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琳
摘 要:戲曲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有著極為顯著的藝術性。戲曲程式則是指戲曲在進行藝術表現、創造過程中的方式、規程,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本文通過了解戲曲程式與正旦的相關信息,著重探索戲曲程式在旦角表演中的具體應用方式,以供參考。
關鍵詞:戲曲程式 旦角表演 具體運用 正旦
中圖分類號:J8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3-0-0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開始逐漸在綜合國力的建設過程中表現出極為重要的位置,因此,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開始逐漸凸顯出來。戲曲本身便是我國傳統文化中較為重要的表現形式,直至今日,仍舊有大批觀眾對戲曲情有獨鐘。而戲曲程式則是戲曲表演過程中極為重要的表現、創造方式。因此,作為戲曲演員,筆者必須重視戲曲程式在旦角表演中的運用,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戲曲舞臺表演的藝術魅力,為觀眾呈現更為出色的戲曲舞臺。
一、簡述戲曲程式與正旦
1.戲曲程式
戲曲程式是指戲曲演員在進行表演過程中,利用行為、身段等對古代、現代生活的任務行動的高度概括。也就是說,戲曲程式既是人物在行動過程中表現出的外殼形式,也是生活本質在舞臺上的藝術化表現。戲曲藝術家們從生活中提煉出真、善、美,之后在經過戲曲演員的內化之后,重新呈現在大家面前。因此,戲曲演員在舞臺上表演戲曲時,都是按照一定的程式完成的,這種戲曲程式會貫穿于唱、作、念、打的表演之中,同時也會滲透在劇本的設定內容之中。戲曲表演者需要根據劇本中自己扮演的人物形象、性格、情境以及自己的扮相、身材、嗓音等,結合自身對劇情的理解,最終將表演呈現在舞臺上。在當下的戲曲表演中,戲曲程式是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發展的。在戲曲藝術家及表演者看來,戲曲程式必須在前輩先人總結出的內容上根據時代的發展總結出更有特色的戲曲程式,只有這樣,才能在眾多的戲曲表演者中脫穎
而出[1]。
2.正旦
正旦,京劇又被成為“青衣”,主要是扮演受苦而貞烈的中年或青年已婚婦女,旦行的一種類型,應工戲以唱功為重。要求嗓音寬厚洪亮,高亢激越,又被稱為“雌大花臉”,表演以深沉肅穆,悲愴凄惻為主。身段動作須端莊大方。衣著多為素色黑褶子,在北方被稱為青衣,南方將其稱之為正旦。按照傳統的戲曲表演形式來說,青衣在旦行中占據極為重要的位置,因此才會有正旦中“正”這個形容詞的應用,常見的角色有《琵琶記》中的趙五娘、《爛柯山》中的崔氏、《雙珠記》中的郭氏《白兔記》中的李三娘等。
二、戲曲程式在旦角表演中的具體應用方式
1.以自己飾演的角色為基礎
戲曲演員在進行戲曲程式的應用過程中,必須重視自己飾演的角色,將自己生活中能夠見到的有用的東西以藝術化的形式表現在舞臺之上,能夠創造出虛實相生、顯隱相和的特殊效果,最終達到以“虛”襯“實”,以“隱”見“顯”的效果,使戲曲城市表現出的動作比生活中的更加鮮明清晰,更加豐富,也能更加美麗多姿[2]。
2.重視“手、眼、神、法、步”的應用
戲曲演員在應用戲曲程式過程中,需要重視“手、眼、神、法、步”的應用,以《白兔記.養子》一劇中的李三娘為例,在進行表演過程中,李三娘是一個即將要生產的婦女,所以她一出場走的步子都是孕婦的步子,讓觀眾一看就是一個懷孕的婦女,在上場后一邊推磨一邊想著自己的父母和丈夫,想父母時的眼神那時父母對她的寵愛之情,想到丈夫時怎么會一去沒有了音信,想到哥嫂虐待她時的那種孤獨無助。
3.發揮戲曲程式的可變性
戲曲程式在使用過程中,既表現出一定的固定性,又表現出一定的可變性,因此,戲曲表演者必須重視戲曲程式可變性的作用,根據人物表現的實際需求隨時對各類戲曲程式進行組合,使其能夠為人物的特殊性添磚加瓦,更能夠顯示出角色之間的差異。例如,同樣是旦角的行當,但由于不同戲曲中的人物身份、性格的差異,即使同為旦角,但是在表現過程中也應當存在一定的差異。例如京劇《鍘美案》一劇中的正旦角色秦香蓮,由于其是上京找負心漢的性格堅韌的女子,因此在表演時,應當利用青衣旦極為穩健的臺步,雙手拉著一雙兒女出臺兩項,這個步法主要是為了表現出秦香蓮作為平民女子自身的端莊行為,以及她內心的焦慮、潔凈與不安。而在《火焰駒》一劇中的黃桂英,在表現時則應當使用閨閣旦的步伐(該步伐較為輕盈,雙腳行距較小),在丫鬟蕓香的陪伴之下來到花園,來到花園之后,她將游魚、小鳥的嬉戲與自己的未婚夫李彥貴遇到的一切聯系到一起,想到了父親悔婚的事情,她的內心充滿了痛苦、悲壯,整個人物形象便油然而生,栩栩如生的表現在眾人面前。又例如《會陣招親》一劇中的穆桂英,哎出場時應當以剛健有力、落落大方的武旦步伐出現在眾人面前,作為武藝高超的武旦,當出現在兩軍陣前開始動手時,穆桂英的槍法犀利凌厲,仿若綻開的梨花一般。而楊宗保在面對穆桂英時,基本沒有回手招架之力??墒悄鹿鹩s對楊宗保手下留情,多次不傷不刺,這一系列的動作,便能夠表現出穆桂英對楊宗保的傾心與愛慕,能夠將穆桂英這個任務角色的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3]。
結語
根據文中內容可知,在旦角表演過程中發揮戲曲程式的作用,主要是為了幫助演員更好的塑造戲曲中的人物形象,因此,戲曲演員需要從劇本中的人物性格出發,重視戲曲演員對于角色的理解、認識與體驗,爭取在表演過程中能夠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美悅人,真正在舞臺上實現戲曲表演的藝術效果。要做到這一點,演員需要重視在戲曲表演過程中的空余實的把握,并將自己體會到的情感融入其中,只有這樣,才能在表演戲劇的過程中展現出耀眼的藝術美,真正利用藝術的感染力陶冶觀眾的情操。
參考文獻
[1]阮丹青.戲曲旦角表演藝術特點分析[J].戲劇之家,2018(22):36.
[2]張秀萍.淺談戲曲旦角表演藝術特點[J].戲劇之家,2015(16):24-25.
[3]馮燕.戲曲表演技藝的“三級跳”——我對川劇旦角人物塑造的理解[J].四川戲劇,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