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道科
抓住重點 打造亮點
一、加強審題訓練,根據指令,審準題意
雖然已經進入二輪復習階段,但根據指令審準題意,仍是作文訓練的重中之重。審準題意是得高分的前提,歷年來在審題立意上出現失誤或者偏差的高考低分作文有很多,正如江蘇高考閱卷組原組長何永康教授所言:“跑題,意味著徹底失敗。”
在二輪復習審題訓練中,考生要特別注意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審題,并進行針對性訓練。結合2019年高考作文的實際情況來看,任務驅動型作文仍將是2020年高考作文題的命題趨勢。對于這類題型,考生要注意根據指令,審準題意。比如2019年高考全國卷Ⅰ作文題要求考生必須面向本校(復興中學)的同學圍繞“熱愛勞動,從我做起”的話題寫一篇演講稿。這里的三個指令很重要:面向本校同學、圍繞“熱愛勞動,從我做起”的主題、寫演講稿。如果考生沒有完成其中任何一個指令,作文均被判定為偏題。由此可見,任務驅動型作文按照任務指令行文很關鍵。知曉審準題意的重要性,考生還要不斷訓練,在摸爬滾打中,提高審題的準確度。
此外,考生也要注意其他類型作文題的審題訓練。比如2019年高考江蘇卷作文題要求以“調和”為中心詞作文,在審題上有一定難度,可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這個題目是材料作文,初看平淡無奇,但在2019年的考場上,很多考生感到并不容易。根據閱卷情況來看,沒有抓住中心句“酸甜苦辣咸,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的考生比比皆是,有的僅抓住“物各有性”,有的僅抓住“酸甜苦辣咸”且浮于表面,有的甚至只抓住“人亦然”。其實,考生只要仔細分析中心句,就知道材料主要說的是“物各有性,調和相生”,由此聯想到物、事、人作文即可。對此考生既可以關注時事,從大處思考進行寫作,如有的考生寫《給特朗普的一封信》,奉勸美國不要挑起貿易摩擦,斗則兩敗,和則兩利;也可以從個人的小處著筆,寫生活中的人和事,如有的考生以“南瓜小米粥”為題來談調和,非常精彩。由此可見,材料作文把握住材料的核心很關鍵。
二、積淀內化,度人量己,打造亮點
1.積淀內化素材,提升綜合素養
已經進入二輪復習,高考越來越近。除了將已有的素材一材多用之外,考生如何進一步積累素材?筆者建議可以采用兩種策略來應對。第一種是讀書看報。讀要有重點——著重關注國家大事和相關的社論時評。這種積累既是積累素材,積累知識,也是對思維的訓練。第二種是互幫互助。如通過同學交流、演講等形式,拓展視野,積累素材,啟發思維,使思考走向思辨和深刻。比如在時事素材方面,考生應當關注“一帶一路”“精準扶貧”“英雄表彰”“國慶閱兵”等具有社會意義和家國情懷的事件。考生作為國家的公民,應當通過這些來積累內化公民意識,同時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對此,考生應該有以下幾點意識:
(1)積累鮮活素材的意識。2019年、2020年發生了什么大事,出現了哪些重要人物,帶給我們哪些感動,引起我們哪些思考……有的是考生已經積累的,需要溫習消化,有的是則需要繼續積累。如建國70周年系列活動、國家榮譽獲得者等。
(2)強化文化底蘊的意識。考生要多閱讀文化經典,關注傳統文化,積累文化常識。如2019年高考全國卷Ⅰ滿分作文《渺小與不朽》,考生在寫“熱愛勞動”的演講稿時,就引用了《詩經》中勞動的場景。“兩千多年前,有一位渺小的詩人,歷史的塵埃掩去了他的姓名,卻蓋不住他不朽的詩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多少年來,多少中華兒女就如這位詩人所寫的一般,耕地,織衣。在漫漫的長夜里,期待忙碌的黎明,薤上露,露沾衣,衣不惜,愿無違,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渺小而不朽的漣漪。”
(3)注重思辨性、哲理性。考生需要把積累的素材作深入思考,思考一材多用的問題。如2019年高考作文全國卷Ⅰ作文題圍繞“勞動”主題寫作的時候,考生就可以從《平凡的世界》中找到很多可寫點,如孫少平在煤礦勞動、孫少安做隊長帶領大家勞動等。再如2019年高考全國卷Ⅱ作文題圍繞“強國有我”的主題寫作,考生可以引用材料中的語言和素材,或作為題目,或作為“由頭”,或作為素材等。
2.度人量己,打造亮點
所謂度人,就是忖度人,考慮別人怎么寫;所謂量己,就是考量自己有什么能力,怎么打造屬于自己的特色。簡而言之,度人就是避免撞車,量己就是打造亮點,考生可以從題目、由頭(引入議論的話頭)、素材、說理、文采等方面打造。
(1)文采。很多考生覺得自己的語言乏味,提高文采度就是打造了亮點。可以肯定地說,作文文采度的提高非一朝一夕可以快速實現,但并非無技巧可言。考生可以采用積累引用化用和表達技巧運用這兩種方法提高作文文采度。在二輪復習時期,備考的重點在于回顧性積累和拓展性積累,考生把自己的積累嘗試在平時的訓練和高考中引用化用,雖然有些功利,但也切實可行。如高考優秀作文《追夢青春無怨悔,接力圓夢代代功——致2035年18歲青年的一封信》里引用化用得就很好。開頭的“見字如晤”就是中國早期(明代開始)使用的一種表達方式,字面意思是見到這些字就好像當面見到人一樣,多用于寫信時;然后采用“并列式”的主體結構:“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振興中華,吾輩之責”。此外,考生在作文中要靈活運用表達技巧,綜合運用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等來表現語言的文采度。平時考生可以有意識地仿寫,尤其是在二輪作文復習中,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在考場上就會有強烈的運用意識,高考作文就會速見成效。
(2)結構。在二輪復習中,考生應當對“遞進式”結構的運用進行強化。“遞進式”結構層層深入,由表及里,能夠較好地體現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具體做法,考生可以按照“三問”層進: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是什么”可以下定義,可以提出觀點;“為什么”在解釋原因;最后提出解決辦法。當然,遞進的方式不一,也可以采用“擺出現象——分析危害——挖出根源——指出辦法”等方式。
簡而言之,如果考生在二輪復習時能抓住重點,打造亮點。那么考生的作文一定妙不可言!
聚焦核心熱點,加強規范訓練
綜觀近幾年全國各地區的高考卷,作文命題的方向指向了關注現實生活,關注社會熱點,作文命題直面現實。讓考生在直面現實中彰顯自己的鮮明個性和思想深度,道德、憂患、責任、環境、發展、生命價值已經成為近幾年全國高考作文命題的熱點,也是高考作文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因此,考生在作文復習中要有意識地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訓練:
1.每天堅持積累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鮮活的熱點素材。考生可以把讀過的書、看過的精彩文章、背過的名句、有過的獨特經歷、聽過的心動的事等材料集中起來,按美德、立志、情感、成才等關鍵詞進行分類,做好素材的儲備。
2.訓練準確審題的能力。在高考作文題目放開的時候,考生尤其要仔細審題,對題目內容了解得越透徹,寫出的作文就越有深度。
3.注意各種作文形式的交替訓練,堅持每周的定量練習,認真做好自評和互評,對照作文評分標準,逐項進行升格訓練。
此外,考生平時進行的作文訓練,關注得比較多的往往是“得分點”,很少注意失分點。很多考生把重點放在如何審題立意和語言表達方面,而忽視了減少“失分點”,造成已經得到的分數又一點一點地流失。有的不擬題目,造成丟分;有的無視字數要求而失分;有的錯別字多,卷面不整潔,結果被扣分。對此,考生要進行規范訓練,減少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