找到一份公關工作,“薪水比以前高30%。”
視線回到上海,服裝銷售員黃和同事何潔(音)在3月9日復工,但她們在消費方面變得很謹慎。“疫情之前,我會花30元訂午餐,但現在只花大概一半的錢”,何說。
在接受采訪后兩天,她們領到了(2月的)工資:每人2480元,這是上海市的最低工資。“我很高興!很激動!我之前擔心我們領不到這么多,因為公司目前的處境也很艱難”,何說,“這超出了我的預期。”黃也很高興,“2月份我們根本沒有工作,能領到最低工資真的很好了。”27歲的何樂觀地認為,公司可以挺過這場疫情。她對目前正與疫情抗爭的美國人的建議是,遵守保持社交距離的規定并保持樂觀心態,“即使我們失去工作,一旦疫情過去,我們可以重新開始,找到更好的工作。”▲(作者詹妮弗·帕克,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