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萍
摘? ?要:以口腔種植病例為導向進行知識學習,探討該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遴選臨床中典型口腔種植案例,由教師進行口腔種植學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引導學生對遴選口腔種植案例進行討論、查閱資料和問題分析,比較教學效果的差異性。兩組學生口腔種植學知識測試成績、病歷書寫和分析評分之間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數學生認為真實的口腔種植病例轉入課堂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課堂參與度明顯提高,知識點記憶扎實,邏輯分析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升。以種植病例為導向的口腔教學方法可獲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與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相比,更應得到推廣應用。
關鍵詞:口腔種植病例? 教學效果? 口腔種植學
近年來,口腔的新興學科——口腔種植學迅速發展。因該學科起步較晚,雖然在臨床操作技術上不斷提高與完善,但教學不能與技術發展形成理想銜接,目前我國尚未出版統一的種植學教材,內容被分解到口腔外科學和口腔修復學的內容中進行學習,學生不易梳理和建立口腔種植學系統的認知。目前傳統填鴨式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思考和分析,加大了學生對口腔種植學全面認知的難度。為提高口腔種植學的教學效果和學生臨床思辨能力的建立,只有完善課程體系、轉變教學理念、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得到全面發展[1]。為此設計口腔種植病例為導向的教學法,探討該教學法的應用效果,為學習質量提升提供一條有效路徑。
1? 研究對象
隨機選擇我校2017級口腔醫學專業9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組學生45名,男生23人,女生22人;年齡19~21歲,中位年齡20歲;對照組學生45名,男生21人,女生24人;年齡20~21歲,中位年齡20.5歲。兩組學生一般資料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兩組學生分別編班,對研究組45名學生以口腔種植病例為導向的教學法進行口腔種植學學習,對照組45名學生傳統課堂講授式進行口腔種植學學習,一個學期學習后,對全部學生進行口腔種植學知識測試,種植患者病史采集、病歷書寫和病情分析。教師對學生測試成績和病例分析進行評分,并對學生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教學效果評價[2]。
2.1 口腔種植教學案例
從我校附屬醫院口腔科篩選、整理典型的口腔種植病例,要求病例所涉及到的專科知識包括學生所應該掌握的口腔種植基礎理論知識,同時涵蓋法律、心理和社會學等方面的相關知識,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教育[3]。
收集的病例主要包括單顆牙齒缺失、多顆牙齒缺失和全口牙齒缺失,病例中所涉及的相關學習知識主要包括與口腔種植手術相關的口腔解剖和病理基礎、與口腔種植相關的輔助檢驗和檢查、種植義齒設計、生物力學原則、種植手術操作原則和種植并發癥等。
2.2 教學過程
學生課前先進行口腔種植學相關知識的查閱,課上由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方式討論、分享知識點,教師梳理完成正確口腔種植學理論知識的講解,在課上引導學生對口腔種植案例進行討論、查閱資料和問題分析的方式,病例教學貫穿于患者就診、種植手術前、種植手術中和種植手術后的整個治療過程。通過種植知識查閱、種植知識理解、發現病例問題、解決病例問題和鞏固種植知識掌握等環節,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樂于學習,并將所學種植理論知識聯系真實案例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進行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 教學效果評價
教學過程持續1個學期(4個月),學期末對全部學生進行口腔種植學知識試卷測試,全部為單項選擇題,滿分為100分。
學生臨床思辨能力和操作能力測定以對種植患者病史采集、病歷書寫和病情分析3種方式進行,教師對學生病歷書寫和分析進行評分。
為了更好地了解種植病例為導向的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我們設置了學生對教學滿意度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學習興趣、學習效率、理論知識掌握、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和整體滿意度等。
2.4 病例導向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要求
在種植病例導向下的教學模式中,是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主要起到引導作用,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去主動思考、善于總結,教學效果也會更加理想[4]。而對于一小部分由于基礎知識掌握比較薄弱、學習態度表現消極的學生,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在后面的教學中要適當增加前期準備工作,督促學生預習,關注他們的學習狀態,如果需要還可以組成互助小組,可以增加學生交流的機會、鍛煉的機會、表現的機會,減輕這一小部分學生的學生負擔,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2.5 統計方法
兩組學生口腔種植學知識測試成績、病歷書寫和分析評分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教學滿意度調查采用構成比表示,分別用t檢驗和卡方檢驗比較兩組均數和教學滿意度之間的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通過對口腔種植病例導向下教學模式的研討和分析,我們在口腔種植學授課中進行了口腔種植病例導向教學法實踐,并且對全體參與研究的學生做了口腔種植學的教學效果評價。
3.1 口腔種植學知識測試成績的比較
應用口腔種植病例導向教學模式教學后,學生理論知識掌握能力明顯提升,口腔種植學知識測試平均成績為(92.5±18.4)分;而傳統授課學生口腔種植學知識測試平均成績為(81.8±16.1)分,種植病例導向教學后,學生理論測試成績明顯提高(P<0.05)。
3.2 病歷書寫和分析評分比較
應用口腔種植病例導向教學模式教學后,學生對種植患者病史采集、病歷書寫和病情分析等測試平均成績為(96.4±15.3)分;而傳統授課學生對種植患者病史采集、病歷書寫和病情分析等測試平均成績為(71.6±14.2)分,種植病例導向教學后學生臨床思辨能力和操作能力明顯提高(P<0.05)。
3.3 教學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構分析
應用口腔種植病例導向教學模式教學后,93%學生認為該教學方法能提高學習興趣,能調動學生學習熱情;98%學生學習效率相比傳統教學有了大幅度上升;95%學生認為在課堂上能和老師積極互動,課堂氛圍更輕松,更加喜歡這種教學模式;96%學生認為通過對一些真實病例的分析探討和老師的詳盡講解,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會更加容易。96%學生對應用口腔種植病例導向教學模式表示滿意,傳統教學學生對教學滿意度僅為52%,種植病例導向教學的學生滿意度明顯增高(P<0.05)。
4? 討論
口腔種植學是一門多學科相互交叉的臨床學科,口腔種植臨床工作起步較晚,相應的口腔種植教學事業也起步較晚、發展緩慢,傳統“灌輸式”的教學輔助計算機多媒體教學中,教師是主體,課堂上傳達的信息量大而且集中,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學生忙于機械記憶,很難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5]。
以口腔種植病例為引導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從真實病例入手,充分熟悉整個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教師負責引導,讓學生自己針對病例制定一系列的診療計劃,這種半開放式的教學能開發學生們的發散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各個步驟都需要學生自己去思考、研究,對學生以后工作后的實際操作起到了很好的鍛煉作用,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6]。
總之,以口腔種植病例為引導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方面優于傳統填鴨式教學,適合各類醫學院校進行初步嘗試,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錢明波,鄒德榮.口腔種植臨床教學模式改革新思路[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5,25(6):448-450.
[2] 王方,范震,王佐林.“以病例為引導”的教學法在口腔種植學教學中的應用[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3,23(4):302-304.
[3] 呂繩漪,陳明,張振庭.口腔種植臨床教學中的醫患關系處理思考[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6,2(2):71-74.
[4] 吳明月.“基于病例”教學法在口腔種植學教學中的應用[J].合肥學院學報,2018,35(2):133-136.
[5] 白石.口腔種植學教育中循證醫學思維的培養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23(4):44.
[6] 王晗.“以病例為引導”的教學法在口腔種植學教學中的應用[J].經濟師,2019,2(2):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