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鋒 廖智輝 王珅
摘? 要:慕課是一種新型的在線學習形式,具有課程開放、課程規模大、課程結構完整和多方位課程學習支持服務等特點。研究體育類慕課建設的策略及其作用,對提高體育類慕課的制作質量和應用效果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通過對體育類慕課研究現狀的分析,提出了體育類慕課建設的策略,主要包括突出體育技能、體育知識的學習及相關支持服務;動態發展的學習內容與多元化的學習互動;建設體育類慕課教師團隊;全面及時的體育類慕課學習評價和反饋。最后探討了體育類慕課對體育教學和對推動全民運動的作用。
關鍵詞:體育類慕課;建設策略;體育教學;全民運動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06-0182-04
Abstract: MOOCs is a new online learning form,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n course, large course scale, complete course structure and multi-dimensional course learning support service. It will be great significant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quality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sports MOOCs by study the strategies and funct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sports MOOCs, this study proposes some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MOOCs, including highlighting sports skills, learning sports knowledge and related support services, dynamic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content and diversified learning interaction; building a team of PEMOOCs teachers, comprehensive and timely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of sports MOOCs. Finall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ole of MOOCs in sports teaching and promoting national sports.
Keywords: sports MOOCs; construction strategy; sports teaching; national sport
一、慕課及其特征
加拿大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于2008年提出了慕課(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assive Op en Online Course,MOOC;)這個概念[1],同年9月,基于慕課的概念,加拿大Stephen Downes和George Siemens開設了首門慕課: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 Online Course(CCK08)[2],學生可以通過You Tube、Twitter等社會性軟件開展學習[3]。慕課是一種基于網絡開放學習資源和學習對象的課程,課程是在線開放的,當參與者達到一定規模后,這種學習形式將會更加有效。慕課因其在在線教育中的新嘗試,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迅速在國內外興起。
目前慕課呈現出以下幾個特征:
1. 課程開放。課程理念是開放的,任何學習者可以通過互聯網參與課程的學習,可以解決傳統教學中受時空限制的問題。
2. 課程規模大。課程建設的規模大,可以實現資源的開放互通;學習者的規模大,可以解決傳統教學中資源分配的問題。
3. 課程結構完整。課程學習的全過程可以在網絡上完成,能解決在線教育過程評價問題,并逐步與學分學位認證和就業推薦相聯系。
4. 多方位課程學習支持服務。課程提供在線的多方位學習支持服務,解決學習者之間交互、師生交互及學習評價等問題。
在此背景下,體育類院校也開始了慕課的建設和研究。本文針對目前體育類慕課在制作和研究的現狀,研究體育類慕課建設的策略及其作用,對提高體育類慕課的制作質量和應用效果有重要的意義。
二、研究現狀分析
目前體育類慕課建設的策略及其作用的研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體育類慕課及其平臺設計、體育類慕課應用模式與策略、體育類慕課應用效果。
(一)體育類慕課及其平臺設計研究
體育類慕課及其平臺設計主要包含慕課平臺和慕課程的設計。潘德倫等設計了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慕課平臺,包括教學機構管理及服務系統、教師授課系統、學習者選課及學習系統、運營后臺管理系統和媒資管理系統[4]。解決傳統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模式下師資力量不足、場地資金限制、課程設計松散、理論與實踐脫離等問題。符巍從教學的時間、學生的能力差異、反饋測試和課堂交流等方面設計了大學體育課程慕課設計的原則[5]。趙燕等使用微信公眾平臺與傳統課堂教學結合開展大學體育進行教學改革[6]。黃俊玉從教學設計和實踐教學線上交流設計兩個階段設計了高校慕課設計的基本步驟[7]。
(二)體育類慕課應用模式與策略研究
研究者設計翻轉課堂、在線學習理論下的慕課教學模式。張學海將慕課與翻轉課堂結合,針對在“互聯網+”背景下,大學體育課中“慕課+翻轉課堂”的應用模式進行研究[8]。朱嘉駿將慕課理念和高校體育教學相互融合,設計了體育教學鏈條模式,并對體育慕課教學提出針對性的應對策略[9]。王棟梅創新體育教學理念、更新體育教學內容、改革體育教學方式和做好體育教學考核提出高校實施慕課體育教學的方法[10]。張晶從更新理論課程教學內容、創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提出基于慕課的體育教育專業理論教學改革[11]。
(三)體育類慕課應用效果研究
研究者探討了體育類慕課對學校體育教學和社會體育教學的應用效果。徐俊英從“慕課的文本視覺構建”、“慕課的視覺資源超鏈接”和“慕課的動態視覺展示評估”等三個方面,探討了慕課如何通過構建正面的視覺形象的方式[12]。趙一品提出慕課對高校體育教育的促進作用包括慕課使體育教學結構更加完整、體育的信息化資源更加豐富、使學生對體育知識的獲取更加靈活、幫助了傳統體育項目的有效傳播[13]。
三、體育類慕課建設的策略
(一)突出體育技能和體育文化的學習支持服務
在慕課平臺中,強調學習支持服務,為學習者創設一個主動學習、協作學習的學習情境。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自定學習進度,主動發現問題并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在體育類慕課中,通過平臺的界面設計、學習資源建設、學習信息發布、問題互助解答、關注學習進度、后續訓練服務等方面突出體育技能、體育文化的學習服務支持。體育類的慕課授課教師和助教以協助的方式為學習者提供多種學習服務支持:
1. 平臺界面設計簡單清晰。注冊方式簡單明確,選課界面清晰簡潔,讓學習者可以方便的查找內容,迅速進入目的課程。
2. 學習資源建設標準統一制定。學習資源的形式保持一致,并配合詳細的文字說明和視頻指導,使學習者選擇課程后可以迅速掌握規則和方法,了解此慕課平臺的學習方式和其他支持服務功能,對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進度及相對應的活動了然于心。
3. 充分利用網絡設施,包括課程主頁、郵件、微信或者雨課堂預告課程進程,進行課后測試,布置作業,提出要求,或者在論壇組織課題,發帖進行討論和問題的跟進。學習中遇到的普遍性問題可由教師在慕課學習主頁以文字或視頻的方式給予解答。
4. 及時獲得學員學習信息,學習怠慢或有放棄傾向的學員,通過郵件或微信等方式給予提醒和鼓勵,或者在微信社區、網站小組中建立打卡機制,互相鼓勵,提高學員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5. 學習結束后,對體育技能訓練的指導不能停止,教師與要學員保持網絡聯系,不定時發布信息,可以舉辦線下學習見面會,促進學員面對面交流,方便信息的溝通和訓練技術的提升,促進體育技能從理論到實踐的轉變。
(二)動態發展的體育課程學習內容與多元化的體育學習互動
目前,在“開放共享”的理念指引下,慕課利用強大的網絡信息平臺和與時俱進的技術手段,為學員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反饋活動,打破了單一的教學模式。網絡平臺上有豐富的學習支持軟件,充實的學習內容,可以更好的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有助于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的可持續性和延展性[14]。另一方面,信息的迅速傳播及軟件的開發,也使慕課的內容隨課程進度而動態發展,與時俱進,比之一本書或教材的出版更加迅捷和廣泛。
1. 教師通過視頻或微信進行答疑和互動。教師篩選學員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歸納,統一在論壇或者微信群中進行答疑,對于典型問題可以整理成文字或視頻發布在慕課平臺上,或者配合公眾號進行解答,并進一步在原課程基礎上引申出更多內容。
2. 針對個體體育發展水平的差異性師生互動。除了以上提出的一對多的集中答疑,教師還可以每隔一段時間,比如每2周或每學完一個章節之后,進行論壇或微信在線的實時交流互動,從而解決個體體育發展水平的差異性問題。
3. 學員利用學習工具與學習材料互動。學員可以利用在線教材注釋軟件、石墨文檔等工具,對教材進行批注,分享在體育課程學習中對知識點的理解、感悟和疑惑,從而使得原本固定的教材向更廣、更深處持續發展,既方便學員回顧學習內容、啟發后續學員,也可以幫助教師進行教材的修改和編撰。
4. 以體育虛擬訓練技術為基礎的學習互動。在慕課網絡平臺中穿插內嵌式課程測試、課后練習、階段性考試,并對問題及時反饋與詳解,充分體現學員與課程材料的互動。為提高慕課的學習效果,可以利用體育訓練的虛擬技術,配合虛擬運動產品,設置體育游戲,豐富學習內容,使學習過程有趣并促進理論向實踐的轉變,增加慕課平臺的交互活動,使其更具社會性、實踐性,利于學習的深入和知識的應用,改變其它慕課完成率的現象[15]。
5. 體育技能學習共同體的生生互動。學員除了利用平臺進行第一課堂的互動,還可以自發應用慕課平臺及社交軟件組成學習共同體,進行第二課堂的互動,分享體育學習心得,分享體育訓練體會。
(三)建設體育類慕課教師團隊
1. 建設體育類慕課的制作團隊
在體育類慕課的制作與教學中,體育教師不再是單一的傳統教師,而會更加專業化、多元化、職業化。教師團隊可以包括主講老師、助教、輔導員、教練員,甚至還包括指導專家教授、導演、課件制作專家、電教專家、舞美設計師、軟件工程師等。整個體育慕課在各團員的通力協助下,共同打造一個成功且有效的教學課程。
2. 建設體育類慕課的授課團隊
慕課使體育的教育學發生了變化。改變了原有的體育課堂模式,改變了原有體育教學的師生關系,改變了原有體育課程的評價管理模式。
首先,慕課改變了原有的體育課堂模式,教師團隊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慕課使課堂拓展到課內和課外,教師需要掌握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做好相應的教學設計。學生在課外學習時,教師需要掌握在線異步教學和在線同步教學的方法。在課堂上,教師需要掌握利用慕課資源開展學習課堂教學的方法。
其次,慕課改變了原有體育教學的師生關系,組成了新型的教師團隊與學生關系。教師角色從傳統的側重知識和技術的傳授,轉為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的傳授。
最后,慕課改變了原有體育課程的評價管理模式。慕課帶來了全新的體育教學模式,同時也改變了評價與質量管理方法。比如學習認定、學分認證、考試模式、評價手段。同時對體育類慕課教師團隊有更高的能力要求,對教學質量的認定、教學效果的評價也會產生改變,從而影響體育慕課的教學設計、組織、應用和推廣等。
(四)全面及時的體育類慕課學習評價和反饋
體育類慕課學習評價考核由教師團隊和學習同伴共同評價,其評價的內容包括體育知識內嵌式測試、課后達標測試、技能競技型期末考試等。考核合格的學習者可以獲得課程開設學校提供的證書。
1. 內嵌式測試課程知識點。慕課的課程視頻中加入內嵌式測試題,在課程中跳出測試題,不作答就不繼續播放。測試題以剛剛學過的知識點為主,幫助學員集中注意力,回顧學習內容,掌握關鍵知識點。
2. 課后達標測試。課程結束后進行達標測試,以客觀題為主,主觀題為輔,慕課平臺上傳測試數據,通過軟件統計測試結果,及時了解學習效果,獲得學習反饋。平時進行階段性訓練及完成作業,并采用教師監督及學習小組互助的模式幫助學員鞏固課程內容,加深理解。
3. 技能競技型期末考試。競技型測試在一個固定的時間進行考試,可以是小型的競賽或者團體測試。完成慕課課程并通過考試的學習者,可以獲得相應的證書,體育類慕課可以以獎章的形式頒發證書。
四、體育類慕課的作用探討
(一)體育類慕課對體育教學的影響作用
1. 體育院校的社會屬性再造
慕課的網絡化系統體現了教育信息技術開源和分布兩個核心。慕課使得大學教育的社會化職能和作用將越發凸顯。體育院校的體育教學通過慕課向社會大眾開放傳播,推動全民運動,促進全民健康。慕課讓體育教育網絡化、平民化,使體育教育的社會屬性發生變革,打破了大學的圍墻,拓寬了大學的社會職能,增大了體育人才的培養范圍,對傳統的大學體育教育產業產生深遠的影響[16]。
2. 體育類教師角色再造
課堂教學的教師往往是一個人開展教學活動,包括課件準備、設備控制等工作。但在慕課中由教師團隊完成課程的設計、制作和教學。教師團隊的各個成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完成課程的啟動、課程設計、課程教學、術科訓練等工作。在體育類慕課教師團隊的共同作用下,發揮各自的特點,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3. 體育類課程模式再造
中國高校的體育課程大部分由本校教師面對面授課。但由于高校教學規模的擴大,非體育院校的師資、課程資源出現不均衡問題。通過體育院校建設優質體育類慕課,可以解決體育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引入體育高校的慕課,學生通過慕課學習和課堂學習相結合,安排輔導教師指導、組織考試,給通過考核的學生授予學分。例如,由廣州體育學院牽頭,聯合廣州地區的高校,組織成立體育慕課資源共享管理委員會,促進各高校優質體育課程向其它高校開放,使得其他高校的學生通過網絡同步上課,實現資源共享。更可以利用慕課的形式開展高校聯合課程,集中優勢,實現“體育課程共同體”,開展區域體育教研、共同教學模式。
4. 體育教學管理方式再造
教育大數據成為影響教育管理、教學創新和學生個性化培養的重要技術。通過前沿技術分析體育教育數據,從學員的多模態海量數據中總結出學習模式、行為規律和情感發展特點,促進教育向智能化、個性化和高效率發展。
此外,慕課平臺中的數據還可以結合學生的體檢數據、體質測試、運動數據、餐飲數據等,并將其作為體育大數據的一部分,與其他科研部門合作,進行數據的分析和應用,實現對學員的精細化管理,甚至服務于社會,起到科研作用并取得經濟效益。
(二)體育類慕課對推動全民運動的作用
1. 體育類慕課使大眾運動有了更科學的指導
體育類慕課帶來體育教育的變革和重組,使大學沒有了邊界,加強了大學體育教育的社會組織與社會服務的功能。體育類慕課因具備豐富的公共資源與便捷的教學服務,成為促進全民健身的理想方式。依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提高全民身體素質,促進健康生活方式[17],因此科學的健身指導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全民健身的科學指導所面對的每個學員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能力各有差異,學員信息更是海量的、多元化的,除了在校生外,還有廣大的社會成員,因此,僅僅依靠傳統的學校教育無法實現全民普及,而依托各高校專家團隊的體育慕課這個開放資源的利用,使得全民健身的科學指導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化、便捷化和科學化,更好的促進健康中國的目標實現。
2. 與體育機構合作推出體育類慕課促進全民健身
慕課是促進高校合作、整合社會資源的優質途徑。體育類慕課與社會體育機構,如與健身機構、體育俱樂部合作,利用其網絡開放平臺的優質資源、先進技術和教學活動,建立起運動流暢、方便快捷、管理標準和科學系統的教學平臺,為學生和社會工作者提供支持服務、為企業搭建平臺、塑造品牌和市場營銷,創建與社會廣泛聯系的戰略聯盟,建立起科研和市場共同體,從而形成一個運轉良好的教學平臺,在整合社會各豐富資源的基礎上,為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2030”的目標做出貢獻。
五、結束語
體育類課程的教學與其他課程的教學存在較大的差異,其課程組織、技能訓練和評價方法都有不同,因此體育類慕課的建設與其他課程慕課的建設也有其獨特的地方。本研究從學習支持服務、課程學習內容、學習互動、教師團隊、學習評價和反饋等方面提出了建設策略,以更好地發回體育類慕課的作用。體育類慕課的發展除了影響高校體育教學以外,也會對社會體育產生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Cormier D. Rhizomatic Education: Community as Curriculum[J]. Innovate Journal of Online Education, 2008,4(5):6.
[2]Jenny Mackness, Roy Williams. The Ideals and Reality of Participating in a MOOC[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ed Learning, 2010.
[3]李青,王濤.MOOC:一種基于連通主義的巨型開放課程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2012(3):32-38.
[4]潘德倫,冀雋.基于慕課模式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教學平臺設計[J].運動,2016(16):80-82.
[5]符巍.試論慕課(MOOC)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5):138-139.
[6]趙燕,黃海峰,盧三妹.基于慕課的微信平臺在大學體育課程中應用的實驗設計[J].運動,2016(11):46+131.
[7]黃俊玉.慕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3):88-94.
[8]張學海.大學體育教學中應用“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7(4):114-117.
[9]朱嘉駿.基于慕課理念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探索[J].嘉應學院學報,2017(11):97-100.
[10]王棟梅.高校實施慕課體育教學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115-116.
[11]張晶.基于慕課的體育教育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63-65+87.
[12]徐俊英.慕課對大學生體育視覺形象的建構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12):163-164.
[13]趙一品.慕課對現代高校體育教育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7(25):229-230.
[14]Chauhan J, Taneja S, Goel A. Enhancing MOOC with Augmented Reality, Adaptive Learning and Gamification[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ocs. IEEE, 2016.
[15]袁圣敏,彭淳,王曼,等.MOOC中體育教學的進展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5(8):678-680.
[16]陳堅偉.MOOC時代中國高校體育在線課程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41(3):109-114.
[17]曾釗,劉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R].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6-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