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
【中圖分類號】R57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7-293-01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和活動的場所,人員相對密集,開展教育活動場地多為室內,這就為傳染病的傳播提供合適的機會。各年齡階段學生的免疫系統還處于不同程度的發育過程中,致使傳染病在學校發生呈現波及面廣、傳播迅速、群體性感染等特點,嚴重影響了在校學生的身體健康。為了加強傳染病在校內的預防控制,本文將從學校內傳染病的發病特征以及學校傳染病控制措施兩個方面進行淺談,以達到共同創建和諧、健康的校園環境的目的。
1 學校傳染病發病特征
1.1 學校內常見的傳染病
在校園內常見傳染病主要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肺結核、水痘等呼吸道傳染病以及其他感染性腹瀉、細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等腸道傳染病。學生是一個年輕的群體,由于學校衛生防病管理機制不健全、衛生設施設備不完善、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等原因都可能致使傳染病在學校內發生及蔓延。
1.2 傳染病發病特征及傳播途徑
在學校內,傳染病在季節交替時容易高發。一般4~6月、9-12月為高峰期,呈現出低年級傳染病發病數高于高年級的特征。傳染病的病原體可通過空氣、水、食物、土壤等介質傳播。經空氣傳播的傳染?。簲y帶呼吸道傳染病病原體的學生在咳嗽、打噴嚏與人面對面交流時,含有病原體的分泌物以飛沫的形式排到空氣中,易感者在與病原攜帶者共同學習、生活、玩耍的過程中吸入這種空氣飛沫,即可被傳染。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猩紅熱等傳染病均經此途徑傳播。經水傳播的傳染病:飲用了被病原體污染的水或食用了被病原體污染的水加工的食物等情況下均可被感染。經水傳播的傳染病常呈現流行或暴發狀態,傳播范圍的大小和發病數的多少,與水源的類型、供水范圍、水被污染的程度和頻率、病原體的種類、學生的衛生習慣,以及學校對水源采取的凈化、消毒措施等都有直接關系。如:霍亂、甲肝、細菌性痢疾等傳染病都可以經此途徑傳播。經食物傳播的傳染?。憾鄶的c道傳染病和一些寄生蟲病均經此途徑傳播。某些食品原材料本身含有寄生蟲蟲卵,如:福壽螺、生肉、螃蟹等等,此類食物制作時若加工不徹底則可造成食用者感染肝吸蟲、肺吸蟲等寄生蟲病。
2 學校傳染病的防控措施
2.1 提升學校傳染病防控意識
學校在傳染病防控過程中要提升防控意識,形成以預防為主,控制為輔的有效應急機制。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管理層應對學校內傳染病防控工作高度重視。有效落實校醫等衛生保健部門的傳染病防控工作措施。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小學校傳染病預防控制管理規范》GB28932-2012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加大對校內傳染病防控工作的經費投入以及傳染病防控工作宣傳力度。學校所在轄區的疾控部門應構建校內傳染病防控工作渠道,定期安排相關傳染病防控專家到學校對在校學生開展傳染病預防知識講座,提升學生對傳染病的識別能力、防病意識[3]。
例如:通過組織在校學生觀看傳染病防控相關主題的教育宣傳片或開展傳染病預防知識專題講座,讓學生們從中學到預防和控制基本措施,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平時加強體育鍛煉,增加自身的抵抗力,按規定進行預防接種,遠離無生產標識的食品等等,有效提高自我防護能力。針對已經患某種傳染病的學生,要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同時教育學生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醫,只要積極配合醫院對相關傳染病治療,做好隔離,就能很快回到課堂中來等等。
2.2 建立健全學校傳染病預防監督機構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不斷改革發展,社會對學校的管理質量從教學成績逐漸向健康管理上過渡。學生的健康管理從學生的心理和身體兩部分健康出發,其中健康管理體現在傳染病預防和控制體系構建。這就要求學校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傳染病防控體系,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落實各項相關防控措施,構建完善的防控管理組織[4-6]。
例如:學校成立專門的傳染病防控報告、管理小組,制定專人定期對校內各班級衛生清掃、學校食堂、超市等場所的環境衛生進行檢查、結合愛國衛生運動,在校園內開展滅四害工作、定期組織在校師生進行健康體檢、嚴格落實預防接種證查驗制度。同時加強各部門間聯防聯控,建立信息交換機制,保證信息交流渠道暢通。對學校周邊小商販進行統一管理,嚴禁在師生出入的必經之路擺攤設點。指定專人定期檢查校辦醫院或保健室的醫療廢物處理情況、醫藥器械消毒隔離情況。
2.3 制定校內傳染病防控應急預案
為了保障全體在校師生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保障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結合本地區傳染病防控工作的實際開展情況,學校應制定校內傳染病防控應急管理預案。應急管理預案應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到個人,科學制定校內傳染病疫情的報告、處置、防控流程,并在全校師生中宣貫執行。應急管理預案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一旦在學校范圍內發現患某種傳染病的學生或教師,為了防止病原體在學校內擴散蔓延,依據應急預案規定的程序,聽從校領導統一安排部署,在短時間內快速反應,有效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并將實際情況和控制態勢向相關部門報告[7-8],以達到控制校內傳染病疫情的目的。
做好學校內的傳染病防控工作,是學校履行教育職責外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學校在開展傳染病防控管理工作時,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基礎,提升師生隊伍對傳染病控制及防范的意識、建立校內預防傳染病管理組織,從源頭上杜絕傳染病的爆發流行及蔓延。當一旦發現傳染病蔓延,則及時啟動應急管理預案,并向相關部門準確、真實報告情況方能有效的確保在校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9]。
參考文獻
[1]楊盛儀.中小學校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措施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28):79-80.
[2]劉芹.學校常見傳染病的預防與處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46):262-263.
[3]周紅霞.傳染病預防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v.3(13):194-195.
[4]黃妃.高校傳染病防控工作淺析[J].南方論刊,2019,332(05):90-92+120.
[5]桑吉.傳染病預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v.18(27):153-154.
[6]郭曉燕.探討傳染病預防控制的方法及相關措施[J].健康之路,2018(4):273-273.
[7]傅立華.加強高校傳染病防控工作的思考淺談[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6):269+274.
[8]張曉愛.如何做好中學生傳染病防控工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68):13451-13452.
[9]王琳琳.校園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J].健康之路,2018(07):2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