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輝

每天清晨,他都會站在校門口微笑著迎接到校的學生;他喜歡和學生們一起打掃衛生、一起玩游戲;他十分關心年輕教師的成長,時常走進他們的課堂聽課……他深受學生喜歡、教師愛戴。他就是2019年5月從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洪湖小學到百色市西林縣羅湖實驗小學(以下簡稱羅湖實驗小學)支教的劉文陽,現為該校名譽校長,主要負責學生德育及教學工作。
若問為什么要到西林支教?今年已經54歲的劉文陽說:“我想將自己30多年的教學經驗分享給這里的老師,也想陪伴這里的孩子成長。”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養成教育是小學德育的重要內容。劉文陽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他結合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制定了“十好少年”標準,即走好路、讀好書、上好課、寫好字、做好操、說好話、吃好飯、睡好覺、掃好地、交好友。為了讓學生熟記“十好少年”的要求,劉文陽將這些標準全部印制在學生佩戴的校牌背面,讓學生隨時看得見、記得牢。
“垃圾回家啰,塑料瓶放這只桶,紙屑放另一只桶,我們要把校園打掃得干干凈凈,打扮得漂漂亮亮。”平日里,待學生吃完晚飯以后,劉文陽便會拿上小桶和小鉗子,帶領學生在食堂周邊撿拾垃圾,并教他們進行垃圾分類。為了讓更多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在劉文陽的引導下,羅湖實驗小學成立了一支垃圾分類志愿者隊伍,這支隊伍負責在學校推廣、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學生的營養午餐,輪到劉文陽陪餐時,他就會和學生一起排隊念著“感恩詞”,然后與學生一起用餐。飯后,他時常拿起抹布,把掉在飯桌上的每一粒飯、每一滴菜汁擦拭干凈。久而久之,學生們飯后都會很自覺地把自己的飯桌擦拭干凈,并在吃飯的時候盡量不掉下一粒飯、一滴菜汁。
劉文陽還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每天都到學校閱覽室看書,并特意表揚來這里閱讀的學生。有一次,學生岑家緩在閱覽室看書,劉文陽走到她身邊,見她手里拿著《必背古詩詞(小學版)》,于是便輕聲表揚了她,還坐下來與她一起輕聲朗讀。這一系列舉動很快就吸引了周圍的學生,大家紛紛圍過來一起朗讀。“劉校長愛閱讀,也喜歡愛閱讀的學生。”這一點滲透到學生的意識里,越來越多學生加入閱讀隊伍中來,久而久之,該校許多學生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其實很重要。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養成的,需要在一件件小事中慢慢培養,如此一來,也能幫助他們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劉文陽說。
如今的羅湖實驗小學,洋溢著文明友愛、團結和諧、積極向上的氛圍,校園干凈整潔、綠草如茵,教室窗明幾凈、書聲瑯瑯,學生陽光自信、朝氣勃勃,這一切,都有劉文陽的功勞。
關心困難學生
劉文陽愛學生,尤其關心和愛護有困難的學生,盡心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助其健康成長。
小珍和小英(均為化名)是一對姐妹,自幼父母雙亡。劉文陽知道她們的身世后,親自把這對姐妹接到羅湖實驗小學就讀,將她們當成女兒一樣對待,給她們買衣服、買文具,并安排她們住進學生宿舍。兩姐妹在劉文陽的照顧下,學習非常刻苦,成績優異。劉文陽這份無私的愛也感染自己的家人。他的女兒在得知小珍姐妹倆的故事后,拿出自己平時攢的壓歲錢買了25個書包,托父親轉交給兩個小妹妹以及其他貧困的學生。“這些都是我力所能及的事,從小爸爸就教育我,要多幫助有困難的人,以后我也會繼續關注這些弟弟妹妹們,希望他們健康成長。”劉文陽的女兒說。
羅湖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小娟(化名),家住西林縣那佐苗族鄉皆馬村一個叫角柳屯的小寨子,剛出生時,她父親就離家出走了,六歲時,不幸再次降臨,她的母親病逝,她只能由外公外婆撫養。然而,外公外婆的家庭條件并不好,小娟的成長因此受到了很大影響。為了讓小娟安心讀書,劉文陽經多方聯系,最終為她爭取到了“春風化雨”助學金。平日里劉文陽不忘開導小娟,給她輔導功課。現在,小娟和其他同學一樣,安心學習、快樂成長。
“只有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知道他們最需要的是什么,才能找準教育的切入點。”劉文陽說。除了細心觀察學生,家訪也是他了解學生情況的重要方式。小憲(化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孩子。在學校時,劉文陽發現小憲靦腆內向,不愛說話。于是,他便對小憲進行了家訪,這才了解到,小憲的爸爸媽媽靠在附近村屯打零工維持生計,她有一個弟弟還在上幼兒園,周末她要干農活和照看弟弟。劉文陽還發現,雖然家庭各方面條件不好,可小憲學習非常刻苦。為了拉近彼此距離,第二次家訪時,劉文陽給小憲送去了書包、鋼筆和作業本等學習用品,還特意買了一些糖果給姐弟倆。“一回生二回熟”,這一次小憲和弟弟高興極了,主動給劉文陽和一起來的班主任拿來凳子,靦腆內向的小憲終于抬起了頭、露出了笑容,還大方與劉文陽交談。在之后的日子里,劉文陽一直關注著小憲,發現她學習更刻苦了,人也變得比以前開朗了。
“沒有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于家庭困難的學生來說,他們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以及社會的關注,雖然我們不能給他們很多物質上的幫助,但是我們能用真誠和愛心去感化他們那顆幼小的心靈,從而激勵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劉文陽說。
幫助年輕教師成長
教學質量要提升,教師是關鍵。作為名譽校長,劉文陽將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作為學校管理的重要任務。2019年8月底,還沒開學,劉文陽就組織近百名新教師開展了專業發展校本培訓,傳授教育教學經驗。開學后,劉文陽經常到各年級組的教師辦公室與教師們一起備課,一起鉆研教材,幫助教師成長。
劉文陽積極發揮骨干教師“傳、幫、帶”的作用,在學校開展“青藍結對”活動,他自己就帶了5位年輕教師,羅魂銳就是他的“徒弟”之一。羅魂銳剛從師范院校畢業,缺乏教育教學經驗,為幫助她提高班級管理和教學水平,劉文陽特地從深圳帶來一些專業書籍,送給羅魂銳研讀,平日里還和她一起探討書中的案例,鼓勵她多學習、多創新。同時,劉文陽常常深入羅魂銳的課堂聽課。期間,他不僅聽羅魂銳上課,還注意觀察學生課上的反應,認真傾聽學生的聽課感受,以此了解和掌握學生真實的學習需求。隨后,他結合自己的聽課感受,對羅魂銳進行專業指導,幫助她改進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很快,羅魂銳成長為學校最年輕的骨干教師。
劉文陽還時常鼓勵教師外出參加教學比賽。李怡佳是2019年9月新來的語文教師,到校不到一個月,劉文陽便鼓勵她參加百色市舉辦的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第一次參賽的李怡佳難免緊張,劉文陽便主動擔任她的指導老師。他到李怡佳的課堂上聽課,指導她備課。根據李怡佳上課的特點,結合深圳市羅湖區的教學理念,劉文陽指導她如何引導學生課前預習,如何就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劉文陽還讓本校的語文骨干教師到李怡佳的課堂聽課,從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時間分配、學生學習、語言和教態等方面進行指導。最終,李怡佳獲得此次比賽二等獎。
在劉文陽心里,西林已經成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無怨無悔地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用智慧和汗水幫助羅湖實驗小學提升辦學水平,幫助學生們健康成長。
(責編 蔣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