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理

2019 年12 月,湖北省武漢市陸續發現多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肺部病變為主的新型傳染病患者。隨著疫情的蔓延,我國其他地區及境外也相繼發現此類病例。2020年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面對疫情,國家迅速采取最嚴格的防控措施,廣大醫護人員沖鋒在前。作為普通人,在積極響應防控措施之外,我們需要科學地認識新型冠狀病毒,了解該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保護他人。
新型冠狀病毒入侵人體
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后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指標,那就是發熱。這就要提到免疫系統對病毒入侵的防御功能了。
一旦病毒進入鼻腔,與免疫細胞相遇(一兩個病毒可能遇不到免疫細胞),免疫細胞通過識別病毒,發出警報(釋放免疫因子),從而刺激鼻黏膜的神經末梢,引起機體打噴嚏,將入侵病毒排出,但這種防御機制是很粗糙的。
未被排出的病毒會因吸氣產生的吸力侵入咽喉部,咽喉部含有黏液和大量免疫細胞,黏液黏附病毒,使免疫細胞與病毒充分接觸。免疫細胞一方面直接吞噬病毒,另一方面釋放炎性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進一步“招募”免疫細胞進入該部位,從而抑制和攻擊病毒。
部分病毒突破咽喉部的防御,進入氣管和支氣管。這些管腔表面有一層由纖毛上皮細胞、分泌黏液的杯狀細胞以及免疫細胞組成的黏膜,黏膜層的下面為平滑肌層。當病毒感染上皮細胞時,免疫細胞同時被激活,促進杯狀細胞分泌黏液,刺激平滑肌收縮,從而產生咳嗽、咳痰的癥狀。
但是,如果病人出現干咳癥狀,就說明病毒突破氣管、支氣管部位的防線,侵入肺泡,肺泡部位的免疫細胞同樣會被激活。這樣,一整套環節中的免疫細胞被激活,直接刺激體溫調節中樞,導致機體發熱。
病毒入侵肺泡后,如果引起大量肺泡上皮細胞死亡,其釋放的死亡物質進一步刺激免疫細胞,引發更強的發熱反應,可表現為持續高熱。發熱反應其實也屬于機體的一種保護機制,一方面過高的溫度能夠抑制病毒復制,另一方面溫度升高能夠增強免疫細胞的防御能力。
另外,由于咽喉與食道相連,部分病毒可能通過咽喉部進入消化道,通過感染腸上皮細胞以及激活腸道免疫反應,產生胃腸道癥狀。
因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癥狀不一。以發熱、干咳、乏力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等癥狀。重癥患者多在發病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癥,嚴重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從目前的情況看,多數患者預后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預后較差。兒童病例癥狀相對較輕。
我們如何保護自己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后,鐘南山院士提出:①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②有感冒要到發熱門診就診;③要戴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我們需要重視防護,但也不必恐慌。”
所有傳染病的防治都可歸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這三個方面。作為普通人,除了積極支持“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等傳染病防控措施外,我們應自覺做好防護工作。疫情發生時,在工作場合中、外出時都戴口罩,盡量少去人員密集的場所,同時在室內注意通風,勤洗手,多運動,少熬夜,盡量減少傳染的機會。養成健康文明的公共衛生習慣,人人有責。
咳嗽禮儀
咳嗽或打噴嚏時盡量避開人群,用紙巾、手絹捂住口鼻,防止唾液飛濺。避免用雙手遮蓋口鼻,因為這會讓手沾染上病菌,也會將病菌傳染給別人。如果臨時找不到手帕或紙巾,情急之下,可以用手肘的衣袖內側來代替手捂住口鼻。彎曲手肘后,再靠近口鼻。這個動作可以將噴出的飛沫阻擋在手肘皮膚或者衣服上,而這個部位較為干燥,并且不容易再接觸其他公用物品,可以有效阻斷病原微生物的傳播。
使用后的紙巾不要隨便亂扔,要丟到垃圾桶里。咳嗽或打噴嚏后要立即清洗雙手或使用免洗消毒液進行手消毒。如果患有呼吸道疾病,外出時要佩戴口罩,同時與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距離。說話語音不要過大,避免“口沫橫飛”。
戴口罩
口罩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防線,不僅可以防止病人噴射飛沫,降低飛沫量和噴射速度,還可以阻擋含病毒的飛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
凡呼吸道受感染的患者、需要照顧呼吸道受感染患者的人士、在傳染病流行時外出或進入醫院的人士都應佩戴口罩,以減低疾病傳播的風險。
摘口罩時,不要觸碰口罩的外表面;不要觸碰口罩的內表面;不要觸碰別人使用過的口罩,避免交叉感染;不要直接放在包里、兜里等處,容易增加持續感染的風險,可以由內向外反向折疊后,用自封袋包裝。佩戴后的口罩不可隨意丟棄,健康人群佩戴過的口罩投入有害垃圾桶;疑似傳染病病例或確診患者佩戴過的口罩應視作醫療廢棄物,嚴格按照醫療廢棄物有關流程處理。
手衛生
在餐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觸垃圾、撫摸動物后,要記得洗手。洗手時,用流動的水并使用肥皂(皂液),揉搓的時間不少于15秒。
建議使用“七步洗手法”:第一步洗手掌,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揉搓;第二步洗背側指縫,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第三步洗掌側指縫,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第四步洗指背,彎曲各手指關節,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第六步洗指尖,彎曲各手指關節,把指尖合攏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第七步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雙手交換進行。
(資料來源于央視網、《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指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手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