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富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改革的主要產物,可以為更多院校帶來前進的動力與活力,而校辦產業依托新建本科院校的師資力量以及豐富的人才資源,可以充分發揮本科院校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加強對產品的研制力度,提高校辦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在校辦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產業發展不平衡、經營風險因素增加等問題。本文將對校辦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并就如何促進校辦企業發展進行探索。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校辦產業,發展問題
新建本科院校校辦產業作為我國產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的本科院校相比,存在著多方面的差距。新建本科院校校辦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產業定位不明確、經營風險因素較多、產業發展不均衡等問題。本文將就新建本科院校校辦產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對促進校辦產業的發展提出具體對策建議。
一、前對于新建本科院校校辦產業的認識
(一)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校辦產業存在的問題
新建本科院校作為教育改革過程中的產物,其校辦企業相較于傳統院校的校辦企業,存在產業管理體系不夠完整的問題。由于校辦企業的創立時間以及經驗較少,同時管理人員對企業管理的經驗不足,往往沿用院校管理的模式,無法為校辦企業進行清晰明確的定位。新建本科院校對校辦企業的支持較少,特別是在產業發展、模式構建、人才結構以及產品研發等方面,本科院校無法給予校辦企業有效的支持。這也使得校辦企業在與其他企業的競爭過程中,無法發揮自身的學科和專業優勢,而校辦工廠以及實驗室等設施也會受到產業定位不夠明確的影響,一方面,企業產品的質量以及各項規格參數缺乏合適的參照標準,在市場銷售的前景不夠明朗,影響產品的銷售以及生產效率。另一方面,產業定位不夠明確也會使得產業的發展缺乏明確的方向,管理人員對產業發展無法進行清晰明確的定位,導致人才培養以及產品升級改造無法順利進行。
其次,校辦企業各崗位人員配置不夠合理也是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校辦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需要針對企業的各崗位進行合理的人員配置。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優勢點在于學科與人才資源優勢豐富,因此,管理人員需要根據校辦企業的實際情況,對各崗位進行人員配置,并且院校也應將人才培養目標基本定位在“應用型”。根據校辦企業以及社會發展的需求對人才進行培養,使其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也可以了解當前產業發展的現狀。但在實際的校辦企業發展過程中,管理人員對企業的產業結構以及人員配置缺乏清晰合理的認識,因而在人員配置等方面無法發揮學科及人才資源的優勢,未將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的人才配置在合理的崗位,造成了人才的浪費,也不利于企業的發展與升級改造。
(二)對新建本科院校校辦產業的經營風險認識
新建本科院校校辦產業在經營過程中,由于受到院校管理觀念的影響,使得管理人員對企業的管理存在較多的不同,部分管理人員由院校管理層進行兼職擔任,一方面,院校管理人員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產業經營過程中,使得產業管理以及發展存在較大的瓶頸。另一方面,管理人員對當前市場經濟形勢缺乏科學合理的認識,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增加了較多院校管理的內容,使得校辦企業無法適應市場激烈的競爭形勢,使校辦企業處于不利地位。同時部分院校對企業經營風險認識不夠深入,使得校辦企業的經營風險增加,主要體現在產業結構不夠優化以及人才資源得不到發揮等方面,導致校辦企業的發展不夠完善。
二、促進新建本科院校校辦產業發展的措施
(一)新建本科院校校辦產業要做好正確定位
正確定位校辦產業發展,必須在校辦產業發展定位的基礎上,明確校辦產業發展的功能和作用、原則和目標,這也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促進校辦產業規范化、科學化發展的具體體現。
例如一些本科院校對于校辦產業的發展定位是:校辦產業是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踐教學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是教師實踐和提高工程能力的場所,是彌補學校資金不足、服務社會的窗口。學校堅持以“科學發展、規范管理、改革創新”為校辦產業發展指導,堅持以專業辦產業、產學研結合、服務社會的原則。學校產業單位可以以持續、健康、有效發展為目標,與教學單位緊密合作,重點發展與學科專業建設密切相關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科技產業,使校辦產業成為特色辦學和產學研用結合的重要載體。
(二)通過規范校辦產業來不斷提高產業發展
規范校辦產業發展內涵,需要從兩個方面來把握:一是規范校辦產業管理體制,二是規范校辦產業運行機制,創新和完善內部管理體制。兩者相輔相成。管理人員應當根據企業的發展情況以及市場競爭形勢建立企業的各項標準,包括企業人才選擇標準、產業定位標準以及管理機制等方面。
例如,在實際的校辦企業經營過程中,管理人員需要根據企業現有的實力以及市場競爭機制的激烈程度制定合理的標準,首先,明確產業定位,使工作人員明白產業的職能以及定位。其次,針對企業管理機制制定標準,明確各個崗位的人員組成及工作內容,使各崗位人員配置更加合理。最后,通過為校辦企業的產業定位以及管理機制制定合理的標準,可以為企業發展提供明確的方向,并發揮出校辦企業獨特的優勢,使企業經營更加合理,降低經營風險。
(三)新建本科院校在設立校辦產業時要時刻以發展為主題
新建本科院校在設立校辦產業時要將發展作為校辦企業的主題。校辦企業的發展應當以新建本科院校的學科與人才優勢作為基礎,通過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策略以及目標進行人才培養,以本科院校的人才資源優勢來促進校辦企業的發展。
例如,管理人員應當充分了解產業發展的現狀以及發展趨勢,并針對市場形勢的變化以及企業的實際情況對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并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應用型”,使院校可以根據企業的發展培養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的要求。另外校辦企業還可以將發展作為企業文化,在企業內部實行績效考核等制度,根據工作人員的貢獻量為其提供對等的薪資待遇,而對表現較差的人員則采取解雇等措施,通過對工作人員進行績效考核等措施,可以有效貫徹發展的企業文化,從而不斷優化企業人員配置,促進企業的發展。
(四)合理規范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校辦產業發展的基礎
人才是校辦產業最寶貴的資源,人才體系是實現校辦產業發展目標的重要保障。校辦產業應該選擇最合適的人,而不是最好的人。高校人才濟濟,學校領導不僅要愛護人才、重視人才,而且要有眼光、有知識,要用人才,但要慎用人才,要講究師德、敬業、合群、自強,他們也應該符合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因此,建立和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校辦產業人才體系,是實現校辦產業發展目標的重要保證。校辦產業管理體系的建立和不斷完善,是規范校辦產業發展的保證。校辦產業管理體系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要實現校辦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校辦產業的激勵機制和人才體系。
例如,在嚴格的產權保護制度下,校辦產業必須建立激勵機制,并不斷的進行完善。這樣才能充分調動校辦產業經營者及其從業人員的積極性。由于校辦產業的特殊性,要充分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是運用績效管理來落實人的績效考核責任。
(五)企業文化是促進新建本科院校校辦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新建本科院校的校辦產業文化源于校園文化,具有明顯的校園文化特征,但由于規范校辦產業發展面臨的基本問題的核心價值取向不同,校辦產業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所不同。從本質上講,它是校園文化與工業文化的結合。當前,企業文化給企業帶來的有形和無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已經得到理論界和大多數學者的認可。校辦企業的企業文化不僅是一種管理方法,更是一種表明企業內涵的價值取向。它反映了一種從事物質生產的風氣,一種類似宗教信仰的工作態度,一種獻身生活的態度。校辦產業要實現發展目標,必須在學校統一核心價值觀的前提下,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辦產業文化,使產業文化成為規避產業經營風險的又一道“防火墻”。這也是新建本科院校在規范校辦產業發展中面臨的共同問題。
例如,新建本科院校可以根據校訓,發展自身的校辦企業文化。比如,提倡學校發展觀、責任與權利對稱觀、奉獻與進取觀、忠誠觀,這些文化不僅是制約校辦產業發展的內在因素,也是規范校辦產業發展的動力源泉。校辦產業文化建設不僅是貼在墻上的口號和口號,更是體現在校辦產業運行機制和每個人行為中的行為準則。
三、總結
就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優秀的校辦企業是學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形成的,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期奮斗的過程。校辦產業規范化發展,不僅不會給學校帶來經營風險,而且更好地發揮學校有限資源的作用,促進學科專業建設,突出辦學特色。保障高校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促進產學研用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增強新建本科院校校辦產業服務社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范立紅.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為例[J].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19(2).
[2]蔡付斌.以黨建質量為引領,提升新建本科院校辦學質量——以景德鎮學院為例[J].景德鎮學院學報,2019(2).
[3]謝慧.轉型背景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究——以黑河學院為例[J].黑河學院學報,2019(5):63-64.
[4]韓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西昌學院"十三五"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例[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