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媒體技術水平的加強,融媒體時代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已是蔚然大觀,而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歷來要遵循時代和市場的需求,環境的變化必然要求教學做出相應的改變。本文主要根據對當下融媒體環境特點的分析,提出影視基礎理論課在當下背景下的發展思考,以期對相應課程建設有所裨益。
【關鍵詞】融媒體,影視基礎理論課,發展思考
在當下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大眾的工作、生活無一不與其息息相關,而對成長于當下時代的大學生而言,更是具有極強、極深的影響力。故此,對于高校而言,如果依然固守傳統教學思維,勢必會遭到成長于視聽環境中的學生反感,而影視高校的影視基礎課程作為學生必修的課程,因其本身較強的理論性,在當下融時代如何更好地真正走入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能力,應成為高校影視專業教師積極思考的問題。
一、融媒體背景下對影視基礎理論課教學的新要求、新思路
當下時代的快速發展,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是必然結果。融媒體狹義來講,某種程度上即“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而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伊契爾.索勒普爾教授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提出,本意是指各種媒介會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而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可以看出,在當下我國,融媒體發展已不僅僅是一種媒介技術的融合,更是一種媒體融合發展理念,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正在進行全面整合,這深深的影響著我國的媒體業態。實質上,融媒體的核心思維就是萬物皆聯、全域賦能、萬物皆媒,其與生俱來的具備較強的合作性、互動性、便捷性、多元化等特征,這給成長于傳統媒體下的教師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同時也給傳統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沖擊。
當下的傳統影視基礎理論課教學模式較為固定、成熟,但存在著某些弊端,如教學方式、方法過于單一,學生被動接受,教學內容陳舊,教材涉及時代發展的理論及案例過于滯后,教師教學思維較為固化,不太適應當下學生,所以傳統教學進行轉型發展勢在必行。尤其影視基礎理論課程因自身理論性較強的局限性和融媒體時代下媒介格局的迅速發展已經形成巨大的反差,如果仍然固守傳統,勢必遠遠落后于時代的發展,而對于很多對影視理論基礎課程存有偏見的學生而言,更不利于學習的主動性和有效性。可以說,傳媒行業的新模式和狀態必然要求專業人才培養順應時代要求,應傳統媒體所構建的影視課堂也應做出相應改變,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二、融媒體背景下影視基礎理論課的發展之路
融媒體時代媒體資源可整合共享、內容可兼容永存、平臺可多樣傳播,其最大優勢就是在于吸取各個媒體的優點將它融合在一起,來方便信息的傳播,學生可以輕松獲得各項資源,如果還固守于傳統課堂,學生不但無法滿足其自身的學習需求,同時也不利于學校新型人才的培養。
可以說,融媒體不僅僅是技術的融合,最關鍵的應是人的融合,智慧的融合。基于此種情況,融媒體背景下的影視基礎理論課理應緊跟時代步伐,與時倶進,根據時代及時調整更新教育理念和內容,探索全新形式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做出突破和創新,才能真正從意識到行為培養出能夠與社會直接接軌的學生。而要做到影視基礎理論課程的發展與時代結合進行轉型,就要將融媒體的融合、打通、創新等優勢應用于影視基礎課的建設,發揮時代背景給予的智慧融合,從內容到形式,徹底的走轉型道路。可以說,影視基礎理論課與融媒體背景進行融合、創新的發展道路勢在必行,這對教學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是要改變曾經成熟的教學模式,探索之路尚無太多經驗,充滿太多青澀,另一方面,卻也可以帶來當下教學的新氣象。
三、融媒體背景下影視基礎理論課發展的現實思考
(一)內容上的變革:集中融媒體思維智慧,進行教學資源的利用開發
首先,打造融媒體教學智慧內容平臺。在教學智慧平臺中,教師進行聯動,不僅平行課教師之間結為課程組,也可前后銜接課程教師結為課程組,同時也可就一個教學內容的學界、業界教師結為課程組。較大程度地了解和梳理課程之間的銜接,規避內容的同質化現象,同時針對基礎課程進行平臺聯合備課,多時空、多方位地夯實一個知識點,并能多角度地為學生傳道解惑,而尤為重要的是根據業界教師提供的最新行業動態,來靈活注入學生的融媒體意識,并根據當下前沿知識實現課程的資源庫動態建設,從而實現學習資源的集中化平臺。而平臺中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建設方案、課程教案、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案例資源等可以及時更換呈現,從而為融媒體背景下的課程建設做好配套建設和支持。
眾所周知,影視藝術是伴隨科技誕生的產物,其生產到播出,始終離不開當下的時代和市場環境及媒體的參與,所以當下影視人才的培養上要側重學生媒體融合的發展意識,從而較快的適應當下時代的信息潮流,只有較早的認知融媒體這種新式的媒體理念,將來才能較好的融入社會就業中。所以細觀當下媒介融合的發展,無論是電視節目類型、網絡劇形態、新聞播報形式等都在發生著巨大變化,而將來要從事相關專業的影視學生,理應首先從理論層面了解當下媒體格局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帶給相關行業的發展前景,將來才能更好的走入業界,所以把融媒體理論融入影視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是必須的。如在《傳播學概論》等課程中加入相關的融媒體知識,不再只是討論傳統媒體,而是對當下媒體發展趨勢做到認知、掌握,另外還要將理論知識進行能力化的展現,例如讓學生為創作的微電影,擬定宣傳、運營方案,要求新舊媒介結合,讓學生學會新媒介與傳統媒介傳播渠道上的融合傳播,從而培養學生的融媒體傳播思維,提升學生運用傳播媒介尤其是新媒介進行信息傳播的能力,在具體策劃中夯實理論知識點。如此這般,學生才能更好的了解當下時代影像的傳播渠道、受眾的變化以及作品的制作流程,更好的調動各種媒介資源,而學生在學習和創作中才能跨文化、跨地域、跨時空的調動各種智慧資源,并通過影視作品更好地為故事發聲。
(二)技術上的變革:借助融媒體技術力量,進行線上線下的多點滿足
所謂的借助融媒體技術力量,進行線上線下的多點滿足,主要是線上依靠技術,線下主講多屏貫通,并巧借短視頻進行教學輔助,此種模式主要是為了實現教學的一體化融合,最大能力的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這更多是基于技術發展和學生學習特點而進行的新型教學模式探究。
當下大學生生活于這樣一個信息時代,獲取知識渠道的多樣化以及成長中的個性化、主見化,在部分大學生眼中,傳統的線下教師傳授,早應被冷眼看待,他們更喜歡在自己喜歡的平臺上了解所求。基于此,理論性較強的影視基礎課更應做出與時俱進的變革。一方面要精選優秀的主講教師,借助教學平臺進行課程直播,精細的講解重難點,進行疑難問題解惑,并了解學生對直播課堂、對知識掌握的反饋,及時調整,另一方面,十分基礎性的內容可以精心制作為10分鐘左右的短視頻,一個知識點一個視頻,既符合當下碎片化時代的學習特點,讓學生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地自由學習,又可以讓學生系統的積累知識點,同時助教在某時間段進行交流、解惑,除此之外還可以有部分教師進行實時實地課堂講授,但可以借助投屏技術,進行多屋多人受益,輔以助教與學生交流,如此進行線上直播、錄播,線下投屏多點完成,恰恰體現了融媒體時代的“用戶至上”思維。
不同的課程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和學生需求采取不同的方式,如《精品賞析課程》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借助教學平臺,對一部影片的分析,從編、導、演、攝、錄、剪、播等各個方面進行剖析學習,分別錄制成幾個視頻,某種程度上這就是專業教師對某一部影片的深度聯合授課,既較好的注入了融媒體的融合、創新思維,同時也滿足了學生的多方需求,學生會更深度的思考、理解賞析理論,而課程本身的深度和廣度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延伸和拓展,同時助教也可以設置話題進行學員討論,學生會提出自己的觀點,積極發言,智慧火花互相啟發,或是設置網絡闖關學習測試,教師通過發言質量和闖關測試結果進行打分考核,挖掘學生的學習驅動力和參與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借助投屏技術完成教學的線下教師,主要完成的是某個大的專題訓練,如作業共性問題或是個性問題的分析,某個理論的實訓等,從而更好的理論與實訓共時結合。
可以說,這種借助融媒體技術為主導力量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固定的教學思維,具有較強的時效性、應用性、服務性、互動性,其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形態,從線上線下兩個維度開發教學內容、保障學生學習質量,不但實現了學生線上線下的多方知識滿足,而且也將資源、平臺、業界、學界多方位巧妙應用、智慧融合。
當下隨著“5G元年”的到來,融媒體的發展趨勢更是被直接推進,影視基礎理論課程的發展也務必與時俱進,做好融媒體時代的課程轉型,才能消除傳統教學中學生對理論課程的偏見,實現課程自身延伸的路徑和拓展的深度,從而培養學生的跨界媒介意識和媒介融合能力,為將來從容就業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向熠,傅宛菊,李通.融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傳播與策劃專業人才培養和創新實踐探索[J].西部廣播電視,2019(4).
[2]劉慧.融媒體時代下編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傳播力研究,2018(10).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19年度河北傳媒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融媒體背景下影視基礎理論課的發展之路與現實思考》的成果,項目編號:jw2019023,本文系2019—2020年度河北省應用技術大學研究會課題《融媒體背景下影視基礎理論課程教學的探索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JY2019114。
作者簡介:
齊桂華(1980-),女,河北黃驊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河北傳媒學院,研究方向: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