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臻
(濰坊市坊子區交通運輸局)
公路運輸經濟的發展具有著靈活性、多樣性、通達性等多重特點,在互聯網時代下,如果仍然按照傳統運輸業的發展模式進行發展,那么就很容易出現信息傳輸緩慢、運營效率過低等諸多問題,而基于“互聯網+”建立起來的交通運輸經濟發展模式,則能夠結合互聯網的特點,對交通運輸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做出準確預測,在完善交通運輸體系的同時,改變傳統運輸業所面臨的困境,為公路運輸經濟的穩定發展創造良好基礎。
在傳統交通運輸模式下,由于參與交通運輸的各方缺乏有效溝通渠道,無法在交通運輸相關信息產生的第一時間完成發送或接收,因此其信息傳輸速度往往很難滿足交通運輸的實際需求,而這也給交通運輸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限制[1]。例如長途物流的交通運輸過程中,貨物發出后運輸方往往會處于與外界相對隔絕的狀態,無法就貨物運輸情況作出及時、詳細的信息匯報,即便發貨方、收貨方能夠在運輸過程中與運輸方取得聯系,在無法對貨物進行仔細檢查的情況下,也同樣無法獲取到太多的有價值信息,只有在貨物抵達目的地后,才能夠由收貨方對貨物進行檢查,這時即便發現了貨物質量不合格、錯發、少發、丟失、損壞等問題,其造成的損失也同樣是比較大的。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很多互聯網技術手段都在交通運輸行業中得到了有效的應用,這雖然推動了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但也同樣對相關從業者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交通運輸業人才培養體系尚未得到完善的情況下,各企業單位的專業人才缺口也會隨之出現[2]。例如在傳統物流行業中,物流企業通常比較重視人才的物流業務能力、物流規劃設計能力,而相關從業者在能力特征上也大多以此為主。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物流行業與互聯網之間的結合變得愈發密切,各大電商物流紛紛推出了智慧物流地圖、無人倉等物流新科技,智慧物流加快轉型升級也將會成為必然發展趨勢,如果物流行業的人才培養方向未能做出及時轉變,那么如物聯網運營、車貨匹配平臺運營管理、智能倉配設計等各方面的人才缺口就必然會變得越來越大。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雖然能夠進一步提高交通運輸的靈活性和便利性,并在交通擁堵問題解決、交通運輸線路規劃等方面為交通運輸經濟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持,但對于交通運輸安全問題,卻并未提起足夠的重視,很多交通運輸行業經濟主體甚至形成了忽視交通安全的觀念,而這也對交通運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極大隱患。例如在公路運輸中,如果運輸主體為了縮短運輸周期而采取危險性較高的錯誤駕駛行為,那么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就會大大提升,一旦因此出現了交通安全事故,那么交通運輸的參與各方、經濟主體乃至國家的利益都會因此受損,這顯然是不符合交通運輸經濟發展要求的。
當前我國交通運輸行業雖然初步實現了對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但從整體上來看,其信息化程度仍處于相對較低的狀態,整體運營效率也并不高,對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的幫助比較有限。例如在公路運輸的過程中,各參與方雖然可以借助互聯網與信息技術來進行實時溝通,但由于交通調度需要由多方高效配合,具有著很強的復雜性,因此簡單的信息溝通并不能夠滿足公路交通調度需求。另外,部分技術雖然具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但目前正處于完善階段,其弊端仍比較明顯,且難以有效規避,因此并不能夠及時轉化為應用成果,同樣無法幫助交通運輸行業實現運營效率的提升。
近年來隨著交通運輸業的不斷發展,人們的交通運輸服務需求都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特點,無論是出行還是貨物配送,通常都會在運輸時間、交通工具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但從目前來看,由于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專業人才缺口仍比較大,在技術應用也存在著一定局限性,因此很多個性化交通運輸服務都無法展開,而在人們交通運輸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交通運輸經濟的發展自然也會受到限制。
在“互聯網+”時代下,信息的實時傳輸與共享難度并不大,雖然在交通運輸過程中,相關運輸信息會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但只要能夠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對交通運輸模式展開全面創新,仍然能夠使信息傳輸速度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物流配送領域,就可以利用RFID技術,為貨物添加電子標簽,并在各中轉站設置閱讀器等裝置,通過掃描電子標簽的方式來獲取貨物相關信息,同時通過運輸局上傳的方式將貨物信息共享至網絡上,使其能夠在運輸過程中得到持續性的監控與數據更新,避免因貨物失去聯絡而導致的一系列問題,這樣不僅能夠使運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時還可以滿足收貨方的物流信息查詢需求,為交通運輸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基礎條件[3]。
“互聯網+”時代下的交通運輸經濟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支持,在當前交通運輸行業專業人才缺口較大的情況下,各交通運輸參與主體還需充分認識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同時與高等院校積極合作,對當前交通運輸行業的人才需求定位展開深入分析(如圖1所示),進而從數據思維、數據能力、國際視野、物流工程管理等各方面入手,對符合行業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進行培養,將完善的交通運輸行業人才培養體系建立起來。另外,由于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速度較快,無論是技術需求還是人才需求,都處于動態變化的狀態,因此各交通運輸參與主體還需與高等院校建立長期性的合作關系,對行業人才需求與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持續更新,從根本上解決交通運輸行業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

圖1 交通運輸行業人才需求定位
交通運輸經濟的發展必須要以交通安全為前提,如果忽視了交通安全問題,那么即便能夠在短期內實現交通運輸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同樣會對交通運輸經濟的長期發展潛力造成影響。因此在“互聯網+”時代下,交通部門還需充分利用互聯網在信息傳播方面的優勢,從宣傳教育工作入手,面向社會展開大范圍的交通安全教育,以提高交通運輸參與者的交通安全意識,為交通運輸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例如在公路運輸方面,可針對各類駕駛員的實際需求推出交通APP,通過對路況信息、違章信息、安全事故等信息進行廣泛收集,并在APP平臺上對這些信息進行公開展示,而對于私密性較強的個人信息,則可以通過賬號(車牌號)綁定的方式提供給車主。這樣既可以減少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也能夠提高相關駕駛員的安全意識,起到良好的交通安全教育效果。另外,針對現代人的信息獲取習慣,交通部門及各交通運輸參與主體還可以開通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以新媒體平臺為依托,傳播各種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推文、視頻,并在其中融入交通安全知識,這同樣能夠起到很好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作用。
從運營的角度來看,“互聯網+”時代下的交通運輸經濟發展之所以會受到運營效率的限制,主要還是由于信息化程度相對較低。針對這一問題,各交通運輸主題還需積極引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為交通運輸經濟的相關作業提供重要支撐。例如在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上,應通過運輸線路、交通工具的傳感設備布設,來實現海量交通運輸數據的采集,之后再利用大數據技術展開統籌分析,確定各區域、線路的交通運輸情況,并做出可視化、實時化的交通調度。而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則可以通過交通卡口聯網、車輛通行記錄來對城市交通流量展開實時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對交通信號等進行自動化調節,以提高交通調度效率與合理性。
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多種技術的支持下,交通運輸主體還需充分尊重社會各行業領域的交通運輸服務需求,以交通運輸管理系統為依托,對交通運輸服務展開全面創新。例如在出行方面,就可以在城市公共交通(公交、出租車、地鐵等)或其他遠距離交通(飛機、高鐵等)的基礎上,推出網約車、專線公交、智能換乘推薦等服務,使人們的出行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并解決搶票、延誤等方面的出行問題。
總而言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對交通運輸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給交通運輸行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交通運輸參與各方只要能夠全面認識到“互聯網+”對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的影響,正視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同時從技術應用、宣傳教育等方面入手,采取針對性的交通運輸經濟發展策略,就必然能夠使我國交通運輸經濟突破當前發展困境,在未來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