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6年發表《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20多年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9年10月14日發表《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谷物口糧,對保障正常生活和基本經濟秩序至關重要。白皮書顯示,在糧食生產“十五連豐”基礎上,我國口糧絕對安全,谷物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目前,作為中國人主食的稻谷、小麥,每公頃產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都高出50%以上。2018年我國居民油料、豬牛羊肉、水產品、牛奶、蔬菜和水果人均占有量,比1996年增幅30%至300%以上,體現營養健康指標的蔬菜、水果、牛奶人均占有量,分別增長100%至333%以上。我國城鄉居民膳食能量得到充足供給,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素供能充足。其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下降,脂肪供能比上升,優質蛋白質攝入增加。
1.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從“吃得飽”向“吃得好”跨越,居民健康營養狀況是一個硬杠杠。居民膳食品種的豐富多樣,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菜籃子中得到驗證。20多年過去了,中國人依靠自身力量端牢了自己的飯碗,實現了由“吃不飽”到“吃得飽”“吃得好”的轉變。
2.“倉廩實,天下安”?!皟刹怀睿U稀?,第一任務就是“不愁吃”。我們探索出一條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消除饑餓和貧困的成功道路。20多年來,近14億人實現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占世界人口近1/5的中國人的米袋子絕對靠得住:我國糧食總產量連上新臺階,2018年糧食產量比1996年增產30%以上;糧食人均占有量比1996年增長14%,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翻開兩部白皮書一對比,“中國人可以養活中國人”的承諾頂天立地、不打折扣地實現了。
3.20多年一瞬,有變有不變。當前中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裕、供應充足、市場穩定,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展望未來,中國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依靠自身力量筑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與此同時,我們每個人從自己開始、從“光盤”做起,減少損失浪費的責任不能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