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摘 要:高等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帶來了高校承載功能的復雜化與多元化,使高校對于資金的需求不斷擴張,完全依靠財政撥款已無法滿足高校的發展需求,高校基金會作為高校吸納社會資源的重要平臺也隨之受到重視。目前我國高校基金會發展勢頭迅猛,數量增長很快,吸納社會資源的能力也在逐步提升。但是,隨著高校基金會的不斷發展,很多問題也逐漸顯現。為解決這些問題,高校基金會應當提高工作人員素質,加強人員能力培訓;擴大籌資隊伍,建立籌資獎勵機制;建立專門的投資管理團隊,制訂專業投資計劃;加強與捐贈方的聯系,充分開發校友資源。
關鍵詞:高校基金會;籌資;投資理財
中圖分類號:G64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8-0167-03
一、高校基金會籌資研究背景與現狀
(一)高校基金會籌資研究背景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高校所承載的功能也逐漸復雜化、多元化,隨之而來的是高等教育成本急劇上升、高校之間的競爭日漸劇烈,導致高校資金需求量的驟然增加。因此,如以往一樣完全依靠于財政撥款已經遠不能夠滿足高校的經費支出和進一步發展需求,豐富的社會資源便成為了高校經費來源的一個重要渠道。高校基金會作為高校對外接觸的一個重要平臺則成為了高校引進社會資源的重要渠道之一。國務院在國發[2015]64號《國務院關于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中明確指出,高校要不斷拓寬籌資渠道,積極吸引社會捐贈,擴大社會合作,健全社會支持長效機制,多渠道匯聚資源,增強自我發展能力[1]。所以如何做好籌資工作為學校吸收更多的經費收入成為了高校基金會現在所面臨的的最為重要、也最為嚴峻的挑戰。
(二)高校基金會籌資現狀
籌資能力兩極分化嚴重。據統計,1980—2017年,全國高校累計接受國內外社會各類捐贈收入累計總額高達773億元,其中985高校基金會接受捐贈收入累計占比遠超全國高校基金會的60%,在全國高校基金會中占據大半壁江山。僅清華、北大的捐贈收入就達到172.13億元,捐贈收入累計排行榜前十名高校中僅有汕頭大學與武漢學院為非985高校(前十名見表1)。由此可見,我國高校基金會的捐贈收入目前主要集中在重點高校,大部分普通高校基金會的籌款并不理想,籌資能力兩極分化極為嚴重。
二、高校基金會資金籌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人員配置不夠,專業程度較低
通常大部分高校基金會掛靠在學校的對外聯絡與發展部或者校長辦公室等職能部門,這導致高校基金會的人員配置無法得到基本的滿足。根據調研數據,我國大部分高校基金會配備工作人員平均不超過8人,有甚者僅有3—4人,僅能維持基金會的基本運行。這就造成基金會對籌資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大部分高校基金會實行雙重管理,既是獨立的法人團體,又需要接受學校的領導。此外,高校基金會的工作人員一般為學校的行政人員,普遍沒有接受過專門的營銷學方面的訓練,故難以用準確而巧妙的方式向捐贈者表達學校的訴求,也缺少甄別捐贈者捐贈能力和捕捉捐贈者興趣的能力[2]。
(二)主動性不足,與捐贈方的聯系不夠緊密
我國高校基金會目前普遍處于被動接受捐贈階段,主動性不足。由于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大部分都是學校的行政人員,享受學校的工資待遇,而且基金會募集資金工作的獎懲機制與措施幾乎是空白,使得工作人員對開展資金募集措施處于一種消極狀態。另外,大部分高校基金會僅在捐贈過程中與捐贈方接觸,收到捐款后便與捐贈方再無任何聯系,對捐贈方沒有“回饋”行為。互惠性是社會捐贈行為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捐贈方的任何捐贈行為產生的背后都有著某種目標追求和價值取向。而我國大部分高校基金會目前在對捐贈方的反饋互惠回報功能上存在著明顯缺失,使得捐贈者在捐贈行為產生后無法得到相應的“回饋”,即高校基金會對捐贈者的后續反饋及再激勵措施的欠缺,存在著將捐贈行為等同于 “無私奉獻”的意識偏差[3]。
(三)宣傳力度不足,未充分利用校友資源
大多數高校目前對于籌資項目的宣傳還僅限于每年一次的校友返校日、校慶活動或各地校友會年會活動,或者僅在學校的基金會官方網站上設立一個捐贈模塊,僅靠網站瀏覽者自我發現,最終匱乏的宣傳模式及措施使得籌資項目無法很好的推進。一般高校基金會的宣傳目標僅限于少數畢業的知名、杰出校友,忽視了對規模更加龐大的“普通校友”和在校學生的普及。可以說,絕大部分在校學生和已經畢業的校友對于高校基金會的存在及其存在意義都不甚了解甚至聞所未聞,而在校學生就是未來的校友,也可能是未來的捐贈方,基金會對在校學生的宣傳還遠遠不夠充分。
(四)資產保值能力不足,理財能力薄弱
我國大部分高校基金會現階段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依賴于捐贈收入,創收能力薄弱。投資收益占收入比例雖處于遞增趨勢,但依然占比較低。目前我國高校基金會正逐步向成熟化邁進,可是高校基金會的投資活動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未積累成熟的經驗。現階段我國高校基金會對于投資理財、資產保值等方面的意識淡薄,投資風險控制制度與措施缺失、投資理財崗位空缺、投資獎懲機制空白,最終導致高校基金會在發展的過程中更多的關注資金安全問題,全面規避風險。目前大部分高校基金會的投資方向極為單調,只是在銀行購買一些短期、穩健的保本理財,更有甚者僅進行定期存款賺取利息,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的進行投資理財、資產保值工作[4]。
三、高校基金會資金籌集的對策與措施
(一)提高工作人員素質,加強人員能力培訓
目前,高校基金會對于人員配備方面應當首先著力于提高現有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安排工作人員參加相關專業化的培訓,提高基金會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從而達到從整體上提高現有基金會管理團隊工作能力的效果。其次,根據基金會不同部門工作需求引入相對應的專業型人才。比如,募資部門就可以引進一些營銷方面的人才,利用營銷型人才舌燦蓮花的表達能力和對市場變動的敏銳洞察力,充分的向捐贈方表達出學校的需求,挖掘出捐贈方的捐贈愿景;投資部門可以引入一些投資理財方面的專業人才,甚至可以高薪聘請一些專業理財顧問團隊,為學校資產保值、增值工作保駕護航。再次,高校基金會要不斷加強學習型、專業型隊伍建設,加強對工作人員專業技能的培養,注重其專業知識的更新以適應高校基金會蓬勃發展的需求。
(二)擴大籌資隊伍,建立籌資獎勵機制
高校的籌資工作需要院系其他部門更多的支持。捐贈方大多數都是校友和校友關聯企業,那些校友對學校的捐贈很多時候是抱著一份對學校的感情,而那份感情大多來源于校友原先所在院系的經歷,故院系的老師開展的籌資活動更多時候可以得到校友更熱烈的反饋。此外,高校需要對于籌資行為推出相應籌資獎勵機制,對籌資者的籌資行為按籌資額度予以一定的獎勵,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籌資人員的籌資積極性。
(三)建立專門的投資管理團隊,制定專業投資計劃
首先,高校基金會需要成立專業的投資管理團隊并且引入經濟學、投資學、法律學等相關專業的專業人員。投資管理團隊人員的工資福利應該與基金會投資所產生的業績直接掛鉤并推出投資獎懲機制,這樣可以使投資管理團隊的工作積極性與業務能力都保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其次,借鑒國外基金會的先進的投資理財經驗,結合本校校情建立適合于自身的投資管理體系。再次,投資管理團隊需要根據資本市場投資環境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訂適合于自身學校的高效的投資計劃。最后,資金的安全是高校基金會對于投資的最基本要求。所以對于高校基金會的投資理財行為,必須要建立嚴格的投資理財監督管理機制、財務信息披露機制與投資問責機制,以保證投資的安全。
(四)加強與捐贈方的聯系,充分開發校友資源
高校基金會可以成立專門的回饋部門長期與捐贈方保持聯系。首先,可以利用學校的一些資源優勢幫助捐贈單位給予一些互惠回報。如可以組織一些專業對口的學生去捐贈單位實習,這樣既可以幫助捐贈單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專業化人員的緊張問題,也讓學生有了學以致用的機會使他們對于所學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可以組織高校的專家學者為捐贈單位解決一些專業技術上的問題,這樣既可以為捐贈單位的發展添磚加瓦,也給高校的專家學者的產學研相結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其次,可以在逢年過節的時候給捐贈方送去一份節日的祝福,哪怕是只是一份短信的問候。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這份問候讓捐贈者感受到的是受捐方及學校的感激,也給捐贈者的捐贈行為帶來了更大的積極性。最后,對于基金會的籌資活動的宣傳,不僅要面向社會,更要在自身高校內部不予余力地宣傳。對內宣傳的主要意義不在于募集資金,而是讓更多在校學生知道基金會的存在、了解基金會的目的、認同基金會的理念,從而開發出更多的潛在捐贈者。譬如,高校基金會可以支持鼓勵在校大學生開展支教、扶貧等一系列慈善活動,積極開展公益座談會之類的活動,向在校學生們傳達慈善理念,結合校園文化建設活動逐步培養在校大學生的“愛校理念”,從而為高校的籌資工作建立起牢靠的感情基礎與思想基礎[5]。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關于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2015-10-02.
[2]? 李門樓.我國高校基金會籌資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現代,2018,5(5):319-321.
[3]? 孫鶴.我國高校教育基金會的發展現狀及探索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8,(8):68-71.
[4]? 龍漪.高校教育基金會投資策略分析[J].財經界,2016,(36).
[5]? 李永花.高校基金會資金籌集淺議[J].中國林業教育,2017,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