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潔芳,姚焰坤,王前強
(1.廣西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1;2.廣西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1)
衛生事業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醫療保障體系、衛生服務體系、衛生監督體系的總稱,是政府實行的具有一定福利政策的社會公益事業,致力于促進、改善與維持居民身體健康狀況[1]。衛生資源是保證衛生事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必備條件,而衛生資源的內容通常包括衛生人力、物力和財力;衛生資源利用效率用來反映衛生資源供給的適宜程度,衛生資源利用效率通常以診療人次數、病床使用率以及病床周轉次數等指標來反映;而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是反應國民健康現狀的重要指標。因此,筆者通過選取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衛生機構、衛生床位、衛生人力、總診療人次數、病床使用、衛生經費等與廣西衛生事業發展相關的指標進行分析,并與全國發展水平進行對比,以更好地了解當前廣西衛生事業發展取得的成績以及不足,為促進廣西衛生事業發展提供參考依據,推動“健康廣西”建設。
本研究所需數據來源有《2014-2018年中國統計年鑒》《2013-2017年廣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4年度廣西婦女發展狀況統計監測報告》《2017年廣西婦女發展規劃統計監測報告》《2014年度廣西兒童發展狀況統計監測報告》《2017年廣西兒童發展規劃統計監測報告》《2013-2016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3-2017年廣西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情況簡報》《2014-2017年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2018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
居民健康水平主要通過人均預期壽命、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等4項指標反映。2017年廣西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93歲,高于全國平均的76.7歲;截至2017年底,廣西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12.49/10萬、3.51‰、4.99‰,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廣西孕產婦系統管理率僅為71.22%,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逐年提升,在2017年已經達到并逐漸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見表1。

表1 2013-2017年廣西與全國居民健康水平和婦幼保健發展對比情況
2013-2017年,廣西衛生機構數年均增長速度為0.72%。其中,公立醫院數量呈負增長,而民營醫院數量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6.21%;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數量均呈負增長;各類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數量的增降幅度較小,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數增降幅度最明顯,見表2。

表2 2013-2017年廣西醫療衛生機構發展情況 個
2013-2017年,廣西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逐年遞增。其中,民營醫院床位數增長速度最快,從7644張增至20,723張,增幅為171.1%;其次是醫院床位數,年均增長速度為7.98%;而鄉鎮衛生院床位數增長速度最慢,年均增長速度為3.22%。廣西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從3.97張增至4.93張,見表3。

表3 2013-2017年廣西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發展情況 張
2013-2017年,廣西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注冊護士數均逐年提升,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廣西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均低于同一時期全國平均水平;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與全國平均水平基本一致,見圖1。
2.4.1 醫療服務量情況
2013-2017年,廣西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數從24,841.2萬人次增至26,050.35萬人次,增幅為4.87%。其中,醫院總診療人次數從7752.04萬人次

圖1 2013-2017年廣西與全國每千人口衛生
增至9846.2萬人次,增幅為27.01%;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數從19,000萬人次降至14,034.48萬人次,降幅為26.13%;鄉鎮衛生院總診療人次數從4973.32萬人次增至5005.82萬人次,增幅為0.65%。
2.4.2 門診和住院費用情況
2013-2017年,廣西醫療機構次均門診費用逐年提升,從94.2元增至123.5元,年均增長速度為7.0%。其中,截至2017年底,廣西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門診病人次均診療費用分別為191.1元、70.1元、65.3元,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見表4。

表4 2013-2017年廣西與全國醫療機構門診病人次均診療費用對比情況 元
2013-2017年,廣西醫療機構人均住院費用逐年提升,從4188.1元增至5864.5元,年均增長速度為8.78%。其中,截至2017年底,廣西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鄉鎮衛生院人均住院費用分別為8027.8元、2219.2元、1514.5元,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見表5。

表5 2013-2017年廣西與全國醫療機構住院病人人均住院費用對比情況 元
2.4.3 醫院病床使用情況
2013-2017年,總體上看,廣西醫院病床周轉次數、病床工作日、醫院病床使用率以及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均呈下降趨勢,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廣西醫院病床周轉次數、病床工作日以及醫院病床使用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醫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見表6。

表6 2013-2017年廣西與全國醫院病床使用對比情況
2012-2016年,廣西甲乙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總體呈上升態勢,從971.77/10萬增至1073.45/10萬。其中,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呈下降趨勢,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從638.61/10萬增至819.19/10萬,見圖2。

圖2 2012~2016年廣西法定管理甲乙丙各類傳染病
2.6.1 衛生總費用情況
2012-2016年,廣西衛生總費用逐年提升,2016年衛生總費用占GDP比重達到了6.75%,人均衛生總費用為2557.03億元。其中,政府衛生支出逐年提升,占衛生總費用比重從36.64%增至38.45%;社會衛生支出總額不斷上漲,占衛生總費用比重從30.1%增至35.37%,增長5.27個百分點;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從33.26%降至26.18%,見表7。

表7 2012-2016年廣西衛生籌資基本情況
2.6.2 醫療保健支出情況
2013-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由776.3元增至1254元,醫療保健支出占消費性支出從5%增至6.8%,與全國相比,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年均增長速度均比全國平均水平快。農村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從413.4元增至931元,醫療保健支出占消費性支出從7.9%增至9.9%,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廣西農村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年均增長速度遠快于全國平均水平,并且2015-2017年廣西農村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占消費性支出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廣西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差距在不斷縮小,截至2017年底,廣西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差距為33.54%,遠低于全國平均的67.89%,見表8。

表8 2013-2017年廣西與全國城鄉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對比情況
近年來,廣西的衛生與健康事業飛速發展。在新形勢下,廣西以推進健康廣西建設為主線,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在衛生資源、衛生投入、群眾健康狀況等方面提出了系統發展目標[2]。通過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行動計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公共衛生和重大疾病防控、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加強人才培養和科技服務、推進衛生健康法制建設等系列舉措[3],廣西在衛生與健康事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優于全國平均水平;衛生資源持續發展;衛生健康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持續下降等。但是,必須要清醒認識到,當前廣西衛生健康事業離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還有不小的差距,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出現的問題。
通過與全國平均水平對比可知,廣西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優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婦幼保健體系還有待完善。2017年廣西孕產婦系統管理率大幅度下降,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雖然近幾年廣西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在不斷提高,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并沒有體現出優勢所在。婦幼衛生是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4]。因此,未來廣西仍需不斷完善婦幼保健體系,保障婦幼保健服務供給,進一步加強對孕產婦的早孕檢查、定期產前檢查和產后訪視全程保健服務工作,不斷提高孕產婦系統管理率[5,6]。
廣西衛生資源總量持續增加,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截至2017年底,廣西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為4.93張,比全國平均水平少0.79張[7];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比全國平均水平少0.37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比全國平均水平少0.04人。2013-2017年廣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數降幅高達26.13%,而醫院總診療人次數增幅為27.01%,提示目前百姓還是傾向于前往大醫院看病,基層醫療衛生資源利用不足。因此,廣西仍需不斷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促進醫療衛生資源的發展,整合優化衛生資源配置,提高衛生資源利用效率。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制定政策引導人力資源下沉基層醫療機構,只有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提升了,才能真正獲取百姓的信任與支持[8]。
2013-2017年,廣西民營醫院機構數、床位數分別增長82.4%、171.1%,是廣西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數和床位數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提示隨著廣西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推進,廣西和各地鼓勵社會資本辦醫政策的出臺,使得民營醫院得以迅速發展,其數量和規模逐步擴展[9]。并且目前廣西衛生事業發展不足,現階段衛生事業的發展也不能僅依靠政府的財政補貼,這為社會資本參與辦醫提供了現實依據[10]。在政策支持和廣西衛生事業發展的現實背景下,給民營醫院的發展營造了有利的環境。
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廣西醫療機構次均門診費用以及人均住院費用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表明新醫改后廣西一系列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措施起到了一定成效[11],但依然要看到近年來次均門診費用及人均住院費用持續上漲,尤其是醫院人均住院費用和鄉鎮衛生院次均門診費用增長速度最快,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后,醫院補償的方式主要是政府財政補助和醫療服務收費。目前,我國各省雖然衛生投入的絕對數基本都在增加,但是政府投入占醫院收入的比重卻不斷下降,在財政支持力度不夠的情況下,醫院只能提高醫療服務收費彌補這一空缺[1,12]。事實上,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對不同等級醫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而鄉鎮衛生院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廣大低收入人群,因此,政府在財政補助方面應重點傾斜,給予基層更多關注[13]。
有效的傳染病防治能力和防治效果能促進一個地區或國家的社會經濟和衛生保健事業的發展[14]。廣西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1010.34/10萬下降到21世紀初的243.85/10萬,防制效果顯著[15]。但近年來廣西甲乙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總體仍呈上升態勢,尤其是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上升趨勢最明顯,其中以新增法定傳染病手足口病的貢獻最大[16]。傳染病仍然是當前廣西需要重點防控的疾病之一,往后需要繼續努力做好傳染病防控工作,從而不斷減少傳染病對廣西人民健康的危害,進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截至2016年底,廣西衛生總費用占GDP比重達到了6.75%。其中,政府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達到了38.45%,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30.01%[7];社會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為35.37%,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41.21%[7];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為26.1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28.78%[7],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提前實現了《廣西衛生與健康“十三五”規劃》(桂政辦發〔2016〕191號)提出的到2020年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為28%左右的目標。總體來看,廣西政府衛生支出持續增長,社會衛生支出增長較快,個人衛生支出持續下降。但與政府衛生投入相比,社會衛生籌資水平較低,還達不到國家在“十二五”規劃期提出的社會衛生支出占40%的目標,統籌層次依舊偏低,影響公共衛生籌資的進一步發展和優化[17]。因此,未來廣西仍需不斷優化衛生籌資結構,注重衛生投入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加快社會辦醫發展,不斷提高社會衛生籌資水平。
總體來看,廣西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2013-2017年廣西農村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年均增長速度達到了22.50%,遠快于全國農村居民和廣西城鎮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的增長速度。并且,截至2017年底,廣西農村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占消費性支出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由于農村居民經濟條件普遍低于城鎮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增加會給農村居民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如果不合理控制衛生總費用的過快增長,將會造成衛生服務在城鄉居民之間的不平等利用加劇[18,19]。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是合理控制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快速增長的有效途徑,而目前廣西分級診療上下聯動機制不完善,因此,需要加快落實分級診療相關配套政策,完善上下聯動機制,緩解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19,20]。
針對這些問題,下一步廣西應在“提高醫療供給側的保障力度,完善醫療資源配置”“統籌宏觀醫療資源布局”“加強衛生人才培養”“加強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深化藥品耗材領域改革”“推動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完善分級診療”“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等方面下功夫[21]。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從供需兩方面考慮,以人民為中心,扎實推進廣西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