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尚委 余 斌
(杭州認養一頭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初爆發的疫情,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無疑也給會計師事務所執行2019年年報審計工作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按照規定,A股上市公司2019年的年度財務報告均需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后并在2020年4月30日之前公開披露。受疫情影響,現場審計工作難以開展,關系到上市公司2019年年報是否能夠按時披露。截至2020年2月17日,深滬兩市約162家上市公司向后變更了2019年年報預約披露時間。為此,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中國人民銀行、財務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等五部門,中國香港證監會、中國香港交易所和中國香港會計師公會等相關監管機構紛紛出臺應對措施,促使順利完成2019年度年報審計工作。
遠程審計,是區別于現場審計而言的,是利用信息技術等工具開展的非現場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受特殊情況和不可抗力因素影響,無法在預定的時間內前往被審計單位進行現場取證,而是在會計師事務所辦公室或審計人員居住場所通過網絡、電子郵件、實時通信等信息化工具獲取被審計客戶的財務及業務數據[1],通過與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生產、銷售等相關人員及銀行、海關、客戶、供應商等相關人員進行遠程交流等方式,獲取相應的審計證據,待條件允許后,再安排相關的審計人員前往現場審計來獲取完整的審計證據的審計方法[5]。在疫情下,有計劃地開展遠程審計顯得尤為重要。國內各大會計事務所積極探索采用遠程審計方式,推進年報審計工作。遠程審計主要以開展審計準備工作、風險評估、制定審計計劃、分析性程序、重新執行、重新計算、函證及電話訪談等程序為主,目的是為了將部分年報審計工作提前化,節省審計現場的時間,提高疫情下年報審計的效率。遠程審計是基于目前疫情下會計師事務所的應急措施,是會計師事務所為了及時、圓滿完成特殊情況和不可抗力情況下年報審計工作的有效對策。

表1
在諸如本次疫情等特殊環境下,會計師事務所傳統的現場審計很大程度上實現不了,各大會計師事務所積極探索采用遠程審計方式,推進年報審計工作。但遠程審計的質量,十分依賴于審計機構和企業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在現階段,遠程審計存在以下幾方面亟需解決的問題:
3.1.1 缺乏行業法規指引
對于國內會計師事務所而言,遠程審計是新生事物,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及配套的指南中都沒有對遠程審計做出明確的規定及執業意見,缺少統一執業標準。審計人員的具體權限和職責并沒有明確規定,導致遠程審計人員在執行過程中缺乏操作指引和權威性,導致會計師事務所在實際執行遠程審計時,出現“無法可依,無規可循”的情況。
3.1.2 會計事務所信息技術基礎薄弱
當前國內會計師事務所信息化程度總體上較低,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不注重信息技術方面的研發投入,導致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存在技術人才缺乏、技術開發力量薄弱、系統智能化程度較低等問題,無法為遠程審計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撐。
3.1.3 缺乏專業人才
遠程審計是現代審計發展的必經之路,審計人員對信息技術的掌握,是遠程審計能否得以實施的關鍵。現階段,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在信息化的投入還非常薄弱,特別是對專業人才的培養上,還處于起步階段,導致既掌握信息技術又熟悉審計工作的復合型人才十分缺乏,無法開展專業的遠程審計工作[2]。
3.2.1 建設行業準則規范
眾所周知,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工作時應嚴格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的規定執行。現階段,審計準則及指南中均沒有就遠程審計工作方式提供相關規定和行業執業意見,并且絕大部分會計師事務所缺乏實施遠程審計工作的經驗[4]。中注協作為行業管理部門,在疫情過后應組織實務界和學術界的專家,對遠程審計開展研究,制定順應數字化技術的遠程審計準則,讓審計人員有章可依、有規可循,促進傳統審計轉型升級。
3.2.2 開發遠程審計信息化平臺
2016—2017年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相繼頒布了一系列促進會計師事務所信息化轉型的政策文件,這些政策的出臺,有力地促進了會計師事務所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加快推動注冊會計師行業迅速提升信息化建設水平。中注協作為行業管理部門,在本次疫情過后應大力推動事務所的信息化建設,將信息化建設作為會計師事務所的重要戰略,切實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步伐,開發建設遠程審計信息化平臺,提升會計師事務所的遠程審計能力。函證、盤點、抽憑等作為年報審計不可或缺的審計程序,受疫情影響,上述重要的審計程序無法正常開展,嚴重影響著年報審計進度。故遠程審計信息化平臺建設應著重考慮函證中心系統及遠程視頻系統的建設。成立函證中心,將函證程序標準化,一方面可在遵循審計準則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其對詢證函的持續跟蹤可避免項目小組連續外勤時無法及時進行回函統計[3];另一方面,電子數據傳遞的便捷化,審計人員可以居家就可以將要發函的數據傳輸到函證中心,可由少量函證中心專員在事務所內集中辦公,解決疫情期間審計人員無法現場發函的難題。遠程視頻系統則可以解決部分無法在現在執行的審計工作,如與治理層及管理層的溝通、現金監盤、抽憑等從而緩解疫情期間無法去現場的問題,提高審計效率。
3.2.3 運用大數據提升審計效率
運用大數據技術是指審計人員利用由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業務數據及外部相關數據形成的一個龐大的數據庫集。會計師事務所需要運用大數據技術,提高數據的收集的效率,例如充分利用WIND、天眼查、企查查等外部數據庫,整合數據獲取途徑,提升數據收集效率;此外,應建立強大的數據分析系統,將收集到內外部數據進行整合和分析,提煉出有價值的“審計證據”。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轉變傳統的審計方式,即減少現場外勤審計的時間,增加數據整合和分析的時間,可以整體提升審計效率。
3.2.4 加大審計人才的培養力度
開展遠程審計對審計人員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即要有過硬的審計知識,以便發現和定位問題,還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現階段,大部分審計人員還僅僅停留在對辦公軟件、財務軟件及審計軟件的簡單運用上,不具備遠程操作、系統開發、大數據分析等方面的專業能力,無法勝任遠程審計任務。為提高審計人員的信息化操作能力,充分發揮遠程審計的作用,必須加強對審計隊伍的培養。一是注協及會計師事務所應制定完善的信息化培訓體系,在會員后續教育及日常的培訓中增加信息化培訓課程,提升審計人員的信息化技能;二是會計師事務所在招聘中,適當提高IT專業人員的招聘比例,通過相互傳導提升整個隊伍的信息化應用能力。
突發的疫情給2019年度的年報審計工作帶來了嚴重的挑戰,但同時,本次疫情必會給注冊會計師行業帶來積極的影響,加快遠程審計的發展,促進審計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對于會計師事務所來講,本次疫情會讓原本對審計行業數字化轉型抱著懷疑態度的會計師事務所快速轉變原來的觀念;讓原本已經啟動數字化轉型的會計師事務所加快遠程審計等數字化轉型的投入和應用。對于行業主管部門中注協來講,在疫情過后,肯定會著手于制定應用于遠程審計的準則及指南,大力推動事務所的信息化建設。因此,本次疫情,對整個注冊會計師行業來說,有危亦有機,將會加速整個行業的信息化轉型,有利于審計行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