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雨葦 羅歡
摘 要:新時代的大學生,作為社會文明傳播者和建設者,具備禮儀修養至關重要,禮儀修養的養成成為了不可缺失的問題。文章調查宿遷學院大學生學習禮儀修養的情況,對大學生禮儀修養的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并針對如何提升大學生禮儀修養提出解決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禮儀修養;現狀;原因分析;重要性;途徑
禮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標簽,作為“禮儀之邦”禮儀修養是日常生活中的潤滑劑,禮儀修養可以使周圍人得到美好的環境和身心,同時反作用于我們自己。大學生屬于高知識、高素質群體,體現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學習禮儀、懂得禮儀、使用禮儀,并將禮儀修養的文化傳播給他人可以促進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
一、大學生禮儀修養現狀與原因分析
當代大學生對于禮儀修養的學習雖有進步,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為了深入探析其中的不足,采取問卷的形式進行抽樣調查以及觀察法。采用概率抽樣中的分層抽樣降低抽樣誤差,以專業進行分層,再從各層次中隨機抽取男生女生各50人,共發放問卷300份進行調查。在2019年5月份至7月期間,調查樣本分布于學校各學院文、理、工類的學生。本次所發放的紙質問卷回收292份,回收率97.9%。問卷以是否選修或自學禮儀修養、對于禮儀修養的興趣度、身邊同學的禮儀修養以及可接受的禮儀修養教育的形式為主要內容。通過此次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在禮儀修養方面的進步和仍需要改善的地方。
(一)在多年的禮儀修養教育下,大學生禮儀存在值得肯定的地方
愛護綠水青山。在此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學生的環保意識得到提高,愛護身邊的環境成為每個人的責任。接受調查的同學平均每人參加植樹造林,校內外保護環境的志愿活動1.9次,人人參加,積極參與成為禮儀修養教育帶來的好影響。充分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尊重師長。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是作為當代大學生必須遵守的禮儀道德,隨著我國大學生禮儀修養作為通識課程的開展,潛移默化改變了以往師生的緊張關系,也使課堂的氛圍更加融洽,師生交流更加頻繁,學術氛圍愈發濃厚。
文明用語增多。通過觀察,在平時同學上下課,食堂用餐等日常學習生活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同學在與他人交流時使用文明用語。例如:“請、您好、謝謝”等。大學生在面對打飯的阿姨,學校的修理師傅時都能做到禮貌的接人待物,這不僅提升了大學生自身形象,也培養了自身的平等職業觀。
(二)大學生禮儀修養存在的問題
(1)拘泥書本,缺少實踐。首先,當我們查詢圖書館借閱情況時,發現以禮儀為詞條檢索出來的書目借閱數量遠低于其他類別書籍。其次,在問卷調查中我們也得知同學們學習禮儀的途徑主要是家庭與學校,主要方式是家長老師的言傳身教,而自學的禮儀知識大多來源于相關書籍,缺少書本以外的實踐,許多同學只是知曉禮儀的概念,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不能正確使用出來。
(2)理工科同學興趣度較低。在問卷調查中,我們用人文社科男生數據與理工科男生數據進行對比發現理工科男生對于學習禮儀修養更加不感興趣,于是控制變量,制作出理工科男生與理工科女生的數據,通過Pearson卡方檢驗,得出Sig值為0.00小于0.05,故得出在專業一定時,性別對禮儀修養興趣度影響較大,女生在禮儀修養的興趣度大于男生。在性別一致時,人文社科類同學對禮儀修養的興趣度高于理工科的同學。所以,理工科的同學在禮儀修養方面會有所欠缺。尤其是在現行教育牽制下,他們更加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對于禮儀修養缺乏興趣。
(3)課程設計緊密擠壓禮儀課程。雖然學校在大二開設過禮儀修養這門課程,但是由于課程設計和教學計劃而被壓縮,所以在禮儀修養方面仍然是缺口。大學生將許多精力投入在專業知識上,忽視了禮儀修養的重要性。
二、當代大學生提升禮儀修養的重要性
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曾說:“禮貌和必要的禮節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和人際矛盾的緩沖器。”這同孔子的“禮之用,和為貴”的思想是相通的。禮儀是為了維系和發展人際關系而產生的,它貫穿于整個人類社會過程中,反映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標志著人類生活擺脫了野蠻和愚昧,是人類社會精神文明的表現。所以學習禮儀修養對個人素質的提高,社會價值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現代社會愈發重視專業技能突出并且禮儀修養高的人才。加強禮儀方面的修養,有利于大學生在邁入工作崗位前提高綜合素質。首先,大學生擁有先進的知識技能,這成為其發展的推動力。其次,在與外界環境的接觸中禮儀修養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沖突,起到潤滑劑的作用。最后,只有將專業知識與自身修養相結合,在人際交往中得到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的尊重需要才能實現上層次的自我實現需要,利用專業技術為社會創造價值。
(二)有利于大學生交際能力的提升
我們在問卷調查中,發現有21.23%的同學認為自己缺乏良好的社交能力,有24.31%的同學對于如何使用所學禮儀知識與他人交流表示困難。學習禮儀修養,將所學化為所用才提升自己的交際能力,這不僅有利于改善同學關系,師生關系,更有利于大學生的成人成才。從外部看,大學生對于社會交際知曉不多,社會與學校尚未建立完備的信息交流平臺,導致信息不對稱。從內部看,大學生的知識來源大多來自于書本和網絡,缺少社會實踐的運用。
(三)有利于提升國民總體素質
大學生往往代表了一個時代的人,大學生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上層,代表了國家未來國民素質的高點,提升大學生的禮儀修養不僅僅是作用于大學生,更是作用于未來社會的發展和社會風氣的建設。
三、增強大學生禮儀修養的有效途徑
(一)“互聯網+禮儀”,線上線下相結合
將禮儀修養從傳統課堂帶入互聯網學習,通過網上學習、網上課堂、網上禮儀知識競賽等形式。在線下課堂的學習后,在線上進行作業答題。開發禮儀修養網絡課程,邀請禮儀修養領域的專家進行錄播與定期直播,緊抓熱點,做到實用性與時效性,突破禮儀修養刻板形象,讓當代大學生隨時隨地接觸禮儀、學習禮儀以及使用禮儀看待身邊的社會。在互聯網發展較早的美國,已經出現了成熟的網絡禮儀教育模式。
(二)三支柱并行,全方位提升
大學生離開家鄉,進入大學學習,并將邁入社會。從家庭禮儀教育的吃穿住行到學校禮儀修養的學習,再到社會中的與人交往開展工作。由此可見,禮儀并非單一的單位所能傳授的,它是一個綜合復雜的結合體。對于大學生來說,家庭、學校、社會構成的三支柱的體系,發揮各自的優勢,教授各自的禮儀。
(1)家庭方面,從血緣與傳承入手,通過長輩們的教誨,使我們懂得了如何接人待物。家庭成員禮儀是家庭成員在家庭生活中相互關系的行為規范與準則父母善待子女,晚輩孝敬長輩,父慈子孝,家庭關系更加親密。家庭中的禮儀修養教育往往是最直接也是影響最深的一環。
(2)學校方面,禮儀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型學科,除了理論講授之外,教師在教學中應強化其實踐性特點,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以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參與式學習模式,讓學生除了看、聽、記憶以外,更多的是進行有效的練習,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從文化領域,將禮儀修養列為課程并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
(3)社會方面,由于大學生還未完全踏入社會,對社會環境以及人員交往了解片面。所以,應該由家庭與學校共同努力,提供可及的社會實踐機會。大學生應該利用這些社會實踐學習體驗,對社會盡早的了解。只有讓三支柱共同發揮其作用,做到1+1+1>3的效果,才能更好的給予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高尚的禮儀修養,并使其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知行合一,增強內生動力
(1)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大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的禮儀修養,看到身邊好的禮儀修養時,要見賢思齊,當看到身邊同學出現不文明現象時,要自省并對其進行適當的提醒。從自身做起,提升自己和周圍人的禮儀修養程度,久而久之,在這樣的高素質的環境下,也會反作用于我們自身,利于自身的修養。
(2)飲水思源,勤儉節約。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當代大學生存在鋪張浪費,攀比等現象。而這種現在也是不利于禮儀形成,甚至會破壞原有的禮儀環境,所以當代大學生要培養環保意識,須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A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學習節儉的禮儀文化。
(3)退而結網,未雨綢繆。大學生在校園中中會遇到禮儀修養高尚的老師或者同學,我們總會感到落差,希望自己也成為一個充滿禮儀修養的人,而遲遲沒有行動。這導致當我們面對重要活動、交談、會議時做的很不得當。所以,禮儀修養就是給我們穿上一層雨衣,這讓我們在面對如暴雨般快節奏的時代的交往活動中,游刃有余,充分發揮出大學生的個人魅力。
四、結語
在當代大學生處于建國七十周年與全面深化改革時期, 社會發展需要專業能力強,禮儀修養高的綜合素質人才。禮儀是現代化文明的標志,是人類文化的結晶。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之余,努力提升自我禮儀修養,把握新時代所賦予的使命,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增強內生動力,改善外部環境,將所學轉化為所用,將書本禮儀轉化為行為舉止。不斷完善自身,也為將來邁入社會做鋪墊,既利于自己的成人成才,又利于國家的高速發展,建設屬于當代大學生的偉大復興中國夢。
參考文獻
[1] 寧勝克.大學生禮儀教程[M].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
[2] 李榮建.社交禮儀[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3] 舒怡.當代大學生禮儀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初探-以南昌師范學院為例[J].祖國,2016(20):141.
作者簡介:方雨葦(1998- ),女,漢族,江蘇常熟人,學生,本科,宿遷學院,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師范);羅歡(1998- ),男,漢族,江蘇興化人,本科,宿遷學院,研究方向:勞動與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