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摘 要】目的:探討泌尿系結石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特點。方法:回顧性分析160例泌尿系結石患者資料,患者選取時間范圍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對其中30例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特點進行分析。結果:30例尿路感染患者中,主要病原菌為革蘭陰性菌,其次為革蘭陽性菌,最后為真菌;11株大腸埃希菌,對氨芐西林、哌拉西林、莫西沙星耐藥性最高,高達75%以上,對頭孢他啶耐藥性較低,僅為35.71%;3株糞腸球菌對慶大霉素、環丙沙星耐藥性較高。結論:泌尿系結石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較為廣泛,且耐藥性較高,需做好標本培養,根據培養結果及藥敏試驗采取合理治療,以降低其耐藥性。
【關鍵詞】泌尿系結石;尿路感染;病原菌
【中圖分類號】 R32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7-203-01
尿路感染是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類感染性疾病,醫院尿路感染占醫院感染12.7%-27.7,在社區感染中排第二位,其治療已由最初的口服抗菌藥物逐漸轉變為靜脈輸入喹諾酮類藥物。尿培養陽性病原菌包括腸桿菌科細菌、革蘭陽性菌、真菌等,只有明確致病菌,方可為臨床確診及治療提供依據。通過對病原菌分布特點以及其耐藥性進行分析,可為臨床用藥提供指導意見,本次研究中,回顧性分析160例泌尿系結石患者資料,對其中30例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特點實施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160例泌尿系結石患者資料,患者選取時間范圍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對其中30例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特點進行分析。患者一般資料詳見表1。
1.2 方法 對收集的160份清潔中段尿培養標本實施檢測,使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 VITEK-2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儀和配套產品GN鑒定卡進行菌株鑒定,藥敏試驗采用AST-GN16藥敏卡。對鑒定儀提示為產ESBLs耐藥表型菌株,使用GLSI2010版推薦的紙片擴散法確定,藥敏紙片采用英國Oxoid公司產品。
1.3 觀察指標
記錄尿路感染患者中病原菌構成比,包含革蘭陰性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鮑氏不動桿菌、奇異變形菌、陰溝腸桿菌、革蘭陽性菌、糞腸球菌、屎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真菌、白假絲酵母、其他。
記錄主要革蘭陰性菌對抗菌藥物耐藥性,包含:頭孢挫林、頭孢他啶、頭孢噻污、氨芐西林、哌拉西林、氨芐西林/舒巴坦、慶大霉素、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記錄主要革蘭陽性菌對抗菌藥物耐藥性,包含:青霉素G、阿米卡星、慶大霉素、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紅霉素、利福平。
2 結果
2.1 30例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標本中病原菌構成比 30例尿路感染患者中,主要病原菌為革蘭陰性菌,其次為革蘭陽性菌,最后為真菌,詳見表2。
2.2 主要革蘭陰性菌對抗菌藥物耐藥性
11株大腸埃希菌,對氨芐西林、哌拉西林、莫西沙星耐藥性最高,高達75%以上,對頭孢他啶耐藥性較低,僅為35.71%,詳見表3。
2.3 主要革蘭陽性菌對抗菌藥物耐藥性
3株糞腸球菌對慶大霉素、環丙沙星耐藥性較高,詳見表4。
3 討論
泌尿系統結石合并尿路感染者,主要給予抗生素對癥處理,但前提是需明確病原菌,以確保治療的有效性。近幾年,臨床觀察發現尿液中常見病原菌分布特點以及耐藥性特點正在逐漸發生變化,革蘭陰性菌仍為主要致病菌,隨著廣譜抗菌藥物的濫用,菌群失調導致的真菌二重感染率初見上升,有報道顯示,高達10.00%-17.50%。
本次研究中,檢出病原菌30株,其中革蘭陰性菌占70.00%,革蘭陽性菌占20.00%,證實尿路感染仍以陰性菌為主,其中大腸埃希菌為主要菌種,提示醫院菌譜未發生明顯改變。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大腸埃希菌纖毛頂端分布的黏附素,能夠與尿道黏膜特定受體結合,進而促使其可長時間在尿道中停留有關。腸球菌作為致病菌,具有天然耐藥性強,耐藥機制復雜等特點,價值抗菌藥物的廣泛意使用,導致此類病原菌檢出率日益升高。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大腸埃希菌對氨芐西林、哌拉西林、莫西沙星耐藥性最高,糞腸球菌對慶大霉素、環丙沙星耐藥性較高,同時在真菌檢出中,以白假絲酵母為主,需提高重視。
綜上所述,泌尿系結石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較為廣泛,且耐藥性較高,需做好標本培養,根據培養結果及藥敏試驗采取合理治療,以降低其耐藥性。
參考文獻
[1]朱立強, 李慶華, 孫金旗,等. 重癥監護病房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與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7, 27(11):2457-2460.
[2]李本根, 李霞, 婁金波, 等. 泌尿系統結石合并感染患者尿液標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8, 28(21):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