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 楊林
疫情,來勢洶洶;阻擊,眾志成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河南省婦聯帶領廣大婦聯干部和婦女同志以率先擔當的勇氣和大無畏的精神,主動投身防疫一線,竭力遏制疫情蔓延,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她們普通又熠熠生輝的身影,在醫療救治、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愛心援助等抗疫陣地,處處閃現。她們的勇敢、執著和大愛,讓我們一次次感動。
本期,我們將鏡頭對準疫情最嚴重的信陽、鄭州、南陽、駐馬店,通過這幾個地方的“她”風采,向所有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女性致敬!
信陽:大別山女兒在行動
她們沒有隔離服,沒有護目鏡,沒有請戰書,只有最普通的口罩和最堅定的決心。特殊時期,她們從被疼愛的妻子、被呵護的母親、被寵愛的女兒,變身抗疫一線的戰士。
熊曉華
浉河區湖東辦事處三里店社區副書記、婦聯主席熊曉華在疫情防控入戶排查時,發現以賣菜為生的社區二組居民種的蔬菜賣不出去,便主動在自己的微信群里宣傳滯銷蔬菜,聯系對接買家,讓菜農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損失。疫情發生后,各小區實行封閉管理,有位70多歲的獨居老人,生活陷入困頓。她了解情況后,主動承擔起老人的日常采買任務,照顧老人生活。疫情防控期間,加班是常態,堅守是日常。她說:“共產黨員,理應做到忠誠和奉獻。”
陳金花
平橋區邢集鎮黨政辦主任、婦聯主席陳金花,與村干部一起頂風冒雪、挨家挨戶對湖北武漢返鄉人員進行摸排登記、測量體溫,對重點監測人員送去居家隔離觀察告知書、體溫計、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白天,她帶著小喇叭深入村組、街道巡查,勸導、疏散扎堆人群,設立勸導卡點,對過往車輛和人員進行排查、勸返;夜晚,她挑燈撰寫疫情防控工作相關匯報材料。連續高強度的工作加上受了風寒,她患了感冒。但她沒有臥床休息,而是吃點藥,繼續奔走在村組、街道。
張靜
息縣文廣旅局婦聯主任、辦公室副主任張靜,大年初一,撇下家人來到單位向領導“請戰”。她帶著攝像機、照相機,與文化市場執法大隊的同志一起對全縣城鄉娛樂場所進行排查、攝影、錄像,一天下來,累得幾乎站立不住。第二天,她在辦公室又當起了聯絡員,上傳下達,收集、整理上報單位疫情防控資料。她還主動替單位同事換崗值班,在料峭春寒中,把軍大衣、手套、口罩等送到疫情防控人員手中。
李靜
羅山縣莽張鎮莽張村疫情防控指揮部組長李靜,自正月初二以來,她不僅帶領全村黨員干部,封村設卡、值班值守、測量體溫、登記人員,詳細摸排;還帶頭為莽張村和街道居委會各捐款500元,號召在外知名人士、黨員群眾、愛心人士為莽張村捐款2萬余元。在防護用品急缺的情況下,她四處打聽購買渠道,多方協調,最終為莽張村捐贈了100斤消毒液。聽說染南組李某某是疑似病例,被送到定點醫院治療,她主動當起幫扶人,每天通過電話、微信詢問其身體狀況,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并第一時間給患者買去洗漱用品、水果等。
呂光麗
羊山新區龍飛山辦事處銀錢社區黨支部書記呂光麗,每天早出晚歸,走街串戶,往返于社區和各小區卡點。在對轄區湖北返回人員的入戶排查中,她主動擔任恒大翡翠龍庭社區的網格長,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克服困難,帶頭完成了該小區632戶的入戶排查。排查出的重點人員在居家隔離期間,她每天電話回訪,詢問他們的身體情況,提醒他們勤洗手、多通風、不外出,鼓勵他們堅定信心,消除恐慌心理。短短兩天時間,她對轄區內4880戶逐一進行了解,確保湖北返回進社區人員排查的全覆蓋,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鄭州:“四組一隊”里的鏗鏘玫瑰
婦聯基層“四組一隊”在各級黨委和各級婦聯的動員組織下,行動在摸排登記一線、宣傳科普防疫知識一線、后勤保障一線、村頭街巷消殺保潔一線,在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等方面勇于擔當、積極作為,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基層婦聯干部的使命擔當。
爬樓爬到腿軟,敲門敲到手腫,打電話打到嗓子啞
疫情阻擊戰打響后,滎陽市索河街道辦事處廣場社區主任、“四組一隊”巾幗志愿者喬昭君,為了便于工作,狠心剪去留了十年的長發。
工作起來,喬昭君是出了名的嚴格和認真。2月9日,她在社區監測點執勤,見一男子拒絕登記信息,強行要求外出,還辱罵阻攔的工作人員,便耐心詢問該男子的外出原因,并向他解釋有關規定。該男子仍罵罵咧咧,并揚言:“叫孩子們來收拾你!”面對威脅,喬昭君毫不退縮:“隨意出入,不但是對自己的生命健康不負責任,更是對家人、對小區居民、對廣大群眾的生命不負責任!”在喬昭君的教育引導下,該男子最終認識到了錯誤,登記了信息。男子走后,喬昭君對同事說:“現在聽到罵聲比以后聽到哭聲強,我們是群眾的后盾,不能有絲毫松懈。”
大年三十,高新區雙橋辦事處觀悅社區婦聯主任、“四組一隊”隊員黃維維剛回到老家,就接到了疫情防控緊急通知。而就在前一個小時,她得知自己懷孕了,且孕酮指標較低,需臥床靜養。領導和同事們讓她在家休息,可強烈的責任感讓她義無反顧地趕回了鄭州。
返鄭后,黃維維立即組織轄區黨員干部、“四組一隊”隊員實施疫情防控措施。觀悅社區成立時間較短,各項設施不到位,經費也十分緊張。她迎難而上,帶領隊員們千方百計克服困難。從大年三十開始,隊員們穿上紅馬甲、帶上紅袖箍,對數以千計的人開始測溫記錄,不懼風險跟進隨訪重點人員,爬樓梯爬到腿軟,敲門敲到手腫,打電話打到聲音嘶啞……但隊員們從未有人叫苦叫累。因為,大家看到懷有身孕的婦聯主任尚沖鋒在前……
小喇叭、快板書,響徹家家戶戶
為引導村民對疫情有正確客觀的認識,登封市白坪鄉各村“四組一隊”宣傳組成立了婦女宣傳隊,為群眾解讀疫情期間的各種政策,傳播正能量。線下,她們每天兩次手持小喇叭,一方面沿村內各條道路播報當天的疫情信息,傳達上級黨委、政府的最新防疫抗疫政策措施以及當天的防疫工作事項,讓村民對國家防控疫情的大政方針了解知曉,對村內的防疫措施清楚明白;另一方面遇到聚集人員就勸阻疏散,看到沒戴口罩的村民就及時提醒,在村內顯著位置張貼防疫宣傳公告,給村民發放防疫知識宣傳頁。線上,她們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宣傳抗擊疫情的相關政策、防護措施、應對方法等,勸導村民待在家里,不給政府添亂。
新鄭市辛店鎮王莊村婦聯主席、“四組一隊”宣教組成員白玉珠,自己編寫防疫宣傳快板書。白天她在執勤點值班,晚上回家就開始琢磨快板,寫詞、編曲、練習,一遍遍推敲,遇到拿不準的地方,就找人商量。
經過白玉珠和其他宣傳組成員緊鑼密鼓地排練,這個自編自創的快板唱響了王莊村的家家戶戶。
全面消殺無怨無悔:消毒液把衣服染變了色,眼睛被熏得淚水直流……
新密市平陌鎮界河村黨總支,嚴密組織,統籌安排,上下一心,除黨員干部沖鋒在防控第一線,還有一支身著紅馬甲的消殺保潔隊伍,這就是界河村的“四組一隊”。她們雖是女同志,且不少人已經不再年輕,但她們不怕臟不怕累,手持噴霧器,對居民樓院、大小道路、健身器材、墻邊草叢、垃圾存放處等進行大面積防疫消殺,84藥液把衣服染變了色,她們就脫下換一件,沒有怨言。村民們對她們又感激又敬重。
劉二娟是鞏義市新華街道文化街社區的書記,也是社區“四組一隊”的巾幗志愿者。防疫工作中,社區樓院消殺是一項重要工作,也是一項細活、臟活、累活。劉二娟一聲令下,30多名“四組一隊”隊員組成了兩支消殺隊伍,承擔起社區的全面消殺工作。疫情緊張的時候,防護用品不到位,84消毒液買不到,只能用過氧乙酸——這是一種堿性消毒劑,腐蝕性較強。在只有一個薄口罩、沒有手套和護目鏡的情況下,劉二娟二話不說,手上套一個塑料袋就開始配藥,經常被熏得眼淚直流。
社區里的每個單元都要消殺,幾趟下來,年輕人都吃不消,但劉二娟硬是帶領隊員們每天在社區全面消毒,連犄角旮旯都不放過。
你們舍小家為大家,我給大家免費理發
2月24日一大早,上街區婦聯的一位同志就收到一條短信:“你們舍小家保大家,奮不顧身捍衛上街區人民的安康,我也想出點力,為辛苦付出的工作人員免費理發,行嗎?”
發短信的人叫杜鴿,是一名理發師,也是上街區中心路街道匯豐社區“四組一隊”隊員。疫情發生以來,她看到一線同志很辛苦,就想利用自己的特長,為他們做點貢獻。
上街區婦聯和中心路街道辦對杜鴿的想法給予了大力支持,迅速確定場地,制訂消毒防護措施,合理有序安排理發現場。杜鴿用精湛的手藝,讓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機關干部職工、社區工作人員增添了幾分精氣神,也為小區里30多名群眾解決了理發難問題。
金水區南陽路街道豐樂社區是個老舊小區,租戶多,人員雜,疫情防控任務重,尤其在返鄭高峰期,做好疫情高發區返鄭人員的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保障隔離人員正常生活是一項重要工作。社區“四組一隊”的大姐們在社區的統一安排下,分包到戶擔任起隔離人員的“生活管家”。她們建立了居家隔離人員微信群,通過電話問候、微信視頻等方式,與隔離人員拉家常、問需求,隔空送關愛。為讓隔離人員吃到新鮮菜,“四組一隊”的大姐們編成跑腿小隊,每天穿梭在菜場和社區隔離居民家中。隔離人員中,有新手媽媽需要寶寶用品,有患慢性病的老人急需藥物,由于許多商店、藥店還沒開業,她們就騎上電動車到處尋找,直到把隔離人員需要的物品送到他們手中……
周口:四朵金花綻吐芬芳
她勸你非常時期少出門,自己卻早出晚歸堅守崗位;她勸你多喝水補充水分,自己卻連續工作滴水不進;她勸你營養均衡提高免疫力,自己的飯菜卻熱了又涼;她勸你易感染的地方不要去,自己卻沖在危險第一線……
醫護“逆行者”盧敏
“我志愿到抗擊疫情第一線去,響應號召,隨時待命,戰之必勝!”沈丘縣人民醫院剛組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組時,感染科護士長盧敏就克服家里的種種困難,加入了防控組,第一時間沖上前線。她參加工作近20年,臨床經驗豐富,理論知識扎實,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為醫護人員、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緩解他們的壓力和緊張情緒。
“最美新娘”楊杉
1月23日,也就是臘月二十九,是楊杉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這天,她與白集鎮梁廟行政村的梁飛結束了8年的愛情長跑,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她新婚第二天就來到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線。在沈丘縣白集鎮政府工作的她,負責統計全鎮武漢返鄉人員及密切接觸人員信息。她需要把每天的數據更新上報縣防控指揮部,登記輸入、核對上報,每天超負荷運轉,神經繃得緊緊的,“新娘子”變身“鐵娘子”。
“硬核”支書徐曉麗
2月4日,一段時長4分多鐘的“咆哮”硬氣喊話視頻,通過微信朋友圈迅速傳遍了沈丘縣。喊話視頻的主角——沈丘縣付井鎮郭崗行政村女支書徐曉麗,一下子成了網紅,她喊話的內容也成了全縣抗擊疫情的廣播樣板。疫情防控戰打響后,徐曉麗帶領村兩委干部挨家挨戶上門排查,摸清底子,宣傳疫情防護知識和防控政策。對不聽勸阻的,在街上扎推聊天、東游西逛的,她就咆哮喊話,嗓子啞了喝點水,腿腳累了歇一會兒,然后繼續工作。
防疫“火車頭”竇全云
沈丘縣北城辦事處蘇樓居委會黨支部書記竇全云,連日來帶領居委會干部,在各個卡點為過往群眾測體溫、做登記,對過往車輛消毒,及時勸返外來走親訪友人員,并挨家挨戶排查摸清異地返鄉人員情況。蘇樓居委會設有3個檢查卡點,她堅持每天到各卡點上看看,及時掌握返鄉隔離人員情況,宣傳疫情防控政策,了解實時動態,講解防護知識。
駐馬店:黨員中的“娘子軍”
她們佩戴黨徽、亮明身份、斗志昂揚,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帶頭沖在第一線,讓黨旗在這場戰“疫”中高高飄揚。
在西平縣宋集鎮三王村防疫卡點,幾個穿紅馬甲的“娘子軍”正在給群眾測體溫。這群“鐵娘子”在第一書記張明霞的帶領下,蹲點值勤,嚴防死守,奮戰在群防群控工作第一線。
她們中,劉淑芳的大兒子7歲,小兒子才4歲,公公年邁,無人幫忙照顧孩子,可是她堅持每天值班12個小時。對此,她的丈夫全力支持:“家里有我,你幫咱村的老百姓守好大門。”
入黨積極分子李璐把兩個孩子丟給丈夫:“我是媽媽,更是入黨積極分子,堅守崗位,攻堅克難,是為了保護群眾,也是為了保護孩子生活的環境安全。”
在宋集村的超市前,村支部書記劉香蓮正帶領全村婦女黨員和巾幗志愿者進行防疫宣傳:戴好口罩,做好防護,沒要緊事盡量不外出,家中有從武漢等疫區回來的村民,請及時和她們聯系,做好自我隔離。
大家都看到了劉香蓮的忙碌,卻很少有人知道她家中的困難:93歲的公爹正患病住院;丈夫腦出血8年,去年又查出心臟有問題,最近連續幾天血壓都偏高。可劉香蓮什么也沒說,每天匆忙照顧完丈夫、公爹,就趕回卡點值班。
陳老莊村婦聯執委在婦聯主席陳春榮的帶領下,放棄休息時間,不顧個人安危,積極配合村兩委工作。沒有防護服,沒有一分錢報酬,她們真實地演繹了什么叫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一個裝滿消毒水的噴霧器足有35斤重,人和鄉謝老莊村婦聯主席王俊花一背就是半天。她每天入戶兩次為武漢返鄉人員家中消毒,并囑咐他們的家人不要出門、做好自我隔離。
在西平縣的鄉村,像張明霞、劉香蓮、陳春榮、王俊花這樣的農村女黨員還有很多很多,她們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舍小家為大家,展示了新時代的巾幗風采。
黨有號召,婦聯有行動。據悉,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在省婦聯的組織下,全省各市、縣、鄉鎮共有150萬名巾幗志愿者參與了一線防控工作。
【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