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嘉旋 顧顏婷


摘 要:日本玄關文化的根源是中國禪宗文化,它在日本傳統精神文化影響下傳承、發展成獨特的文化特性。本文從研究日本玄關文化的演變過程和精神內涵出發,對日本玄關文化演變發展進行經驗總結,并思考日本玄關文化演變給中國傳統玄關文化發展帶來的啟示及其今后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日本玄關文化;禪宗文化;傳承發展;中國玄關文化
1 玄關的概念
“玄關”一詞源于中國文化中的道教思想,“夫玄關者,至玄至妙之機關也”,指學佛、學道之人追求真理,進入“玄妙境界的關門”(李道純《中和集卷之三》)。道教煉丹術的內丹思想認為,玄關是體內之氣繞巡全身時最先通過的地方。在唐朝時,“玄關”指大門、門戶。后來,“玄關”才發展為指建筑物入口處的空間。
自古以來,日本人就追求一種與自然協調一體的生活環境,認為“睿智就在自然之中”,而人們都要汲取這種智慧來生存。這種科學的自然觀也體現在日本傳統住宅建筑、園林等設計中。住宅的內部居住結構與外部自然環境密不可分,而玄關就是內部空間連接外界環境的關鍵,它既是住宅建筑的入口,也是人與人之間的社交空間和交流空間。
2 玄關文化在日本的發展歷程
2.1 玄關文化在日本發展的第一階段
在日本的古代(公元3世紀—1185年),中國文化(尤其是唐朝文化)對日本古代影響深遠,玄關文化也在日本發展起來。寢殿式建筑中的中門廊被認為是住宅玄關的前身。[1]這一時期,日本就像一個文化大熔爐,對于外來文化處于吸收、模仿、消化、融合的階段,而日本玄關文化也依舊延續從古代中國傳入的內容,還沒有完全形成自身獨特的文化內涵。
傳統玄關的功能與結構都較為簡單樸實(如圖1)。來訪者先到一個過渡的空間,將鞋子放在臺階的第一層,然后進入一個圍合的區域,再從這里進入房屋內部。人們將玄關的空間視作由室外進入室內的緩沖之地,既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藏”的精神,也代表了來訪者與主人相互間的尊重。
2.2 玄關文化在日本發展的第二階段
鐮倉時代早期的動蕩促生了佛教教派,同時日本僧人也去中國學習禪宗文化,并在鐮倉時代后期將禪宗文化帶回日本。[2]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禪宗寺院,禪宗寺院里通往方丈居室的門被人們稱作玄關。[2]
在室町時代(1333—1573年),禪宗文化吸引了武士階級,并在武士和庶民之間興起。禪宗文化的發展促進了一種新的建筑風格——書院風格的出現。這種書院風格建筑在上層武士官吏的宅邸中很常見。由于室町時代的許多足利幕府將軍在退休后都成為僧侶,他們的將軍府邸都采用了寺廟生活區的基本設計概念,并且通常會設置一個書院風格的房間,用于招待客人或用作書房。[1]這一階段的玄關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指武士宅邸正門的入口,也指公卿貴族宅邸的、不允許??寇囻R的出入口。[2]
在安土桃山時代(1573—1600年),數寄屋風格開始出現。數寄屋風格是書院風格與茶室技巧相融合的產物,它強調天然材料和精簡的結構構件的使用,更能適應日本人質樸的日常生活氛圍。例如,建筑桿件上會保留樹皮的原始狀態,以營造輕松的建筑氛圍。與此同時,數寄屋風格仍保留了書院風格的比例美學和優雅特質。[1]因此,可以說數寄屋風格蘊含了日本傳統文化的精髓,也對日本早期住宅建筑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今日本京都吉田山腳下的吉田山莊就是數寄屋風格建筑的代表案例之一(如圖2)。吉田山莊的每個構件都運用傳統連接方式,未使用一釘一鉚,其裝飾圖案采用了皇室菊花設計,天然木材的使用更代表了日本人崇尚自然的自由精神。
在江戶幕府時代(1600—1868年),都市中負責管理片區的基層官吏“町名主”也被叫作“玄關”,因為普通民眾是不可以建造玄關的,只有“町名主”才有權建造和使用玄關,[3]并且他們把玄關作為處理町內事務的場所,[4]即承擔了現在基層法院的職能。“町名主”是由商人擔任的,他們擁有一定的司法權和其他特權。[5]由此可見,這時的玄關是一種身份等級制度的象征,代表著權勢和地位。[4]
該階段日本的玄關文化被深深地打上了封建社會的烙印,是統治階級社會地位的象征。自此“玄關”也被賦予了新的政治和文化內涵,從建筑結構上的功用轉向成為一種社會地位的物質表達。
2.3 玄關文化在日本發展的第三階段
19世紀末,隨著江戶幕府統治的滅亡,新建立的明治政府開始了明治維新。從此,玄關的使用不再是統治階級的特權,平民也可以自由建造,玄關逐漸轉向平民化。玄關文化在這一時期還發展出了新的形式——內玄關。內玄關是在某個室內的門內用壁板圍成的一個空間,與正門玄關同時存在于住宅建筑中。但內外玄關的使用有身份之別,這也反映了日本家族內部存在封建等級制度殘余。
2.4 玄關文化在日本發展的第四階段
這一階段,玄關的范圍也發生了變化:它不僅可以指住宅的出入口,各種建筑物的出入口也都可以叫作玄關。玄關的概念逐漸泛化、多樣化,這從側面說明玄關文化擺脫了政治的束縛,日本的政治和文化在向自由化、民主化進一步發展。
3 日本玄關文化演變發展的經驗總結
3.1 穩固的文化根基
日本玄關文化的根基是建立在中國禪宗文化之上的,在經歷了歷史和本土文化的洗禮后,日本玄關最終形成了成熟穩定的發展局面。無論是中國傳統文化,還是日本本土文化,都對日本玄關的演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自中國佛教傳入日本后,日本受到禪宗的影響體現在許多方面,玄關文化也包含在內。禪宗追求的是達到超然物外的境界,是擺脫世間的一切糾葛,從生命的苦海中求得解脫,最終達到“虛空”“寂滅”的境界。[6]禪宗思想熏陶著日本人的心境,并且自然融入住宅建筑的設計之中,從而形成了日本獨特的文化特征,即玄關一直保留著其本初的文化內涵——追求真理最先經過的地方。[7]因此,玄關一直被視為一方“神圣凈地”,并占有重要地位。[8]
日本本土文化在玄關文化發展中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由于禪對“空”“寂”“滅”的追求和原始神道樸素的自然本位思想的影響,日本人具有“崇尚自然”和“人與自然共生”的自然觀,并且崇尚以禪的精神去否定世俗物質之美,以“本來無一物”的思想在自然中參悟人生,發現自然中真正的美。他們相信智慧存在于自然之中,能夠通過追求自然之美來達到禪的理想境界。[9]因此,日本傳統住宅建筑基本上是沒有墻壁的、全開放式的。[10]住宅建筑與自然渾然一體、協調共生是日本人追求的自然觀的物質表達。而玄關作為住宅內部空間與外部環境的交界之地,更被視作一個神圣的、不可或缺的區域。這就是玄關在日本歷史文化的發展進程中不可忽略的原因之一,它體現的是日本人的精神信仰和日本獨特的文化內涵。
3.2 “一無所有中蘊含所有”的思想方法
日本對于外來文化采取“一無所有中蘊含所有”的態度,將它們吸收融合,最終回歸到萬物本性,并發展成為一種自己獨特的文化特性。[11]
縱觀玄關文化在日本發展的歷史進程,這是一個從“無”到“有”再到“歸零”的過程?!靶P”的概念從一開始由中國禪宗文化傳入日本,逐漸發展成為權勢地位的象征,但最終又回歸到“玄關”本初的含義,簡單,純粹。由此可見,只有摒棄那些煩冗的制度約束,才能更貼近追求自然的真諦。
日本是一個文化大熔爐,但對于東西方的外來文化,它沒有選擇全盤照搬,而是融合了自己民族的文化精神、審美觀念,從而在風格上表現出含蓄內斂、樸實簡單、崇尚自然、專注本質等特征。日本玄關文化逐漸“歸零”的過程,也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使玄關至純至簡,具有完全的日本文化內涵。
4 給中國傳統玄關文化發展帶來的啟示
4.1 “大道至簡”的精神
日本人的文化信仰體現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日本人崇尚自然哲理,享受大自然的睿智,因此他們追求親近自然的生活環境。當“快時尚”和“外來文化”進入人們的視野時,我們容易出現文化信仰、文化自信的缺失等現象。要想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玄關文化,人們首先應當樹立堅定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保持理性思考;應當保留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而不能一味否定。
中國傳統玄關文化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主客體相互依存”等思想,其中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之美,是有與無、實與虛的關系。中國玄關文化遵循的美學法則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作為室內空間的一部分,玄關對室內空間有鋪陳、烘托的作用;另一方面,作為室內空間與外界環境的交界,玄關是由外部進入住宅的第一道風景,室內的風景都被掩藏在玄關之后。[12]這既表達了客人對主人的尊重,也體現了主人對客人的尊敬。除此之外,玄關的布置也能體現主人的審美和文化需求。因此,玄關作為一塊室內與室外環境的緩沖之地,在住宅結構中具有重要作用。
正所謂“大道至簡”,中國傳統玄關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應該保留禪宗思想的精髓,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即注重禮節,主張含蓄、樸實、內斂、嚴謹,既有“藏”的精神,亦賦“含蓄之美”。
4.2 創新思想的運用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斯托克斯曾指出,創造力更適合被認為是一種心態,而不是一種天生的能力——局限能使我們更具創造性。中國傳統玄關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缺乏的正是創新精神,而且是在限制條件下仍堅持的創新。
創新,不代表需要抹去歷史的痕跡,也不代表需要增添煩冗復雜的形式或結構。創新的意義在于讓人們重新思考一個事物所擁有的文化內涵,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塑造。當一個新的狀態被成功塑造出來時,無論是增或是減,創新精神已經包含在其中。而面對玄關的創新,人們往往會遇到許多局限,包括材料的局限、空間的局限[13]、功能的局限……中國傳統玄關文化要想更好地發展下去,就不能選擇規避這些局限,而是要在這些限制條件下大膽地創新。玄關的設計可以從材料、功能、環境等方面入手,如設計兼具儲藏功能的玄關結構、創造光與影的協調、使用環保材料、優化燈光效果等。[14]玄關的創新設計應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良好基礎上,探尋玄關文化的發展空間,從而完善中國傳統玄關文化體系。
4.3 玄關文化的現代化表達
玄關文化的創新設計不僅可以從材料、結構等方面著手考慮,為了適應人們現代化的生活方式,還可以將現代化元素與傳統玄關形式結合,賦予玄關新的表現力。
智能化設計和交互設計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流,[15]例如,在玄關設計中配備智能燈光系統,既可以自動感應人的動線來調整燈的開和關,也可以遠程遙控無線控制玄關的燈光,方便住戶的生活;配備智能安全系統,設置紅外感知器、煙霧報警器等安全警報裝置,從而保證住戶的安全;配備智能充電系統,可供電子設備無線充電等。[16]這些現代化手段實現了人、機器、產品、系統之間的智能交互,能為人們提供安全、便捷、舒適的家居環境,創建高效的住宅設施與日常生活狀態。家居智能化的進步是玄關文化發展的助燃劑,既便利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豐富了中國傳統玄關的文化內涵。[17]中國傳統玄關文化的發展見證的不僅是民族文化的傳承,更是時代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大衛·揚,美智子·揚(加).日本建筑的藝術[M].王沖,譯.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9:78,80,96,140-147,159.
[2] 閆金鐘.試論玄關文化在日本的傳承和發展[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3(04):98-99+148.
[3] 尚學圖書.國語大辭典[M].小學館發行,1983:852.
[4] 新村出.廣詞苑(第5版)[M].巖波書店,1998:823.
[5] 婁貴書.日本封建時代的地方自治權[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2):45.
[6] 雷凡,李曉峰.沖擊與融合——中日建筑文化發展歷程之對照[J].華中建筑,2002(03):1-3.
[7] 周瑩,趙寅.中國家具設計中的禪宗思想影響初探[J].美術觀察,2017(05):127-128.
[8] 匡富春,吳智慧.禪宗思想與日本家具設計[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2(04):11-13.
[9] 劉志杰,盛海濤.淺談中日傳統建筑文化[J].長安大學學報(建筑與環境科學版),2004(01):40-43+50.
[10] 張春愛.由日本住宅看日本文化[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0,33(02):133-135.
[11] 張嘉靖,閆小星,彭文文.淺析無印良品家具中的侘寂文化[J].藝術科技,2019,32(09):69.
[12] 王輝.中國傳統文化對玄關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1(12):90.
[13] 冷超霞,周橙旻,張雨豪.小戶型收納式家具的設計創新方法研究用[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26(08):30-31.
[14] 楊童,閆小星,彭文文.色彩與光影在家居設計布景中所蘊含的聯系[J].藝術科技,2019,32(09):39.
[15] 熊先青,吳智慧.家居產業智能制造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林業工程學報,2018,3(06):11-18.
[16] 吳智慧,張雪穎,徐偉,詹先旭,方露,楊勇.智能家具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林產工業,2017,44(05):5-8+13.
[17] 吳智慧.基于宜居生活的智能家具與智能家居[J].輕工標準與質量,2019(05):21-22.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基于傳統文化傳承的日式現代玄關設計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9NFUSPITP0848
作者簡介:孫嘉旋(2000—),女,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家具設計與工程。
通訊作者:顧顏婷(1983—),女,研究生,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家具設計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