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財會領域也掀起了一股人工智能風潮,會計人工智能引起了普遍的關注。新技術的應用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存在著潛在的風險性。在這種背景下,本文介紹了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優勢,分析了會計人工智能應用可能會導致的從業者失業、信息安全問題、法律問題、依賴過度等四方面的風險,并因地制宜的制定了對應的解決策略,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為會計人工智能的應用和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風險分析? 會計? 人工智能發展
一、人工智能的簡介
(一)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這一概念,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由麥卡錫第一次提出。此后的數年間,多名學者對人工智能進行了定義,囊括了人工智能所表達的思想及內涵。概括的來說,人工智能指的是構造一種用機器模擬人類思維及行為的智能系統,使得機器能根據環境的變化作出反應。
(二)人工智能在財會領域內的應用
20世紀80年代末,人工智能第一次在美國被應用于財會領域。2016年左右,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德勤、普華永道相繼開始使用智能機器人進行財務活動。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如今智能機器人已經承擔了越來越多的記賬、核算、報賬等工作,就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在不久的將來智能機器人能夠實現綜合財務處理工作,能對收集到的各類媒體資料進行整合、分析。智能機器人出現了,顛覆了傳統的財會處理模式。
二、智能機器人改變了會計領域
人工智能的應用對于財會領域的改變是前所未有的,這種顛覆性的變革提高了會計信息錄入的效率,并且節約了開支降低了企業的財務成本。智能機器人的應用對于財會領域的影響是多方面,深層次的,不僅僅是以前由人為操作的會計核算工作被智能機器人代替,在提高工作效率,推動職業架構改革等方面都受到它的影響。
(一)核算流程的重新架構
目前來看,會計主體主要使用賬務系統來進行會計信息的核算,現有的各類系統軟件還是依托于人工會計處理流程。具體說來,會計記賬還是使用原始憑證來編制記賬的憑證,在這個基礎上根據記賬憑證編制各類賬目,編制財務報表。在傳統模式下,由于披露的財務報表存在著之后性的固有缺陷,不能適時反映出當前會計主體的財務信息情況。相比之下,智能機器人的應用能夠扭轉這種局面,人工智能會計系統擺脫了時間節點的限制,實現了賬目核算與數據處理同步進行,滿足了財務信息使用者對時效性的需求。除此之外,在智能會計系統上進行模塊的構建,還能夠對不同的模型進行數據分析,智能會計系統具有思維、分析的能力,能夠幫助企業解決綜合性的問題。應用智能會計系統的意義在于,提高了會計核算流程的效率以及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并且能夠為企業解決綜合性問題提供分析。
(二)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真實的會計信息能夠幫助企業經營者準確判斷目前企業的財務情況,從決定下一步的經營方向。然而,由于個人判斷的偏差,不同的會計人員在面對一些特殊會計數據時可能會作出不同的調整。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會計數據被有失偏頗的處理了,會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依據法律法規和相關規范對會計數據進行處理是開展會計工作的前提,然而一些特殊的業務難以有明確的標準進行計量,這就需要會計人員憑借個人判斷進行合理估計。更有甚者,一些被利益蒙蔽雙眼的會計從業者,出于私心對會計信息進行失實調整。人工智能會計系統的應用,可以從根本上杜絕人為因素的干擾,從而盡可能的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三)提高工作效率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了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會計記賬核算模式難以適應這個快速變化的大環境,面臨著被淘汰的窘境。在傳統的會計記賬模式下,大量的人力資源被耗費在重復性的工作之中,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人工智能會計系統進行此項工作的效率遠遠高于人工,它的應用能釋放大量的人力資源。幫助會計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工作。
(四)職業架構轉型
會計人工智能系統的應用,能夠快速推進會計職業架構轉型。具體來看,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應用能大大提高會計記賬、核算的效率,釋放人力資源。然而,這種準確、高效的記賬核算系統也取代了傳統的人工記賬模式,使得基層核算人員的工作崗位受到沖擊。在這種情況,職業架構的轉型就顯得迫在眉睫。基礎的核算人員崗位不再被大量需求,懂得計算機、會計、法律以及財務的復合型管理會計轉而被需求。這些復合型管理人不僅能夠運用新興的人工智能系統進行數據分析,而且還可以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對現有的系統進行優化,從而為經營決策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
三、風險分析
(一)從業者失業
在傳統的會計領域,需要有大量的基礎會計核算人員進行會計信息的錄入、核算以及對賬等工作。人工進行大量數據的錄入、核算難免會出現偏差,因此此項工作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與人不同由算法主導的人工智能系統不知疲倦,不會出錯,在這種情況下,人工智能系統能夠準確、高效的完成這項對人類來說繁瑣復雜的工作。由此可見,人工智能會計系統可以代替大量的會計人員,一部分會計從業者面臨著失去崗位的風險。
(二)信息安全問題
人工智能會計系統能夠自主進行會計信息錄入、記錄、核算等工作,在整個流程中人的參與十分有限。然而人工智能系統不是簡單的流程,它并不直觀、簡單,因此在操作流程中也面臨著許多不可控因素,可能影響著會計信息的安全。例如一旦黑客遠程攻擊系統,可能惡意篡改或者盜取會計主體的財務信息,給經營者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在應用人工智能會計系統時,會計主體必須重視信息安全的預判,重視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保障機制,以免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影響公司的利益
(三)法律風險
相比于會計人工智能系統的應用速度,相關的立法是滯后的。客戶的隱私權難以得到保障,會計人工智能系統在進行基礎性的會計核算的基礎上還能夠進行測算,其測算的依據依賴于企業的客戶資料,其中包括客戶的個人信息、購買偏好等內容。這種基于大數據的智能分析行為,是否侵犯了客戶的個人隱私目前法律上尚無明確的定論。智能會計的系統的具有自主更新的能力,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就可能涉及到侵犯知識產權的問題。作為一個新興的領域,無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爭議,然而這些爭議目前尚無明確的法律界定。
(四)依賴過度風險
新興的技術往往能夠在短時間內提高生產力,然而從歷史發展的長河來看,過度依賴新技術未免不會帶來更多的問題。顯而易見,如若對會計人工智能技術過度依賴,產生功利主義傾向,對會計學科的發展會產生不利影響。應當認清人工智能會計系統只是當下服務于會計學科的一個工具,必須要對其學科的原理進行不斷的探索,不能舍本逐末一味依賴于某一工具。從業人員在使用會計人工智能工具時,一旦形成過度依賴性,就會變成系統的操作工,一旦失去了系統這個拐杖,就不知如何走路了,這種情況是十分危險的。
四、風險控制
近年來,人工智能會計系統應用越來越普遍,上文已經就其存在的四個主要風險進行了分析,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之上,提出行之有效的對策進行風險控制顯得尤為重要,對人工智能會計系統的發展有著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
(一)推進職業結構轉型
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顛覆了現有的會計記賬、核算模式,對基礎核算崗位造成了沖擊。在這種情況之下應當適應市場的變化,進行職業結構的調整,基礎的會計核算人員應當加強法律、計算機等領域知識的學習,促進自己實現向復合型管理會計崗位轉型。管理型會計所做的工作需要綜合企業文化、經營現狀、社會環境、政策因素等多方面內容,目前人工智能系統尚不具備代替管理會計工作的能力。由此,可見在人工智能的沖擊下,推進職業結構的轉型是核算型會計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二)重視安全管理
上文已經提到,在人工智能應用的情況下,由于人類的參與度降低,也帶來了很多安全風險,因此必須要重視安全管理。人工智能系統的安全管理,主要從日常系統病毒查殺、軟件漏洞升級、自主防御機制開發等方面進行。系統的開發者和使用者應當通力合作,在系統的使用和開發兩個維度進行探索,不斷的提升軟件的安全等級,以此來保障系統的正常運行,保障會計主體的財務信息不被篡改和泄露,以免造成難以挽回的經濟損失。
(三)推進立法進程
一個新興行業的發展,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前所未有的問題和爭議。一些問題和爭議難以從道德的維度得到有效解決,這時就需要法律的約束。在法律的約束力之下,參與者會在法律的框架內進行行業的構建,有利于形成一個公平、有活力的發展環境。
(四)加深人工智能與會計的融合度
在推進人工智能會計系統應用的過程中,也要重視會計學科理論的研究,以推進學科發展為前提,促進人工智能和會計的融合,使得其更好的成為服務于學科的利器。學科基本原理的深入研究是推動學科發展的不竭動力,而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入為其發展貢獻了活力。
參考文獻:
[1]景翠萍.人工智能發展對會計工作的挑戰與應對[J].中國集體經濟,2020(02):114-115.
[2]李牧陽,沈舒航.AI(人工智能)運用給會計行業帶來的問題和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24):42-43.
作者簡介:方嫻,女,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