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君


【摘 要】??目的: 對動靜脈聯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論述。 方法: 選取2017年5月-2019年3月在某院進行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的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患者采取單行靜脈溶栓治療,研究組患者采取動靜脈聯合溶栓治療。 結果: 研究組血管再閉塞情況和病變狹窄率低于對照組,其余病情情況均高于對照組。 結論: 動靜脈聯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效果較好,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提升,轉歸率較高,值得在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動靜脈聯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5-078-01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中較為多發,治療期間,若是治療不及時會大大降低治療的效果,在臨床治療中,通常是采取血管疏通、減少腦部損傷的方法緩解患者病情 [1] 。利用動靜脈聯合溶栓治療可以延長患者的治療時限,并且治療的不良反應情況較少,能促進臨床療效提升。因而對其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將選取2017年5月-2019年3月在某院進行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的患者100例,研究患者均已經過專業檢查與診斷并確診。將研究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研究組。其中對照組包含50例患者,男性3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齡為58-79歲,平均年齡為(66.13±7.55)歲,根據患者病情對照美國立卒中量表(NIHSS)評分情況為(11.21±7.43);研究組包含患者50例,男性3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齡為57-80歲,平均年齡為(68.13±7.05)歲,患者NIHSS評分情況為(12.08±7.44)。本次研究所選擇的患者均未有重大腦部手術史、惡性腫瘤轉移、顱內畸形等癥狀,并且病發時間都在6h之內,本次研究均已取得患者及家屬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的治療方法為:以0.9mg/kg的比例計算靜脈用r-tPA的量,所得用量中10%選擇靜脈推注,其余靜脈滴注(1h內)。
研究組患者采取的治療方法為:采用動靜脈聯合溶栓治療法,在對照組治療方法運用的基礎上,首先,對患者進行全腦血管造影檢查,通過檢查結果確定患者腦部血管閉塞的情況,對患者腦部閉塞血管位置進行定位,然后利用導絲引導技術將引導管置入患者閉塞血管的位置。通過引導管外部的端口將微導絲通過導管內,在微導絲后緊跟微導管,延微導絲路徑進行置入處理。微導管到達指定位置后,將微導絲撤除。
其次,將5-10mg的r-tPA溶于20ml0.9%NaCl溶液中,通過微導管緩慢注入栓塞(20-30min),癥狀顯著改善 15min后進行造影復查。對未達到血管再通標準的需加注5-10mgr-tPA,但其總量需≤0.85mg/kg,對于劑量超過此標準的,無論癥狀是否緩解均需終止溶栓? [2] 。
最后,完成動靜脈聯合溶栓治療操作以后,要對患者的腦部閉塞血管的疏通效果進行檢查,若經過溶栓疏通后,患者閉塞血管疏通開的空間≤30%,需要在患者閉塞血管處搭建支架結構或者進行血管形成處理,防止患者血管再次閉塞。在手術治療后,對患者腦部進行造影檢查,掌握患者腦部血管再通的情況。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經過動靜脈聯合溶栓治療后,血管再閉塞、造影血流(TIMI))分級 Ⅱ~Ⅲ 者病例數、神經功能改善效果、病變狹窄情況、24h癥狀性顱內出血率。其中,患者神經功能改善效果指標評價標準需要根據患者治療后24h美國立卒中量表評分進行判斷。
(2)觀察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經過動靜脈聯合溶栓治療后3個月時,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效果,改善效果評價標準為0-2分為轉歸,3-5分為不良轉歸,患者死亡為病死 [3] 。
(3)觀察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經過動靜脈聯合溶栓治療的臨床效果,評價指標為顯效、有效和無效。其中顯效是指患者經過治療后,歐洲腦卒中量表(ESS)評分達到95-100分;有效是指患者經過治療后ESS評分在50-94分之間;無效是指患者經過治療后ESS評分小于50分。治療的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的總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X 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經動脈經聯合溶栓治療后實際病情狀況分析 對兩組患者經動脈經聯合溶栓治療后實際病情狀況進行對比,血管再閉塞情況和病變狹窄率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其余病情情況均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生活質量改善效果分析 對兩組患者經動脈經聯合溶栓治療后3個月生活質量改善效果進行對比,研究組患者的轉歸率64.00%為明顯高于對照組32.00%,病死率為4.00%明顯低于對照組8.00%,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2.3 經動脈經聯合溶栓治療臨床效果分析
對兩組患者經動脈經聯合溶栓治療臨床效果進行對比,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2.00%,明顯高于對照組72.00%,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3 討論
最近幾年我院接收的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數量逐年遞增,這與我國社會人口發展狀況也有關聯,社會人口老齡化嚴重。而患病后,患者的腦部容易出現很多不良性的障礙問題,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患者治療的時間也非常長,患者醫療經濟負擔會加重。對于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需要在病發后盡快的進行溶栓疏通治療,并且治療的時間越早越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復。溶栓治療能夠使患者閉塞的血管重新疏通開,使腦部的血液能夠恢復流通 [4] 。
r-tPA在我國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應用時間與其他國家相比相對較晚,其在靜脈溶栓臨床治療當中應用的效果較好,對患者癥狀改善的顯著程度較高。但在臨床治療當中患者會出現一些明顯的不良反應,臨床用藥量通常比較大,患者病情反復的概率也比較大。在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臨床治療當中,單純的采用靜脈溶栓治療,治療適用范圍也具有相應的局限性,患者臨床治療期間若是出現動脈閉塞或者心源性血管閉塞等類似的癥狀,那么靜脈溶栓治療無法再次很好的疏通,疏通效果微小 [5] 。
經過本文的研究可以明確,動靜脈聯合溶栓治療的臨床效果更佳,臨床治療安全性更高,手術后患者出現血管再閉塞的概率降低,3個月轉歸率和總有效率提升,患者腦部的神經功能改善效果也明顯增強。因而動靜脈聯合溶栓治療值得在急性缺血性腦血管治療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曹紅元,石倩千,陳東萬,等.動靜脈聯合溶栓與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對比研究[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4,26(3):43-47.
[2] 劉俊超.動靜脈聯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6):110-111.
[3] 劉柏冰.動靜脈聯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獲益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重慶醫科大學,2016.
[4] 動靜脈聯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C]//國際腦血管病高峰論壇.2014.
[5] 霍軍民,王英梅,張海紅,等.動靜脈聯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臨床療效觀察[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6(s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