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斌

摘? ?要:電廠燃料輸送系統的落煤管及料倉口位置由于上料時容器內部正壓的存在,導致落煤管口及料倉口位置有煤粉逸出,粉塵治理有待解決,而市面上現有的布袋除塵器等裝置所需安裝空間較大,配套的電氣等設備較多、造價較高,導致生產現場逸塵位置不能一一進行安裝,因而自行設計一套造價低、安裝方便的無動力水霧抑塵裝。
關鍵詞:水霧抑塵;除塵;粉塵治理
1? ? 水霧抑塵技術簡介
水霧抑塵是源于噴水抑塵和噴淋抑塵技術,主要是將水霧化成較小顆粒與塵埃顆粒發生碰撞、吸附、凝結,形成的塵埃團在重力作用下降落,從而達到過濾塵埃的目的。
2? ? 現狀不足及技術分析
電廠燃料輸送系統的落煤管、導料槽、料倉口等位置在運送物料時,由于物料進入落煤管、導料槽、料倉口等位置時,這些容器內部有正壓的存在,導致其所在位置會有煤粉逸出,逸出的煤粉對電廠的生產現場環境及安全有不利影響,其積存易造成煤粉自燃、粉塵爆炸等安全事故的發生,基于以上原因,自行設計安裝一套自啟式噴水除塵器,來解決生產現場抑塵現象。
3? ? 自啟式噴水除塵器設備簡介
3.1? 系統組成
無動力水霧抑塵裝置由噴水控制閥、膠帶輪、進水管路、出水管路、水過濾器、噴頭等元件組成。
3.2? 系統工作原理
該裝置系統主要元件為噴水控制閥與霧化噴頭,噴水控制閥是由皮帶或其他運轉設備帶動,不需要專設傳動電源,傳動輪一旦轉動內部所裝的給水閥即自動打開,控制器便開始工作,傳動輪停轉時,閥門自動關閉。控制器閥門打開的大小,正好與運輸設備的負荷情況一致。由于該設備的安裝高低可以調整,只有在載重皮帶運行時,水才噴到待運物料上。當皮帶停止或空載運轉時,自控器立即停止噴水。水由進水管經過濾器過濾后進入整個無動力水霧抑塵裝置系統,經過控制閥流出,進入到霧化噴頭噴出。霧化噴頭噴出的水霧為錐狀,覆蓋到物料揚塵上,起到抑塵作用。
3.3? 設備安裝位置
整套抑塵裝置可安裝落煤管端口處、料倉入口處等位置,當物料進入到落煤管、料倉時,由于容器正壓存在,導致物料粉塵揚起,安裝該裝置后,由霧化噴頭噴出的錐狀水霧可將揚塵進行封堵,水霧與粉塵顆粒結合,達到降塵效果。
3.4? 設備安裝實例對照說明
結合實施例對本除塵設備進一步說明,目的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設備安裝使用內容。
設備安裝如圖1所示,在皮帶機機架8的橫向方向上安裝一個槽鋼9,槽鋼9兩端采用螺釘固定在皮帶機機架8上,將控水閥10安裝在該槽鋼9上,使得控水閥10的旋轉帶輪11在皮帶機的上層皮帶6的正下方、皮帶機的返程皮帶7的正上方,調整控水閥10的旋轉帶輪11高度,保證控水閥10的旋轉帶輪11在皮帶機的皮帶空載時與上層皮帶6不接觸,當上層皮帶6重載運行時可帶動控水閥10的旋轉帶輪11旋轉,以達到控制控水閥10開閉的目的,皮帶機機架8上還安裝有托輥支架4,托輥支架4上安裝有托起上層皮帶6的托輥5,控水閥10的進水口和出水口分別與進水管2和出水管12連接,出水管12另一端連接有置于皮帶機的上層皮帶6上方逸塵口14的水霧噴頭13,水霧噴頭13可設計高度可調,水霧噴頭13選用低壓錐形霧狀噴頭,可全面覆蓋逸塵口14,以保障溢出的粉塵被水霧覆蓋,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可適當增加水霧噴頭13的數量,逸塵口14包括落煤管口、料倉口和導料槽出入口,進水管2和出水管12分別采用4′鍍鋅管制作,就近引用水源并在進水管2上分別加裝進水截止閥1、水過濾器3。
安裝完畢后打開進水管2的進水截止閥1,皮帶停運或者空載運行時上層皮帶6無法接觸控水閥10的旋轉帶輪11,控水閥10無法開啟因而該裝置不噴水霧,皮帶機重載運行時由于上層皮帶6下沉,從而帶動控水閥10的旋轉帶輪11旋轉,進而使控水閥10打開,水霧噴頭13開始噴出水霧,起到降塵、抑塵效果。
4? ? 該設備優點及效益分析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水霧抑塵裝置,與現有除塵器技術相比,其突出的特點是:
(1)無需額外動力驅動,無配套電氣儀表部分設備,造價低。
(2)對水源壓力要求低,結構簡單,非常便于安裝。
(3)無需額外占用安裝空間及加裝其他裝置,核心部件少,核心部件僅為控水閥、低壓水霧噴頭、水過濾器和截止閥。維護方便。
環保效益:能夠有效解決落煤管及料倉口位置逸塵情況,改善生產現場環境,降低矽肺職業病的發生率,降低職工清掃現場的勞動強度,另外可以防止煤粉自燃、爆炸、因煤粉自燃引起電纜起火等事故,具有較高的安全效益。
5? ? 結語
通過實際查看效果(3#皮帶機已安裝使用),自行設計安裝的自啟式除塵器能夠滿足輸煤系統現場降塵需求,對現場環境改善較為明顯,達到了設計目的。該設備現已經熱電公司申報專利,希望能夠在公司及集團內部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王濤,賈明慧.大型散貨港區干霧抑塵裝置應用研究[J].港口科技,2013(4):133.
[2]劉建明,孫虎.干霧抑塵技術在黑岱溝選煤廠裝車站的應用[J].煤炭加工與綜合利用,2010(1):92-93.
[3]韓明祿,劉茁,曲鵬,等.火力發電廠輸煤系統塵源控制裝置研制及效果評價[J].工業衛生與職業病,2007(5):37.
[4]黃聲樹,王茂吉.煤礦粉塵防治技術的現狀及發展方向[J].礦業安全與環保,1993(5):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