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玲



[摘要]地理學科綜合思維的培養要求學生在分析地理問題的過程中從整體出發,全面、系統、動態地分析問題。從整體出發,意味著需要一個相對完整的主題情境,幫助學生在該情境中完成思維的培養,獲取知識思維具有邏輯性,采用基于主題情境的教學方式,能更好地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中,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關鍵詞]綜合思維;主題情境;教學設計;農業區位因素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 10-0087-03
“綜合思維”是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指人們運用綜合的觀點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具體來說,就是指人們在看待地理事物及現象時能具有全面、系統、動態的思維品質。綜合思維對于學生的高階思維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落實對學生“綜合思維”的培養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2017年高考地理考試大綱中明確提出了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亦提出“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的要求,鑒于此,筆者嘗試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主題情境的模式,落實綜合思維的培養。
一、設計構想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二節第一課時“農業區位因素”的教學,采用主題情境的模式,以“茉莉花”的情境將學生帶入新課的學習。課始播放歌曲《茉莉花》,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然后再詢問學生有關茉莉花在我國的分布的問題,以“我國茉莉花分布區中,廣西橫縣為何一枝獨秀?”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進而引導其進入“農業區位因素”的學習。希望學生在分析廣西橫縣茉莉花生長與發展的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過程中,學會從自然和社會兩個方面綜合地分析農業區位因素,實現要素的綜合;在探討廣西橫縣茉莉花發展現狀的過程中,了解農業區位的主導因素,通過該主題案例的學習,領會地方綜合和時空綜合。以此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系統,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能夠分析其他地區農業發展的區位因素。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農業生產的特點,了解主要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對農業區位產生的影響,學會簡單分析某種農業的主導區位因素。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茉莉花案例的學習,學會從材料中提取信息并分析農業區位因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茉莉花案例的學習理解農業區位因素,學會遷移知識,分析家鄉農業發展的區位因素。
三、教學重難點
農業區位因素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
四、教學方法
小組討論法、探究學習法、案例分析法、歸納法等。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課始教師播放歌曲《茉莉花》,呈現茉莉花的圖片。
學生聽歌曲,觀看圖片。
[設計意圖]創設茉莉花的情境主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萊莉尋蹤
教師呈現中國茉莉花分布圖,讓學生了解在我國茉莉花分布區中,廣西橫縣一枝獨秀的現狀,播放廣西橫縣茉莉花宣傳片。
學生閱讀中國茉莉花分布圖,觀看廣西橫縣茉莉花宣傳片。
[設計意圖]通過呈現中國茉莉花分布圖讓學生了解中國茉莉花的分布,通過視頻播放讓學生了解廣西橫縣茉莉花的發展狀況,激起學生的好奇心。
3.概念落實
教師提問:(1)什么是農業?農業有什么特點?(2)什么是區位?什么是農業區位?
引導學生思考:(1)農業是直接從野生動植物的選育、馴化、栽培、優化逐漸發展起來的,與自然條件密切相關。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農業具有地域性、季節性和周期性的特點。(2)區位可理解為地區位置,位置又分為絕對位置(該事物的位置)和相對位置(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空間聯系),在區位分析中一般理解為與其他事物的空間聯系。農業作為一種生產活動,在自然界中進行,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包括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所以農業區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
學生閱讀課本找出概念,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農業的特點,回顧區位的概念,由學習到的城市區位相關知識,遷移到農業區位。
[設計意圖]落實學科核心概念,讓學生了解農業區位因素的含義,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讓學生分析農業處于自然界中會受到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從總體上了解本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學會用綜合思維來分析問題。
4.萊莉探秘
教師呈現廣西橫縣茉莉花生長相關材料。
材料一:茉莉喜高溫,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開放的最適溫度。喜光。根系發達。生長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過濕不利于其根系發育。開花季節,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開放吐香時間從20時左右至次日10時左右,是將茶葉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時間。
……下圖示意橫縣在廣西的位置和范圍。
(1)根據材料一,說明橫縣有利于茉莉生長的自然區位條件。
引導學生思考:自然區位條件主要從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進行分析。考慮氣候條件時,應該考慮到光照、熱量和水分條件,這里的水分主要指大氣降水。從圖1中可以看到橫縣在北回歸線以南,緯度低,氣溫高,高溫期長。從材料中可以看到茉莉抗寒性差,而橫縣緯度低,受寒潮影響小,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處高溫期時降水也多。地形可以從地勢和坡度方面考慮。水源主要考慮附近是否有河流湖泊等。
引導學生回答:氣候方面,橫縣位于北回歸線以南,高溫期較長;高溫期降水較多;冬季受寒潮影響較小,氣溫較高。地形方面,橫縣位于沖積平原地勢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種植;排水良好,土壤不會過濕;不易受洪水侵襲。土壤方面,土層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發育;沖積平原土壤肥沃。水源方面,離河較近,便于灌溉。
材料二:橫縣有33萬花農種植茉莉花,茉莉花經過加工后,遠銷俄羅斯、歐美、日韓及東南亞等地。橫縣政府為促進茉莉花產業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并建立了茉莉花科技產業園。該產業園引入生物科技,搭建茉莉花種植、生產的產業發展平臺。(附廣西交通分布圖,圖略)
(2)根據材料二,分析有利于橫縣茉莉花發展的因素。
引導學生回答:勞動力豐富;公路、鐵路發達,靠近港口,交通便利;市場廣闊;政策支持;科技先進。
(3)茉莉花在我國福建、浙江、江蘇、安徽、重慶、四川等地都有分布,為什么廣西橫縣成為中華茉莉園?
引導學生回答:與其他地區相比,廣西橫縣緯度更低,熱量條件更好。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圖片和文字材料中獲取關鍵信息,并轉化為問題的答案,培養學生分析材料、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從與其他幾個地區的對比分析中,找出影響廣西橫縣茉莉花的主導因素,從氣候、地形、土壤、水源這幾個比較小的點切入,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材料中隱含的地理信息,提高問題分析能力。在分析橫縣茉莉花生長的過程中分析了地形影響水源和土壤,從而影響茉莉的生長,體現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可以引導學生用綜合的思維來思考茉莉花的生長是一個地區自然和人文環境綜合作用的結果,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過茉莉花分布區的對比分析,明確地理要素地方綜合的體現,明確影響農業分布的主導因素。
5.自主總結
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主要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畫出自己喜歡的知識結構圖。
學生根據學習的內容對知識進行總結,畫出知識結構圖,并展示自己的思維導圖(如圖2)。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自主總結,明確課堂所學。
6.課堂小結
教師利用板書(如圖3)進行課堂小結。
學生在教師總結的過程中回顧知識。
[設計意圖]以花的形狀板書,符合本節課“茉莉花”主題,起到了前后呼應的作用,也符合“茉莉花”主題情境的需要,既總結了知識,也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內容是人文地理學習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知識點,也是高考命題中的高頻考點。在教學設計中采用主題情境模式,以“茉莉花”為線索展開教學,以情境導入、茉莉尋蹤、概念落實、茉莉探秘、自主總結、課堂小結等環節形成教學思路,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合作學習為主,引導學生從材料中提取關鍵信息,并將關鍵信息與已知地理知識結合起來分析問題。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從地方、時空、要素的角度綜合分析地理因素。讓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既可以幫助學生回顧課堂所學,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在課堂小結環節中強調廣西橫縣茉莉花產業是廣西當地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體現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征。茉莉花的種植作為一種農業生產處于社會環境中,會受到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共同影響,讓學生對此進行分析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讓學生學會全面、綜合地考慮地理問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林培英.對高中地理核心素養中“綜合思維”的理解(連載二)[J].地理教育,2017(9):4-6.
(責任編輯 周侯辰)
[基金項目]湖南師范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項目“PBL模式在研究生課程實踐教學的應用研究——基于人文地理專業《計量經濟學》課程”(編號:17JG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