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煒
摘要: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科學教育學奠基人赫爾巴特曾經說過:“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學校各專業所有學生都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是學校不斷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從與學生建立情感、教師個人魅力提升以及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等方面來討論如何有效提高中職德育課堂吸引力。
關鍵詞:有效提高;德育課堂;吸引力
引言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以“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新任務,十九大又再次強調了要增強德育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推進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建設。然而古人云:“教之而不受,雖強告之無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納也”。如何有效理順德育課堂教與學之間的關系,提升課堂吸引力,讓學生被動學變為主動學,是提升學校德育教學質量的關鍵。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簡單談談教師在提升課堂吸引力方面可以有哪些舉措。
一、與學生建立情感聯系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只有在自己整個教育生涯中不斷地研究學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學知識,才能夠成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清代文學家夏丐尊先生也曾說過:“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出一個空虛”。兩位名人的話充分說明了作為老師要了解學生,在與學生進行教與學的過程中,應當首先同學生之間建立情感聯系,“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了解并愛護我們的學生是教學過程順利實施,最終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前提條件。因此,德育課老師應當在日常教學時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而不是一味的填鴨。
二、個人魅力的提升
我們都知道,如果學生不喜歡某位老師,那么通常他就不愿意上這位老師的課。因此,老師想要提升課堂吸引力,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吸引力,也就是個人魅力,而教師個人魅力的提升,除了要注意外形,更重要的是自己敬業的態度、良好的修養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對待教育事業要有一顆赤子之心,在平時的工作中要有著健康積極的心態和對新知識、新事物探索的精神,要在言談舉止各方面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從思想上、行動上真正為學生做出表率。
三、改變教學方法
當前,大多數學校的教學現狀是考試考什么,老師就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課堂上老師主動的教,學生被動的學,最后是老師很辛苦、學生很“心苦”,問題就在于這樣的課堂不是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上缺乏主動思考,因此這樣的教學模式很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也不容易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威廉·巴特勒·葉芝曾經說過:“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教師要想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關鍵是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從被動變為主動,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和學習的欲望,而所謂創新,就是要大膽嘗試,突破思維定式,突破時間、空間的約束,讓課堂形式多樣化,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體,讓學生們在思維上、身體上動起來。
這里我想結合我校于2018年開始在校內引入的職業素養課程的一些成功經驗,來為老師們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一些借鑒。職業素養課程是參考企業培訓的一些模式,在學期初先隨機按照某一規則為全班學生進行隨機分組,分組數量根據全班學生人數靈活設定,一般為四到五組,分組一旦形成每學期不再更改,接下來要求每組為本組起一個公司名稱并推選出公司“老大”,作為今后本公司的領導者,而每次課上的一切活動都需要各公司的部分或是全員積極參與來與其他公司競爭,結合每個公司的活動表現老師會給出相應的公司業績,學期末老師對公司業績進行核算,選出優秀公司團隊以及優秀公司“老大”進行頒獎。通過這種課堂形式,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們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學習主動熱情,很多平時表現內向學習態度不積極的同學都愿意站出來為自己的公司團隊爭創業績,平時那些調皮搗蛋、學習成績不佳的同學也在這門課上表現出了他們的優勢,他們或是思維敏捷或是有很強的領導力,在這門課上展現了他們平時不為人知的優點和能力,實現了他們自己的價值,收獲了別人的認可。以致于很多同學在上完職業素養課之后,在其他科目的課堂上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學習態度和學習主動性都有了很大進步,在參與班級建設和管理等方面也變得更加積極。
總結
課堂是教學過程的載體,也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因此,老師們只有將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投入到課堂的創新發展中,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體,“課改”的精神才能真正落到實處,老師們教學水平才能不斷地提高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