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敏
【摘 要】? ?目的: 分析護理干預在外科手術患者中,是否對減輕其疼痛有積極效果。 方法: 選取某院萬科手術患者84例,并平均分為兩組,一組為對比組,另一組為干預組。對比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干預組給予常規護理與綜合護理干預并行。最后結合兩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 結果: 參照組患者的嚴重疼痛時長持續時間為(3.7±1.1)分鐘,疼痛持續時長為(10.5±4.4)分鐘,患者疼痛均值為(5.8±1.1);對比組為嚴重疼痛時長持續時間為(6.3±2.4)分鐘,疼痛持續時間為(13.3±6.1)分鐘,患者疼痛均值為(7.1±1.8)。以上數據表明,干預組的患者平均疼痛指數明顯低于對比組。此外,干預組患者平均入睡時間為(9.4±2.1),睡眠期間的覺醒次數為(1.2±0.3)次;對比組平均入睡時間為(16.8±4.1)分鐘,睡眠期間覺醒次數為(3.3±1.1)次。干預組患者睡眠質量明顯高于對比組。 結論: 在外科手術患者臨床護理中,采用護理干對減輕患者疼痛感,具有明顯作用,同時也能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可以將外科手術臨床護理干預廣泛進行推廣。
【關鍵詞】? 外科手術;臨床護理;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5-156-01
外科手術是醫療中常見的治療病痛的方法,患者通過外科手術,也會有利于病情的好轉及恢復健康。但外科手術也不得不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并導致患者感到損傷處的疼痛,而這種疼痛也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疼痛消失的時間,也會隨著患者自身身體的因素不同而不同。疼痛感覺是一種人類夠用的感覺,疼痛也是人體的一種保護預警,造成疼痛的成因也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即一種為受到外部影響,而造成的疼痛;另一方面為,人體內部狀態失常,并造成疼痛的現象。外科手術造成的疼痛屬于外部影響,一般也會伴隨損傷的愈合,而使疼痛感消失。但術后一段時間內,損傷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外科手術后,通常會帶給患者身體上與心理上的雙重疼痛感,這兩種疼痛也會促使患者疼痛感加劇,而患者心理上的疼痛感也會一定程度上,阻礙患者的快速恢復。因此,如何將外科手術患者的身心疼痛感降到最低,及使患者快速康復是較為重要的研究課題,本文選取某院外科手術患者82例,并分別采用常規護理與常規護理中添加綜合干預,以對護理干預對減輕患者的疼痛進行全面的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某院收治的84例外科手術患者,男57例,女27例,年齡27~73歲,平均年齡(46.8±8.1)歲,護理實驗均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手術類別:胃腸道手術22例,膽囊及膽道手術27例,乳腺手術17例,其他類型手術18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比組和干預組,每組42例。
2 方法
2.1 對比組的護理方法
給予對比組常規護理,其具體表現為:干凈整潔的衛生環境、遠離噪聲污染地帶、室內的光亮程度適中、及適當的音樂與電視娛樂等。護士與患者進行談話交流,至少每天交流10min以上;醫生與患者進行談話交流,交流時間為每天10min以上。通過患者與醫護人員的交流,以使患者對病情進行及時了解,并對自身的病情進行全面掌握。組織患者進行小規模的病情探討,并各自分享看病就醫的有效經驗,及邀請相關有手術成功的經驗的患者,進行與病人交流治療經驗,每周一次。
2.2 干預組的護理干預方法
干預組的護理維護是指,在常規護理的前提下,進行綜合護理的干預,其基本措施如下:
2.2.1 預見性護理
預見性護理是指在患者手術前,就將手術后將要發生的事告訴患者,以使患者心理做好準備。首先,醫護人員進行與患者交流,并將手術中的流程、術后疼痛程度、及處理辦法告訴與患者。其次,醫護人員同時將患者所患的疾病,及疾病的病情知識告訴與患者,使患者充分對自身所患疾病進行深入理解。通過醫護人員對患者的全面交流,以使患者減輕自身的思想負擔,降低自身術后的疼痛感。
2.2.2 體位護理
體位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具體手術部位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一般會根據患者手術的體位不同,而進行不同方式的護理。如患者的外科手術體位為頭部,一般應使患者保持高度的坐臥位,及患者頭部應高于腿部,以使患者頭部血壓保持穩定。如患者的外科手術部位為胸部,應采用與頭部手術護理相類似的護理方式,并保持患者的呼吸順暢。
2.2.3 藥物護理
藥物護理是指對患者使用止痛藥的護理方式,一般剛剛經歷過外科手術的患者,在麻醉藥物作用消失后,會感覺到劇烈疼痛,而患者若無法承擔這種疼痛時,可以選擇對患者施以止痛藥。但止痛藥的應用應遵循患者的疼痛程度,如患者術后沒有達到某種疼痛的程度,一般不建議使用止痛藥物。
2.3.4 心理護理
根據患者的社會地位、家庭背景等基本資料全面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在術前和術后恢復期醫護人員都應耐心積極向患者普及疾病和治療常識,爭取患者的配合。術后醫護人員更應充分解答患者及家屬的各項疑慮,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并且多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康復治療以早日康復。
3 結果
干預組的嚴重疼痛時長(3.7±1.1)min與疼痛持續總時長(10.5±4.4)min均顯著低于對比組(6.3±2.4)、(13.3±6.1)min(P<0.05);干預組嚴重疼痛均值(5.8±1.1)顯著低于對比組(7.1±1.8)(P<0.05);干預組入睡時間(9.4±2.1)min顯著短于對比組(16.8±4.1)min(P<0.05);干預組覺醒次數(1.2±0.3)次著少于對比組(3.3±1.1)次(P<0.05)。
4 討論
外科手術后,醫療護理機構主要面臨的問題,即患者的情緒問題。通常患者的經過外科手后,會對自身的病情較為關注,而一但疼痛加劇也會產生較大的情緒變化,同時造成自身的體溫不穩、疼痛加深、也有可能引起自身傷口的感染,這種現象也往往不利于患者的病情,及快速恢復。因此,在患者通過外科手術后,最有必要的需求,即有制度護理服務干預,通過優質的護理干預,患者會有較良好的情緒變化,并使自身傷口加快愈合,從而利于自身的病情向恢復方向轉變。本次調查分析中,通過對患者的心理輔導、病理輔導、藥物輔導等綜合干預,有效的縮短了患者的術后疼痛時長,并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從而促進了患者的恢復進度。優質的護理服務干預也值得臨床護理中,進行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