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端
摘? ?要:由于地鐵工程集各種高新技術、系統于一身,其運營設備具有高價值、高科技、高度專業性與系統性等特征,且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分布較散,給地鐵設備的檢修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如何通過信息化管理充分保障地鐵設備的可用性、安全性以及生產效率,且盡可能延長設備的使用周期是地鐵運營管理者必須認真思考和探究的課題。
關鍵詞:軌道交通;設備檢修;信息化管理
地鐵運營是大城市公共交通網絡的基礎,承擔著保障社會民眾安全、高效出行的重任。保障地鐵運營是社會賦予地鐵運營企業的使命,地鐵設備維修維護工作是地鐵運營管理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地鐵運行的安全可靠程度。如何充分保障地鐵設備的可用性、安全性以及生產效率,盡可能延長設備的使用周期,是地鐵運營管理者必須認真思考和探究的課題。
1? ? 設備檢修管理目前存在的挑戰
通過在軌道交通行業長期的實踐、積累及總結,國內軌道交通企業在日常設備維修維護管理過程中會遇到以下難題和困惑。
1.1? 運營安全保障
軌道交通企業的運營宗旨和運營方針歷來把安全放在首位,并以此為依據為檢修作業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和作業標準,但在實際作業過程中還在采用人工監督方式,但人工方式可能存在著紕漏,是否有更好的手段封堵紕漏、降低運營安全風險,是值得管理者深入思考的問題。
1.2? 維修資源的合理配置
軌道交通企業設備維修維護的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涉及范圍廣、信息量大,如何從運營整體的維修業務層面合理管理和配置大量的維修資源,實現維修資源的沖突檢測與優化配置,最大化利用維修資源,提高維修的效率,降低維修成本是企業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1.3? 現場作業的標準化和精細化
目前,在設備維修維護的現場作業層面,由于管控手段、人員素質等問題,導致具體規程和工序在作業過程中無法有效應用、實際的作業過程缺乏有效手段進行實時監控等現象。無法對維修人員的現場作業執行進行全方位管控,保障檢修作業質量,達到設備維修精細化管理、保障維修質量的目標。
1.4? 數據的及時共享與交換
由于國內軌道交通企業的歷史原因,往往以“豎井”式的建設模式進行信息化系統建設,使得各個信息系統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與交換,導致跨業務間的作業協同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阻礙了設備維修、維護效率的提升,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1.5? 數據的統計和分析
國內的軌道交通行業發展的時間較短,信息化的水平也不盡相同。系統普遍缺乏有效的維修數據分析和報表功能,不能對各種設備監控工具產生的事件結果進行統一管理,設備維修規程和工藝得不到有效的改進和優化,導致設備對維護和維修成本要求越來越高。
2? ? 貴陽軌道交通設備檢修信息化管理
貴陽軌道交通為解決以上問題,從運營籌備期就著手研究設備檢修信息化管理,目前已建成設備檢修管理信息系統,涵蓋了設備維修維護管理、維修精細化管理、統計分析。
2.1? 設備維修、維護管理
設備維修管理模塊實現地鐵運營中的各種設備整個生命周期的維修、維護管理,根據設備臺賬、設備維修規程、工藝等制定標準作業計劃和設備維護計劃。支持系統自動生成周期性工單和手工填報工單兩種方式,實現對計劃修、故障修、部件修、委外維修等業務的統一管理。保障設備安全可靠,使日常運營能夠安全、有序地進行,最大化提升資源可用性、優化調度和資源效率 ,提高運營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2.1.1? 設備資產管理
根據設備間的相互關系,建立層次結構,形成設備的層次結構和位置層次。對設備層次結構上的各相關設備進行工作管理,方便進行設備查詢,及時掌握每個設備的當前位置、當前狀態、跟蹤資產移動、歷史位置,查看設備工單記錄、查看歷史和當前缺陷記錄和維修記錄、預防性維護計劃和成本記錄。
通過設備資產臺賬實現對設備資產信息的規范性和標準化管理,使用戶方便、快捷地查詢、統計設備的各種數據,進而掌握和分析設備資產的運行維護情況。
2.1.2? 預防性維護管理
通過標準作業計劃對設備或位置所執行工作進行詳細描述,記錄檢修工序、定額物料、工具信息以及人工信息,對設備檢修作業定額進行標準化定義。通過預防性維修管理模塊系統自動生成設備計劃維修工單,用于定期檢修、大小修、定期保養等自動協調多種資源組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設備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保障了設備的正常運行,進一步提高了設備的生產率。
預防性維護可以在工單生成之前進行預測,可以指定時間周期或基于儀表讀數生成預測表,并可以對預測表進行調整,使目標工單在新的日期生成。
2.1.3? 工單排程管理
支持多種類型工單,例如行業常見地工單類型有:計劃修工單、故障工單、委外工單、部件修工單等。支持工單層次結構管理,允許建立子工單、子任務。檢修工班根據實際檢修資源的情況,對待檢修的工單進行排程,修改“計劃開始時間”及“結束時間”,從而實現對工單所需資源的統籌安排。
2.1.4? 計量器具管理
支持對計量設備的管理,建立不同設備分類,按分類進行計量設備的統一管理。可以實現對計量設備的靜態信息記錄、維修歷史記錄、檢定記錄和跟蹤等方面的管理。
2.2? 維修精細化管理
利用移動技術手段規范維修現場作業,實現對作業內容、作業方法、技術標準、填報內容的標準化管理。通過移動APP輔助維修現場作業,實現現場作業的導航/指引、檢查/監控以及結果的填報,通過信息化手段,對維修人員一線作業執行進行全方位管控,達到維修精細化管理、保障維修質量的目標。
2.3? 統計分析管理
以設備維修管理的業務數據為基礎,對維修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和展示,包括維修日報、設備故障率、維修質量分析、維修生產效率、維修成本分析、維修實際費用和預算差異分析等各類統計報表,既為決策層提供圖形化的統計分析報表并將其作為決策依據,又為管理層分析、優化、改進設備維修維護規程/工序積累數據基礎,同時為評價、考核執行作業人員的生產力和效率提供切實數據依據。
3? ? 設備檢修信息化管理的優勢
設備檢修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價值是將軌道交通行業成熟的設備維修管理理念、作業規程和工藝、業務管理規范流程等沉淀下來,使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進行落地和固化,實現軌道交通行業維修維護業務“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信息化”管理。同時,能夠讓國內的其他軌道交通企業無須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摸索創造新的方法,就能夠讓行業內好的實踐做法為自己所用。在建立了設備檢修管理信息系統并應用于現場實踐后,貴陽軌道交通在設備檢修保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1? 提升設備的可用性與延長生命周期
實現設備維修維護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設備運行效率、設備使用率,減少了設備故障率,延長了設備生命周期。
3.2? 優化資源配置
實現了設備維修維護所需資源的優化配置,包括人員、維修工具、備品備件等資源,提高了設備檢修的效率和質量,保障運營工作正常開展。
3.3? 增強一線生產管控能力
針對軌道交通行業設備檢修業務一線生產工作環境的特殊性,采用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幫助設備維修維護管理工作者實現對一線生產作業精細化的管控,保障一線生產的安全和強化業務落地能力。
3.4? 提升管理水平
一方面,對設備故障、維修維護效率進行等量化分析,將充分暴露管理的薄弱環節,為有針對性地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依據;另一方面,解決方案本身所體現的“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理念及經驗,通過IT技術落地和固化,提升地鐵運營企業運營管理水平和能力。
3.5? 減少運營成本
實現維修成本自動、及時匯總,分析關鍵設備全生命周期的維修成本,為提升采購決策、控制維修成本提供了依據,減少企業不必要的浪費。
3.6? 為運營決策提供依據
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對設備狀態、設備維修維護數據的及時、準確傳遞與分析,為高層領導的地鐵運營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黃嘉,唐振華.地鐵運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J].都市快軌交通,2014(5):21-24,31.
[2]李紅.廣州地鐵運營維修管理的精細化和信息化建設[J].都市快軌交通,2015(2):6-10.
[3]陳建偉.設備維修管理系統在地鐵運營管理中的應用[J].都市快軌交通,2018(8):35-38.
[4]陳丕概.深圳地鐵網絡運營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的初探[J].科技風,2011(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