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為瑋
摘要:本文首先對煙草企業財務治理的意義進行闡述,從財務標準不規范、治理方式不合理、治理體系不完善等方面入手,對企業財務治理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以“經濟增加值”為目標的財務治理模式及其制度創新建議。
關鍵詞:煙草企業;經濟增加值;財務治理模式;制度創新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我國各個行業的運營和發展。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各個企業都面臨嚴重的市場競爭,煙草企業盡管屬于國家壟斷型企業,同樣面臨消費者流失、不同煙草產品之間競爭等風險。為了實現煙草企業更好更健康地發展,應結合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做好財務治理工作,從經濟增加值角度入手,及時找出財務治理中出現的問題,并對現有的財務治理模式進行優化處理,調整財務治理戰略,在提升財務水平的同時,引導企業長效發展。
一、煙草企業財務治理的意義
針對企業來說,財務治理不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煙草企業應結合當前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轉變企業運營發展戰略,實現企業自身健康發展。從財務治理角度來看,煙草企業在財務治理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相關體系不完善、財務管理對經濟貢獻角色定位不足、管理層對財務管理重視程度不夠等,導致財務治理問題凸顯,嚴重阻礙企業財務工作水平的提升。所以,企業需要從經濟增加值角度進行財務治理問題分析,對財務治理模式和體系進行改革創新,加強財務治理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在給企業創造理想效益的同時,為企業更好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煙草企業財務治理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預警標準不規范
為了實現財務治理,要求煙草企業結合財務管理需求制定可行性財務預警標準。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部分煙草企業在進行財務治理時,一般根據財務報表信息內容實現對各個部門工作情況考核。下發給各個部門的財務預警指標往往是根據以往工作經驗來設定,缺少對企業實際運營情況的調查分析,導致財務預警指標缺乏合理性和指導意義。并且,企業在財務信息考核和分析過程中,需要以財務標準為依托,如果財務標準缺少規范性和合理性,必將會影響財務管理效果,不利于企業對財務運行情況的檢查和監督,導致最終工作效果不盡人意。
(二)治理模式不合理
企業在進行財務治理過程中,采取的治理模式依舊以傳統防止為主,下層各個部門在落實財務治理工作過程中,主要是根據上級部門下發的要求和質量進行管理。但是由于每個部門工作和財務情況存在差異,如果采取這種財務治理方式進行財務管理,將不能對企業整個財務狀況有所了解,同時在處理財務工作問題過程中,也無法實現妥善處理。同時,由于企業貨幣資金存量大,往往過于關注資產管理規范性,使得資金運營效率低。并且,盈利視角窄、缺乏先進的財務管理理念,規范有余,活力不足。此外,企業在資產采購過程中,沒有結合運營生產要求制定采購計劃,導致資產采購過于盲目,缺乏嚴密的有效性論證,重復采購導致閑置資產多,有效使用少,使企業面臨一定經濟損失。
(三)治理體系不完善
從企業的運營情況來說,部分企業把工作重心放在運營管理上,對財務治理的關注力度不夠,部分管理人員把財務治理工作當作財務部門負責的內容,認為其他部門無需參與其中,使得其他部門人員沒有及時參與到財務治理活動中,無法給予合理建議,使得財務治理缺少完整性,不貼合實際工作,影響財務治理效果。企業在財務治理上,往往是根據企業戰略發展制定相關對策,但在財務治理體系上存在缺失,現有的相關制度不能滿足現代化企業治理要求,需要企業改革創新,以更好應對各種財務問題,降低財務風險給企業發展帶來的影響。
三、以“經濟增加值”為目標的財務治理模式及其制度創新建議
(一)合理設定財務預警指標
為了實現企業快速發展,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企業在開展財務治理工作時,需要結合市場經濟發展及政策變化情況,評估各種不明確因素可能給企業運營發展帶來的影響,并根據企業實際運營狀況,及時調整財務治理方向,轉變財務管理對策,提升財務治理的前瞻性和可預見性。根據企業當前運營發展狀況,設定財務風險預警指標和機制,定期對財務預警指標進行分析,對可能或者將會出現的財務風險進行識別和防范。在出現預警信息后,應第一時間進行處理。預警指標設定需要根據平衡計分卡指標及重要業務監管指標來確定,以保證財務預警指標構建的合理性和專業性,及時察覺和控制財務風險,將其把控在理想范疇內,降低其給企業運營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
(二)優化財務治理模式
要想保證企業“經濟增加值”發展指標順利實現,企業需要對現有的財務治理模式進行改革和制度創新,由傳統以財務報表為主體的反饋財務體系朝著以經濟增長值為核心的資本運營財務體系轉變。資本運行財務體系即通過建立完善的財務會計指標和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主動給籌資、投資、運營等活動開展提供專業的財務數據信息,提升資本運行效率,增強財務管理能力,促進資本運行財務體系建設,轉變傳統的管理思想,提升企業財務治理水平。同時,雖然企業運營發展已經朝著多元化趨勢邁進,但在財務治理上,依舊會面臨各種問題。從經濟增加值角度來說,企業需要對財務管理戰略進行轉型,開展管理盈利活動,樹立整體商業意識,深入分析業務內容,促進企業經濟保值增值。可從價值鏈角度入手,采取作業成本法、EVA驅動因素成本法等管理模式,把減少成本支出當作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方式,主動管理各種非經常性收支。從戰略角度確定資產,尤其是非主業資產處理,根據短期經營效益收益和現金流情況,發揮經濟創造價值,力求業務、管理和財務資源的協同增效。企業可以借助國家發布的各種優惠政策,做好稅務籌劃及管理工作,關注財經、稅務發展走向,對盈利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統一規劃和安排,在減少企業稅務支出的同時,給企業創造理想效益,從而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三)引進增加值體系
為了促進企業效益快速增長,在企業運營發展過程中,不可過于關注運營效益,還要注重發展質量。在此過程中,企業需要關注三點內容。第一,查看固定資產增長值增長速度是否大于企業營業收入增長速度;第二,企業勞動效率增長速度是否大于利潤增長速度;第三,綜合效益增長速度是否大于經濟發展速度。從上述內容可以得知企業當前經濟發展狀況及發展質量。所以,為了實現企業快速發展,需要把增加值當作基本,科學構建完善的財務治理體系,加強財務分析治理。增加值就是銷售收入和采購成本之間的差額,其作為企業把各個要素投放到運營生產活動中形成的新增加值。從實際角度來說,其可以組成企業自主分配的財富。通過增加值分析,可以真實展現出企業運營狀況和規模增長情況,對企業財富分配情況進行評估。并且其計算側入點為銷售收入,可以和會計核算充分連接。通過增加值決策分析,能夠及時找出企業運營發展及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各個問題,根據企業當前財務工作狀況,對現有的財務分析方式進行改革,防止出現錯誤數據,影響企業決策和發展。在會計改革逐漸專業的情況下,企業需要建設把價值創造當作核心的制度體系,參與價值創造活動的人員以財務人員及非財務人員為主,加強決策人員對會計核算內容的理解,如企業利潤是在眾多假設的前提下核算的結果,會計政策的改變,使得運營結果也會發生變化,而真正的價值創造則是以客觀形式出現。基于此,企業通過采取增加值體系方式,對利潤情況進行核算,根據創造或者消耗價值情況進行展現。例如,將風險撥備當作效益儲存,并非為現實消耗;將研發投入當作持續發展投入,并非被動消耗。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確保不會由于會計反映方式不同給價值創造評估結果帶來不利影響,保證價值創造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和精準性,給企業制定后續發展決策提供數據參考。
四、結束語
總之,煙草企業在財務治理過程中,受到各種問題影響導致財務問題頻頻出現,嚴重制約了企業更好發展。為了促進煙草企業經濟實力快速增長,需要從經濟增加值角度入手,對現有的財務治理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并把理論和實際充分結合,構建符合行業發展需求的財務制度,在提升企業財務工作水平的同時,充分發揮增值作用,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靳楠.國有企業財務治理結構困境與出路[J].中國商論,2019 (20):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