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

【摘 要】??目的: 探討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收治的6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舒適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心率恢復時間、氣喘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和護理滿意度評分。 結果: 觀察組各項治療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結論: 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較好,能有效縮短患者的癥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臨床價值較高。
【關鍵詞】? 舒適護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5-162-01
慢性心力衰竭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見病、多發病,隨著老年人口逐漸增加,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也不斷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心臟排血量無法滿足機體代謝需要,導致患者出現組織灌注不足、肺循環及體循環靜脈瘀血等臨床表現。慢性心力衰竭是一類呈進行性加重的臨床綜合征,其患者因長期臥床,容易出現一系列的并發癥,因此科學、全面的護理至關重要 [1]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6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舒適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收治的6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其中對照組中男22例,女12例,年齡62-81歲,平均年齡(72.1±3.7)歲;觀察組中男20例,女14例,年齡63-80歲,平均年齡(73.8±4.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包括預防褥瘡與常規宣教等;觀察組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心理護理:此類患者病程通常較長,需反復治療,因此極易出現緊張、憂郁、悲觀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熱情接待患者,給予其充分的關心、理解與幫助,經常與其交流、溝通,安撫其不良情緒,幫助其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從而提高其心理滿足感,利于疾病好轉。②環境護理:盡量為患者營建一個較舒適的治療環境。將病室內的溫度與濕度設置在較舒適范圍內,保證室內光線充足及空氣流通,根據氣溫變化,及時為患者增添衣物,以避免感冒發生。③生理護理: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對患者采取舒適的臥位;根據患者的缺氧程度進行吸氧護理,保持適度的氧流量;護理人員要隨時對患者進行排痰護理,通過輕拍患者的背部或者進行霧化吸入稀釋痰液,促進患者及時排痰;對于便秘患者,護理人員要合理規劃患者的飲食,并督促患者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緩解患者的便秘。④吸氧護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通常予以吸氧治療,但是在治療期間會存在諸多不適。因此,護理人員需對氧流量加以關注,并提供適當的水。值得注意的是,告知患者不得私自調節氧流量,防止發生缺氧狀況 [2] 。⑤輸液護理:老年患者在輸液治療期間,若滴速較快,會在短時間內增加前負荷,加重心衰的同時提升急性肺水腫的發生率,因此需對輸液速度嚴格把控。另外還需對患者的狀態變化嚴密監測。⑥飲食護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往往存在便秘,進行科學的飲食指導,建議其多食低鹽低脂、維生素豐富、清淡、易消化的流食。禁忌暴飲暴食或攝入過少,避免導致水、電解質紊亂。禁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禁濃茶或咖啡等,多進食黃瓜、香蕉、蜂蜜等食物。指導病人形成定時排便的行為,必要時服用緩瀉劑。⑦預防并發癥護理:慢性心衰患者雖然限制其活動,但為了減少或避免患者長期臥床而引發的諸多并發癥發生,根據患者病情情況,制定相應活動原則:對于Ⅰ度心衰患者,不限制其日?;顒?對于Ⅱ度心衰患者,限制其彎腰與劇烈活動,指導患者定時休息,不可過度勞累等;對于Ⅲ度心衰患者,囑患者臥床休息,只有早、晚期間在護理人員陪同下.可到室外活動,以散步為宜、以未出現疲勞感為度。
1.3 評價指標 護理結束后,通過對兩組患者身體的恢復情況即水腫、氣喘、心律不齊等方面的恢復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患者的滿意度方面進行觀察,以此來衡量兩種護理方式的臨床應用價值。采用自制問卷調查表對護理滿意情況進行評價,總分100分,大于90分為滿意,70-90分為一般滿意,70分以下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分析處理數據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計量資料均以(x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x 2檢驗,P<0.05,則存在顯著性差異,存在臨床對比價值。
2 結果
兩組患者心率恢復時間、氣喘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 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肌收縮能力下降引發心排血量不足無法滿足正常的機體代謝需求,導致器官、組織血液灌注不足,而出現的體循環、肺循環淤血情況。隨著人口老年化數量逐漸上升,慢性心理衰竭的發病率逐年提升。針對老年患者其生理、器官功能退化、治療依從性不高,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采用科學的臨床護理,可以增強治療療效,緩解患者負性情緒,促進患者康復。舒適護理作為新型的護理模式,就是為了使患者在生理與心理上都能達到愉悅程度。此種理念要求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需求充分了解,并盡可能的予以滿足。舒適護理為患者提供環境、體位、吸氧以及輸液等方面的護理干預,除了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心功能,還可以促使護理質量進一步提高 [3] 。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結束后觀察組在心率恢復時間、氣喘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方面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綜上所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可促使患者癥狀快速恢復,生活質量也會顯著提高,可在臨床上進一步實踐。
參考文獻
[1]? 呂會杰. 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6):165-167.
[2] 王青青. 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舒適護理的效果分析[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8,3(40):103-104.
[3] 沈雅青. 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效果[J]. 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3(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