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子琳 周先遙



摘要:云南省臨滄位于云南西南部,地處瀾滄江與怒江之間,屬于亞熱帶低緯高原山地季風氣候,這里獨特的自然條件,讓臨滄不僅成為享有盛名的滇紅茶和冰島普洱茶的故鄉,還是澳洲堅果適宜生長地區之一。經過此次調研分析發現云縣澳洲堅果產業存在銷售鏈不健全、品種多而雜、互聯網電商平臺未有效利用等問題。本文在分析云縣幸福鎮的澳洲堅果產業現狀以及目前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其提供對策建議,并為云縣澳洲堅果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澳洲堅果 幸福鎮
一、云縣澳洲堅果產業現狀分析
(一)云縣澳洲堅果種植情況分析
澳洲堅果系山龍眼科澳洲堅果,屬多年生常綠果樹,原產于澳大利亞昆士蘭東南部和新南威爾士東北部沿岸的亞熱帶雨林地區(20°30′~20°32′S)[1]。澳洲堅果素有“堅果之王”的美稱,我國于1979年起引進澳洲堅果進行環境適應性試驗,并開始商業種植試驗[2]。而云縣澳洲堅果產業發展經歷了引種、試種到規模發展的歷程。經歷了18年的發展歷程,至2018年云縣已累計種植31.39萬畝澳洲堅果。截止至2018年,幸福鎮的澳洲堅果種植規模已超過云縣種植總面積的1/3,其總產量占全縣77%(表1)。以歷年澳洲堅果種植規模增長率為參考指標,2008年至2012年間,幸福鎮的種植堅果面積增長與云縣堅果種植面積增長趨勢和幅度基本吻合,2013年至2016年間幸福鎮的堅果種植面積呈增長放緩趨勢,而云縣整體增幅保持在較高水平,2016年后,云縣增幅與幸福鎮增幅率變化逐漸趨于同步(圖1)。
總體來看,幸福鎮種植澳洲堅果時間長,且種植規模和總產量占全縣最高。作為云縣的澳洲堅果的重要種植區域,幸福鎮的澳洲堅果產業狀況一定程度上符合云縣澳洲堅果產業可持續發展模式,因此,調研組以幸福鎮為中心深入調研澳洲堅果產業,為云縣澳洲堅果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
(二)幸福鎮澳洲堅果產業現狀
1.豐產期長,經濟效益高,市場潛力大。
圖2 2014-2018年石佛山生態園澳洲堅果產業情況
在適宜的條件下,澳洲堅果有3-5年的掛果期,種植后6-7年即可收獲,豐產期長達40-60年,甚至更長,其豐產性隨著樹齡的增長而愈發明顯。幸福鎮種植澳洲堅果的散戶介紹,種植玉米時,每畝凈利潤可至600-800元,改種澳洲堅果后,每畝平均種植20株,以市場價為標準,每株可收益200-300元,豐產期可達到300-400元每株,成本管理及其他投入費用150元左右,每畝可收益1000-5000元。因此,與以往普遍種植的作物——玉米相比,種植澳洲堅果的經濟效益更高,市場發展潛力更大。
2.“堅果+”的套種模式盛行。套種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澳洲堅果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3]。在云縣對澳洲堅果的大力推廣下,考慮到堅果生長周期較長、種植行距較大的特點,云縣積極探索并推廣“堅果+”套種模式,當地種植澳洲堅果基地大多已初步形成“堅果+咖啡”的套種模式,有的生態園已逐步形成“堅果+咖啡”、“堅果+辣木”、“堅果+中藥材”、“堅果+養殖”等其他類型的間作模式。模式的多元化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效率,極大地克服了前期資金投入大、短期內群眾增收致富等問題。
3.多組織模式并存。
目前,幸福鎮澳洲堅果產業呈現散戶、合作社、生態園及初加工公司多組織形式并存狀態,如:“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市場”等合作模式。“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產業格局已初步形成,其中,生態園已構建的“部門+支部+合作社+農戶+企業”的管理模式(圖3)對澳洲堅果的種植全過程進行了有效、規范的管理。
4.政府扶持澳洲堅果產業發展。“十二五”以來,云縣政府把堅果產業作為改善生態環境、優化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支柱產業來抓,著力把堅果產業培育成為促進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幸福鎮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報告》指出,為了擴大堅果種植規模,幸福鎮政府每年向種植戶提供定量堅果苗。為加強種植管護、提高澳洲堅果產量及品質,政府每年定期派技術人員現場指導,并不定期組織澳洲堅果相關培訓會,讓種植戶盡可能全面了解澳洲堅果種植及市場行情。
二、幸福鎮澳洲堅果產業存在問題分析
(一)產業供需鏈待完善
幸福鎮的澳洲堅果產業起步晚,存在著鏈短、結構單一、銷售渠道狹窄等問題。隨著澳洲堅果投產面積的遞增,規模化加工、產品開發及銷售問題不可忽視[4]。幸福鎮在銷售鏈上僅有初加工澳洲堅果公司——云南松哥實業果業公司,其負責云縣大部分堅果的收購業務,并進行去皮、烘干、分級篩選、包裝等初加工步驟,而后銷售半成品至互聯網商。相對來說,其加工的堅果來源廣而雜,堅果質量參差不齊,且加工流程較受業務模式限定,僅停留在初加工階段,產品附加值低。另外,初加工環節的盈利空間相對下游企業較小,難以僅依托初加工業務實現品牌效應。通過試制澳洲堅果帶殼果和果仁產品,豐富市場澳洲堅果產品品種,增加產品附加值勢在必行[5]。
(二)農戶文化程度不高,影響政府引導效果
在云縣幸福鎮,云縣林業局和農業局的相關科技研究人員每年至少前往一次石佛山高原生態園進行現場指導農戶的種植過程,但僅有少數代表能前往鎮上學習,再經由這部分農戶回到各村小組告知其他種植戶。另外,澳洲堅果產業是高風險行業,前期投入大,后期收入有不確定性,一般農戶難以承受[6]。同時種植堅果的農戶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學習能力受限,技術掌握情況不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政府科學技術引導的效果。
(三)品種多而雜,果園整體效益差
澳洲堅果品種具有很大程度的自交不親和性,需要進行品種間的異花授粉,同一果園一般要求采用具有親和性的2~4個品種隔行混種[7]。因此,澳洲堅果定植時,應根據高產的定植規劃,安排好每定植行的種植品種,同行或同帶堅持定植同一品種[8]。云縣幸福鎮澳洲堅果種植發展初期由于種植經驗不足,加之有政府的持續性種苗分配,種植戶基本未考慮品種特性及品種的合理搭配,導致品種多而雜。在部分堅果基地中存在花而不實、座果率低等現象,單位面積產量低,收益不佳。
(四)“空殼村”現象普遍,勞動力不足
在走訪幸福鎮各村時發現,“空殼村”現象較為普遍,多為“半工半耕”形式。近幾年幸福鎮的澳洲堅果種植面積逐年增加,而許多年輕人選擇到外務工,不愿投身于農產品事業發展,同時由于澳洲堅果的種植技術相對較高,在種植農戶的文化程度不高和接受能力不強的情況下,這些因素都使得堅果種植的技術等農業發展傳承成為了一個難題。
(五)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滯后
幸福鎮存在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滯后等問題。在與村民訪談過程中發現,大部分村民的手機僅限于社交和娛樂軟件的使用,缺乏對互聯網平臺尤其是電商銷售的全面認識。在物流方面,由于通往許多村的道路暫未硬化,物流快遞難以運往各村落,村民需前往鎮上收發快遞,造成了極大地不便。雖然幸福鎮已建立電商扶貧服務站21個,但由于有的網點選址不科學,有的設在居民家里,有的設在村委會,沒能發揮服務站點“中轉站”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如何有效運用電商平臺對外宣傳澳洲堅果產品并擴大銷售渠道的問題亟待解決。
三、澳洲堅果產業可持續性發展的路徑探討
(一)拓展市場,提高知名度,完善供需鏈
政府應營造良好的澳洲堅果市場環境,如:大力支持并引導云縣企業與堅果技術研究所和高校的技術合作,與周邊縣的優秀堅果加工企業交流學習,同時,針對企業的優秀創新成果,提供配套的保障體系與激勵機制;有效地引導產業方向,建立借鑒完善的引資政策框架;落實減稅政策,增強企業的信心與動力,促中小民營企業快速成長,吸引優秀龍頭企業入駐。
企業可以通過公眾媒體進行多方面宣傳澳洲堅果的價值以及今后云縣澳洲堅果的產業發展方向,形成一定的公眾引導效應。同時,探索創新型發展路線,一方面擺脫傳統的堅果初加工模式,探索多元化深加工生產模式,走多元化創新型產品路線,優化產業鏈結構。另一方面,深度挖掘“澳洲堅果產業+旅游”模式,根據大眾消費潮流,開發類似于堅果生態園的度假旅游等“堅果+”模式的休閑服務類產品,從而實現和多產業聯動式發展。
(二)吸引科研人才,實現優質產業發展
推動云縣產業有質的發展,人才的引入顯得尤為重要,無論是組織體制方面,還是種植技術方面,需要有一定數量專業的人才長期扎根基層,深入了解實際情況與需求,把握產業的發展行情,從而更好地使政策為群眾服務。同時,及時引入最新科研技術成果,促使種植基地與生態園達到科學種植的領先水平。
(三)重視勞工問題
云縣用工問題是阻礙澳洲堅果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未來勞工缺乏可能使農戶缺失堅果種植管護的信心。云縣堅果種植大多在海拔均較低的地區,因地研發新器械對未來用工極為重要。堅果種植農戶多為中老年、老年,政府應采取相應鼓勵政策,鼓勵支持年輕人開發澳洲堅果產業。同時,不定期組織培訓,將新技術、新品種引進推廣,鼓勵當地年輕人探索澳洲堅果產業,利用澳洲堅果致富。
(四)利用電商平臺,憑借地理位置優勢,打造堅果品牌
成立互聯網專業銷售中心,幫助合作社利用電商平臺拓展分銷渠道,減小堅果產品的擠壓的風險和受地方壟斷價格的影響。同時,云縣可通過人才引進、科研與產業并進等方式提升澳洲堅果產品的整體質量與行業的科研化和規劃化水平,促使云縣澳洲堅果產業實現優質化發展,成功打造云南堅果品牌,進而借助靠近中國-緬甸邊境的地理優勢,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及云南自貿區的優勢,擴大品牌效應。
四、結束語
此次通過調研分析云縣幸福鎮澳洲堅果產業發現,要想迅速、有效地實現“產業脫貧”至“產業致富”的轉變,使云縣澳洲堅果成為國際堅果品牌,必須借鑒發達地區的完善種植管理經驗,實現標準化生產,走產業化經營道路,打造國際堅果品牌,并不斷提高堅果質量,提升云縣澳洲堅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全面分析澳洲堅果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并不斷完善總結研究應對措施,從而推動云縣澳洲堅果產業科學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賀熙勇,倪書邦.世界澳洲堅果種質資源與育種概況[J].中國南方果樹,2008(2):34-38.
[2]賀熙勇,陶亮,柳覲等.我國澳洲堅果產業概況及發展趨勢[J].熱帶農業科技,2015(3):12-16.
[3]譚秋錦.中國澳洲堅果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與對策[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5(1):62-64.
[4]文翠宇.云南省盈江縣澳洲堅果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4,37(5):108-109.
[5]宋德慶,鄧干然,薛忠等.澳洲堅果破殼技術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農機化研究,2010(9):241-24.
[6]田國強,王莉.澳大利亞澳洲堅果產業發展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 [J].中國熱帶農業,2010,37(6):31-34.
[7]云南澳洲堅果產業調研組.云南省澳洲堅果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建議[J].熱帶農業科技,2007(1):10-14.
[8]張玲艷,王宏權,謝純等.云南省云縣幸福鎮咖啡堅果套種技術的應用[J].園藝園林,2015(9):41-42.
作者單位:云南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