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摘 要:方言景觀是在自然及人文空間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成為空間變遷的時代記憶和可解讀的“文本”。從空間維度觀察方言景觀,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語言資源,并進行監測、規劃和保護。本文以南京城市景觀設計為例,從歷史、園林、水景、街巷等各方面闡述本土語言元素的提取與創新運用。
關鍵詞:南京;城市景觀;方言;設計布局;本土化
中圖分類號:TU9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05-0-04
0 前言
每個城市都是一個獨具特色的文化體,這種特色表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語言、宗教、飲食、信仰等,不同地方的差異就形成了各自的地區標識。這種獨特的標識反映在城市景觀中,就是一種地域性的景觀風貌。在城市景觀設計中,需努力營造具有地域文化風情的本土環境,但不能一味故步自封,而應有發展和創新,進行深入的結合與統一,創建具有生命力的地域文化景觀空間。
城市景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很多部分組成,是一個循環的系統。[1]在設計城市景觀時,需要設計者進行深入發掘,找到地域文化中最核心的本質,從而提煉出具有地域靈魂的元素。如果只是簡單粗暴的復古,只會使設計陷入機械復制之中,那樣的設計是毫無意義的。本文從南京的城市布局、園林景觀、水景、街巷等多方面的設計探討“本土語言”元素的運用。
1 南京城市布局的本土化歷史性元素
南京擁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六朝時,南京成為各個朝代的都城。其城市規模當時位居世界第一,其文化繁盛,經濟發達,華夏文化之正朔在江南地區得以保存。“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指的便是古羅馬城和六朝時期的建康城。南京歷史上所有時期均保留了燦爛的文化,正是因為文化十分繁雜、龐大,導致其長時間以來均不能得以凸顯。其一,民國時期擁有豐富的歷史遺跡,如果不能巧妙地開發利用這些資源,是非常可惜的。對于南京市發展而言,民國文化十分鮮明,極具特色,對民國文化元素進行了提煉,在城市品牌形象設計中有極大的意義。
當時中國將首都定在南京,1992年國民政府在制定的《首都計劃》中就南京的城市建設提出了明確規劃。[2]那個年代,國民政府要求大量國內外知名設計師全身心投入南京城市規劃中?!妒锥加媱潯芬浴拔釃佬g之優點”“本褚歐美科學之原則”為規劃指導方針,從微觀、宏觀兩個方面將中國傳統模式與歐美密室規劃相融合,道路參照美國矩形路網風格,建筑風格則沿用中國傳統模式。目前,在規模與布局上,難以根據《首都計劃》的功能性進行分區,《首都計劃》中的城市道路當前仍在使用,留下了諸多中西文化融為一體且藝術價值極高的建筑。換言之,民國時期便為現今南京整個城市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2 南京園林設計的“本土語言”元素運用
園林設計語言本土化一般包含如下兩個方面:首先,繼承與發揚我國園林設計語言傳統,并與時俱進,滿足新時代的需求;其次,結合西方現代園林設計語言,再與我國地域特色相融合,滿足中國的實際情況,設計風格獨特。
以南京白鷺洲為例,其空間原型為一池三山,如圖2所示。
景區布局立足于用地的現狀特點和歷史環境,根據中國自然山水園的特色與風格展開布局規劃。圍繞大水面,按照山丘和溪水,把全園分為5個景區。視線結構上,中部的視線更加開闊,以主水面為中心布置的景點相輔相成,形成內聚的結構,如圖3所示。游覽路線有規則式道路、局部有曲折式道路、自由流暢的套環式布局。其功能布局主要從蘇聯文化休息公園而來,內向式空間布局和地貌處理方法主要參考了傳統山水園。[3]結構特征上,秩序感不強,主要模擬了自然山水,在制高點上設置建筑,以控制全局,但體積不大。秩序方面,以水面為中心,形成內向型空間。時態上則將傳統自然山水園的地形以及水面處理方法再現出來。南京白鷺洲公園的視線結構、道路物質性的詞匯有假山、亭廊、魚池、橋,如圖3形式的詞匯有折線、自由曲線。詞匯主要從當地園林和傳統園林中而來。
3 南京水景的“本土語言”元素的運用
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長時間政局動蕩,但人們十分向往自由,大膽創作。這一時期經濟文化發展最為迅猛的是江南,江南的自然景色讓統治階級震撼,思想上受到玄學思潮的影響,提倡返璞歸真和隱逸,同時把在山水中寄托情感當作有教養、學識豐富的體現。[4]這時,玄武湖受到深刻影響,造園風格不斷向自然、意境、有豐富韻味的方向發展,成了江南特色。玄武湖自然山水園林景觀風格到現在都未改變,公園中的樹木茂盛,文物古跡與亭臺樓閣錯綜復雜,景觀獨具江南風格(如圖4、圖5)。
玄武湖擁有豐富的地域文化,六朝時最為繁榮,充分彰顯了地域性特色。如六朝時期的郭璞墩、皇家園林,明朝的友誼廳、諾娜塔、喇嘛廟、覽勝樓、黃冊庫。此外,各代文人雅士也針對玄武湖的秀美風景創作了諸多佳作,如李白、宋文帝、蕭統、郭璞等。將人文精神逐漸融入自然湖泊設計中,豐富其精神底蘊。[5]所以,玄武湖的文化底蘊以及園林風格地域性特征明顯,增強了玄武湖的吸引力。
4 南京的城市街巷中“本土語言”元素的運用
街巷名稱是語言中的專有名詞,其和人名以及其他地名相同,通常而言,其所表達的意義均較為簡單,大部分從字面上便能了解大意。[6]但街巷名稱的意義較為穩定,諸多街巷名稱的歷史十分悠久。南京街巷名稱大致涉及下述幾個方面:
首先,對具體位置予以指稱。街巷名稱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把具體的位置指明,不同的街巷所指的方位不同。街巷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其具有指稱性,是街巷名稱的基本功能之一。例如,“小張的家在珠江路,小趙的家在寧海路”,“珠江路”和“寧海路”兩個街巷名稱所指的地域完全不一樣,雖然兩者可能離得并不遠。各街巷名稱存在以及被人們使用是因為它們有自己指稱的特定地域。
其次,將街巷的層次指明。通常街巷名稱的構成有兩個部分,即專名和通名,如銀作坊、居安里、太平巷、雙龍大道、通濟門大街、馬臺街、承德路等,這里的“巷”“坊”“里”“大街”“大道”“街”“路”均是通名。這些通名通常體現了街巷名稱的層次性。它們不僅指明地域的層次差別,也闡明范圍大小的區別。相較于“街”和“路”,“大街”和“大道”指稱的地域范圍更大,但和“巷”相比,“街”和“路”指稱的地域范圍更大。如此多的通名看似十分復雜,感覺多余,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有了這些不同的通名,反而會讓它們象征的街巷名稱同時具備多樣性和層次性。所有街巷名稱的形成和長時間存在均有其原因。例如,“大道”和“大街”,在以往的街巷通名系統中,這兩個通名是不存在的,后來,為了使城市不斷發展,擴建了道路,由此出現了比“街”和“路”更長、更寬的道路,為了將其區分開,人們將其命名為“大街”與“大道”,如花神大道、中央大道、弘景大道、總部大道、天印大道、堯新大道、興隆大街、夢都大街、漢西門大街等。
盡管從總量上來說其不如其他通名構成的街巷名稱多,但在整個系統中,其占據的位置極為重要。
最后,體現所在街巷的特征。人們在為某街巷命名的時候,通常通過了深思熟慮和認真觀察。街巷的地域特征均可以從街巷名稱中體現出來。[7]例如,黃家牙路、中和橋路、東南大學路、紀念館路、城河南路、棲霞公園路、董村路、勝利村路、銀龍花園路、大橋北路體現了地理位置,金箔路、雨花路、云錦路體現了地域特征,陽山北路、勞山路、穿山大道、岱山路、石頭城路、峨嵋嶺、雙塘路、烏龍山路體現了自然景觀特征,靈谷寺路、翁仲路、石象路、明陵路、點將臺路、陵園路體現了人文景觀特征。
5 結語
方言景觀主要體現了地方和地方文化,當前已逐漸成為了解地方行為模式特性、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徑,以及感知城市景觀的系統。深入研究方言景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城市個性的凸顯、城市品位的提高、城市文脈的展示等均十分有利,以現代地理學為參照,特別是借鑒人文地理學多樣的技術手段、方法和視角,以更加科學合理地研究方言景觀。
參考文獻:
[1] 鄭加華.地標景觀的生成與意義探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4.
[2] 凱文·林奇(美).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曉軍,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60-62.
[3] 馬丁·加瑞特(英).劍橋地標:文化和文學意象中的城市文明[M].杜敏,周鴻,譯.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66-70.
[4] 艾瑞克·洪伯格(美).紐約地標:文化和文學意象中的城市文明[M].瞿荔麗,譯.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101-105.
[5] 紀花,吳相利.城市旅游地標理論與實踐意義[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04):103-104.
[6] 王旭科,趙黎明.城市地標設計與城市旅游發展[J].城市問題,2007(4):07-10.
[7] 劉濱誼,劉琴.服務于城市旅游形象的景觀規劃——以南京市為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6(02):164-168.
作者簡介:劉一凡(1979—),男,山東肥城人,研究生,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