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李遙 曹國穎
摘 要:精準扶貧、全面脫貧是黨中央的重要戰略思想,而金融扶貧作為一把利劍,成為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武器。金融扶貧的綠色通道就是農村金融,它對于全面落實精準扶貧、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針對農村金融創新發展存在的法律政策體系不規范、資金供給不足和金融服務產品單一等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最終為農村金融創新發展選擇切實性的路徑。
關鍵詞:農村金融;創新路徑;金融扶貧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7-0076-01
引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上提出,為了完成這個宏偉的奮斗指標,早在2013年就提出了精準扶貧這個重大的政治任務。由此,央行《指導意見》中指出,樹立堅定的脫貧攻堅、精準脫貧的工作目標,聚焦貧困群眾,推進金融扶貧的政策實施,促成金融扶貧與產業扶貧的共同發展。農村金融的創新發展作為金融扶貧的政策突破點,應堅持創新金融產品結構,創造出更多的金融服務,把金融精準扶貧作為工作重點。然而,農村金融創新發展中的問題仍然較多,因此,尋求農村金融創新發展的可行性路徑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
一、農村金融創新發展的重要性
1.農村金融的創新發展是金融扶貧的有力支撐。在精準扶貧的大背景下,金融扶貧是打好長久攻堅戰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小康社會進程的重要一步。對準貧困地區的金融精準扶貧就必須對準農村金融的發展,農村金融的創新發展作為金融扶貧的內在動力和重要突破點,放大了扶貧投入這只杠桿,也起到了推進創新金融扶貧的重大作用。農村金融的發展不僅鞏固了金融扶貧政策的引導支撐體系,而且加快了金融扶貧政策的腳步,為金融扶貧添磚加瓦,為全面脫貧錦上添花。
2.農村金融的創新發展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農村金融的快速發展是金融業欣欣向榮的重要標志,整個金融行業的積極向上同時也意味著國民經濟的振興。并且農村金融對于促進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意義,結合城鄉一體化、新型城鎮化的迅速發展,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推波助瀾。農村金融機構聚集了廣大農戶的閑散資金,進行統一的調節,實現資源和資金的再分配,為農村經濟建設提供了巨大的資金支持。
二、農村金融創新發展面臨的問題
1.農村金融法律體系單薄,監管力度不足。首先,我國目前的農村金融體系正在不斷創新和完善,雖然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在不斷完善中,但這時相關的法律體系還過于單薄,還不足以與發展迅速的農村金融相匹配,因此帶來了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完善法律體系的問題刻不容緩。其次,由于這些法律空缺,也導致監管方面的空白,給了不法分子鉆空子的機會。許多不安好心的團隊“掛羊頭、賣狗肉”,打著金融扶貧、普惠金融的旗號欺騙無辜百姓。雖然監管機構在大力打擊這些不法分子,但還是效果欠缺,治標不治本。
2.農村金融創新發展資金投入不足,金融產品單一化。我國即使非常重視金融扶貧的帶動,但對于促進農村金融的創新發展的投入仍然不夠,資金引入不足,創新效率自然低下。由于各金融機構都對農村地區進行實地調查,對準農村小額貸款的需求,發放的金融產品單一,創新動力不足。農戶的專業知識缺乏,對金融鄰域認知不足,參與性和積極性滯后,導致農村金融機構的創新度更加低下,金融產品服務單調。雖然扶貧政策大力支持農村金融的創新發展,但具體措施的配合度不夠,也隱性地促使了農村金融的產品創新難度增大。
三、助推精準扶貧、促進農村金融創新發展的路徑選擇
1.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監管機制。首先,立法層面上我國立法機關、權力機關應該重視農村金融的法律缺口,盡快彌補農村金融法律漏洞,做出實際行動,不斷完善和健全法律體系,為解決農村金融問題提供具體的法律依據,使得有法可依。其次,執法方面應嚴格執法,執法機關從自身做起,嚴查、嚴打違法行為,履職盡責,維護好相關金融機構、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最后,監管機關加大監管力度,健全農村風險監管機制,防范風險的同時監管好各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和投資者的具體操作,以防有擾亂農村金融市場的行為。
2.推進民間資本投入,實現金融產品多元化。政府應該鼓勵小微企業、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加大對貧困農村地區的資金投入,推動民間資本投入到農村金融的進程中,發動政策激勵機制、補貼政策,促使廣大中、小民營企業共同參與投資農村金融,讓他們看到前景可觀的未來利潤,刺激資金的投放。實現農村金融創新發展的根基就是大量資金的投入,而資金流入也能促進金融機構引進人才資源,實現金融產品的打造和創新,實現全面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3.打造良好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助力金融扶貧政策的實施。良好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需要政府、金融機構和廣大的居民共同營造,各方盡職盡責共同維護好優良的生態。第一,增強對信用誠信的宣傳力度,線下線上雙方共同使力,讓貧困地區的居民對信用體系有一個具體的了解。第二,政府應打造完備的征信體系,建立個人信用檔案,記錄個人信用的具體情況,對信用良好的客戶擴大借款額度,減少信用較差客戶的借款額度,減小金融機構要承擔的信譽風險。第三,結合目前“互聯網+”的經營模式,將居民個人信用檔案同步到互聯網,以免出現私自篡改等問題。一個良好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對于促進金融扶貧的作用不言而喻,它為金融扶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結語
精準扶貧這一政治背景是實現農村金融創新發展的一次重大機遇,抓住機會實現質的飛躍至關重要。展望未來,明確當前所遇到的困難,不斷剖析深入,牢牢地把握住精準扶貧大背景這個歷史機遇,從不斷完善農村金融法律機制、促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多元化,以及打造良好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等方面創新農村金融發展路徑,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為精準扶貧政策增磚添瓦。
參考文獻:
[1]? 蘇暢,蘇細福.金融精準扶貧難點及對策研究[J].西南金融,2016,(4):23-27.
[2]? 蔣佳舟.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金融發展路徑[J].現代金融,2018,(9):37-39.
[3]? 紀敏.農村金融改革的創新[J].中國金融,2017,(20):29-31.
[責任編輯 陳麗敏]
收稿日期:2019-10-28
作者簡介:徐李遙(1999-),女,貴州甕安人,本科,從事金融學研究;曹國穎(2001-),女,貴州甕安人,本科,從事財務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