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對《中國旅游地理》歷史知識教學進行研究,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中國旅游地理》歷史知識,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更好地體會歷史,體會社會,體會責任。因此,在《中國旅游地理》教學中,相關實踐者應積極探索創新。本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為切入點,提出了創新《中國旅游地理》的相關教學措施。
【關鍵詞】 旅游地理教學;小組合作,創新措施
1 引言
“旅游地理”是一門從地理學角度研究中國旅游資源的學科,它涉及中國旅游地區的特點、旅游開發的地理特征、地理環境、旅游資源的合理評價等,是旅游專業中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它直接關系到學生在旅游方面的知識水平和綜合能力。但是,當前高職旅游地理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既給教師的教學活動帶來負面影響,也不利于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為此,中職旅游地理教師應堅持終身學習的精神,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反思和優化自己的教學模式,以提高旅游地理課堂教學的效果。
2" 旅游地理課程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明確職業能力的培養目標是本課程實踐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由于實踐教學所采用的方法、所安排的時間等都是圍繞著它而展開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培養的學生既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又能在生產、服務等第一線工作.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并能將自己的技術和能力應用于工作實踐,在實踐中發揮骨干作用。通常我們所說的職業技能,主要體現在職業技術水平上.所謂崗位基本功.就是指技術的東西。而在實際工作中.職業技能還應包括職業道德,團隊合作精神,創新能力,企業家精神等。這種素質對學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國旅游地理課程中培養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主要為導游服務和旅游管理等相關專業打下基礎.學生就業方向主要是在導游、計調、景點或旅游企業基層服務部門工作。它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和技能。綜合素質較高:以導游為例:導游職業能力包括基礎知識能力、基本業務能力(主要是語言能力、導游法應用能力和應變能力)、溝通能力、綜合能力等。
3"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簡介
傳統的填鴨式講授法,是教育者站在高處,學生坐在下面聽老師講授,使講授與聽講分離,教育者不能及時了解學生聽講的效率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所以只能繼續講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學效果。小組合作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式灌輸法的不足,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課堂上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習意識,以學生為主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了學生的聽課效率,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4 地理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誤區
4.1小組合作學習沒落到實處
首先,教育者必須明白,學生不僅要學習地理這門課程,他們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兼顧多種學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育者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組合作學習的主題必須經過精心選擇,合作交流的主題既要體現教育理念,又要結合學生的興趣。主題難度要實行梯度變化,隨教學的不斷深化而強化,主題難度要加大。
其次,在小組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教育工作者拋出問題,下面一片寂靜,或者是學生們都忙于其他話題的不良現象。此時,教育工作者應走下講臺,走進學生中間,及時跟蹤學生的討論進程,確保學生討論的主題線與教學內容相關聯,避免學生上課時間跑偏,影響教學進度,降低教學質量。同學們尚未適應新的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方式,因而在課堂討論中很容易跑偏,說長道短,這會使講課與學習兩個環節割裂開來,對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4.2監控力度不足
沒有足夠的監督小組交流的能力,與教育工作者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把討論的問題拋給學生后,就會退縮到一邊,耐心地等待學生的討論結果,或是漫無目的地游離于課堂之外。等待學生討論環節結束后,聆聽學生的討論結果,再進行自我講解,這種比較自由的合作式交流學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效果不夠明顯,缺乏教育者的有力監督。
5 如何提高地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5.1科學設計問題
討論對象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地理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的質量和效率。所以教育者應注重問題的設計,結合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問題的難度、梯度,采取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的措施,其步驟是教育者講解基礎知識,結合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選擇與問題難度相匹配的問題,小組討論,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學生再把自己的討論結果反饋給教育者,教育者再根據學生反饋的結果進行講解,強化學生的薄弱環節。教育工作者在進行問題設計和學生討論問題時,應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首先,學生獨立思考、分組交流的時間環節要科學分配,不得過短過長;團隊溝通是學生分享知識、解決難題的環節,獨立思考是加強學生自身對問題的理解。這些問題只有在分享知識、獨立思考后才能發揮其自身的價值,提高學生的相關能力。
其次,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學生在交流問題時不能站在一邊等待學生的結果,要走下講臺,走進學生中間,及時傾聽學生的討論結果,掌握學生的討論進度,了解學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才能在講解環節找到癥結。與此同時,注意到小組中每個人都參與到討論中來,在他們獨立思考后發揮作用,分享個人對問題的理解,這樣才能體現小組交流合作學習機制的價值。
最后,要按照常規計劃保證教學進度,采取小組互動式合作學習方式,確保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此外,教師不應該允許學生過于自由地學習。在實施這種新的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一些指導,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2 評價機制的建立與完善
開展小組交流合作時,教育工作者應注重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評估機制。運用評估機制,幫助學生認識自身的不足,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訓練,提升自我。評估機制并非評估小組的個體,而是一個評估整體,在評估機制的激勵作用下,可以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增加小組對課堂問題探討的參與。而這一評價機制又能激發團隊和團隊之間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團隊的整體水平。但是,評價機制建立時,教育工作者應注重組內優生與學困生的比例,盡量使組內學生層次構成相對平衡,公平地評價每一個組。要建立一種評價機制,既要有小組內評價,也要有小組內評價,這樣才能形成一種相互促進的學習氛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6" 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領域,許多課程需要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對地理課程的教學,創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反映地理學習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現狀。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合作學習模型已廣泛應用于教學中,教師通過讓學生在課堂上以小組形式互助學習,通過相互交流和討論,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加深理解課堂知識的學習,而且還經常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李先鋒.中國旅游地理課程實踐教學淺析[J].科技信息,2013(25):288.
[2]邱朝紅.淺淡中職旅游地理教學實踐與體會[J].中國新通信,2019,21(03):183
[3]呂清華.中國旅游地理創新教學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2016(9):126-126. .
[4]黃芬.關于《中國旅游地理》在中職學校的教學思考與實踐[J].文摘版:教育,201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