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建所 唐慶菊 程俊廷
摘要:在新工科建設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大背景下,文章科學分析了特種加工課程四個方面的機遇和挑戰,采取了凝練教學目標、制定“課堂教學目標完成情況記錄單”和優化課程考核體系等措施,經實踐,學生從思想上更加重視課堂,成績補考率由13.84%降至0,課程教學改革收到了實效,文章還對課程后續建設提出了強化教學反饋、增加課外拓展學習和提高課堂教學沉浸感等持續改進的設想,改革思路符合新工科建設的目標和要求。
關鍵詞:新工科;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特種加工;教學改革
特種加工課程作為黑龍江科技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和機械工藝技術兩個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課程的性質決定了其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教學傳統和模式,在新工科建設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大背景下,對照新工科建設的要求和標準,特種加工課程建設還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亟待探索切實有效的可行性改革思路,以符合新工科建設的目標和要求。
一、問題導向,精準定位
在新工科建設過程中,特種加工作為專業核心課程若想切實發揮其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須深化改革,不斷縮小與新標準和新要求的差距,努力提高育人質量。歸納起來本課程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學方法單一、滿堂灌等授課方式,學生被動接受,課堂互動性不好,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強。
(二)成績評定
一張考卷定終身的考核方式依然存在,課程學習期間沒有有效的監督、檢查,致使個別學生出現缺課、不能有效完成作業、出工不出力等現象。
(三)教學反饋
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學反饋途徑,任課教師難以掌握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轉化情況,導致任課教師不能持續改進教學。
(四)課程安排
課程開設在第七學期,與學生就業、考研、考公務員等相沖突,學生到課率不高。對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強。
二、深化改革,務求實效
(一)改革的措施
以新工科建設為契機,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深入貫徹OBE教育理念,筆者進行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改革,且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修訂大綱、凝練目標
課程教學大綱是課程的綱領性文件,大綱科學與否決定了教與學質量的高低。在新工科建設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大背景下,重新修訂了課程教學大綱,大綱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管理等6個方面提出了明確目標,并將授課內容與支撐目標進行科學劃分,為保證改革的科學性,聘請校內外多位專家對教學大綱進行充分論證,對專家提出的意見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采納,科學的頂層設計,為切實發揮專業核心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保障。
2.“課堂教學目標完成情況記錄單”實錄課堂
提前下發的記錄單使學生明確了當堂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專注度和參與度,學生課堂上的主動性增強,真正實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有利于教師更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效克服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得以明顯提高。
3.優化課程考核體系
科學合理的課程考核體系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專業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結合新要求,特種加工課程采用了試卷+作業+閱讀報告+課堂問答+實驗的考核形式,通過增加閱讀報告,學生了解了特種加工技術的前沿知識,擴大了知識面,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查閱專業文獻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取得的成效
三年來,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改革舉措,課程的教學狀況有了一定的改善,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學生重視課堂教學
制定并執行“課堂教學目標完成情況記錄單”,課前使學生明確教學目標,課上探究目標、當堂完成練習檢測目標,課后鞏固目標,盡管畢業班學生受就業、考研、考公務員等情況的沖擊和影響較大,但學生對課程學習的重視程度依然不減,到課率提高了5%,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顯著改善。
2.考核成績消滅不及格
機械13級159名學生,其中優秀7人,優秀率4.40%,不及格22人,不及格率13.84%;機械14級96名學生,其中優秀6人,優秀率6.25%,不及格人數1人,不及格率1.04%;機械15級114名學生,其中優秀6人,優秀率5.26%,不及格人數0人。縱觀三個年級學生課程考核成績不難發現,不及格學生數逐年減少,直到消滅不及格。
3.學生實踐能力明顯提升
在教學質量得以提高的同時,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有了較大的提升。在機器人大賽、無碳小車比賽、3D大賽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等各級各類素質教育大賽中有百余名學生獲得獎勵,多名學生以第一作者發表科研論文,有8名學生獲得國家獎學金,有5名學生獲得省三好學生榮譽稱號,機械14-4班白云峰同學創立科技公司,申請5項國家專利,利用自主研發的3D打印機打印作品與同學分享。
三、持續改進,鞏固效果
課程教學改革沒有完成時,持續改進永遠在路上。按照新工科建設的標準,特種加工課程下一步將從以下三個方面持續改進,不斷提高課程建設水平和育人質量。
(一)強化教學反饋,構建全閉環教學系統
為了充分了解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教學中要增加反饋環節,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QQ(微信)群交流、問卷星網絡調查等形式和途徑,廣開言路,了解學生的心聲。調查題目的設計要涉及課程支撐畢業要求的6個指標點,具備一定的開放性,使教學反饋全面、真實、有效。
(二)增加課外拓展學習
精品課網站、中國知網、專業論壇、實驗室等都是課外拓展的線上線下好場所。教師將源于生產實際的問題布置給學生,學生綜合運用相關知識進行分析,體現所學知識的價值,讓學生找到學習帶來的收獲感和成就感,體驗學習的樂趣。另一方面,通過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拓展實踐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提高課堂教學沉浸感
特種加工課程實踐性強,綜合應用聲光電磁等知識,結合課程特點,增加多媒體的聲光電等效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要充分利用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一切實踐教學機會,搜集企業現場特種加工視頻、圖片等,應用于教學實踐中,最大限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沉浸感,使理論教學不再枯燥乏味,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新工科建設為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全新機遇,為課程建設指明了方向,特種加工課程要科學定位,在現有的教學基礎上,主動尋找差距和不足,結合課程特點,努力尋求改革途徑,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中切實發揮專業核心課程的優勢和作用。
參考文獻:
[1]臧建所,唐慶菊等.目標導向教學法在“特種加工”課程教學中的實踐及成效[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11):54-55.
[2]都興隆,袁玲.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種加工技術》課程改革初探[J].科技視界,2014,(20):48,79.
[3]曹自洋.特種加工技術教學改革的探討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5,(15):44.
[4]陳勁松.機械制造專業《特種加工》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J].科技資訊,2014,(31):143.
編輯∕楊波
作者簡介:臧建所(1980-),男,吉林農安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精密注塑模具設計基礎理論、注塑模具智能化設計和理論教學方法。
基金項目: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面向新工科的機械類專業工程實踐教育體系與實踐平臺構建探索研究”;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面向新工科建設的機械制造系列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GJC1318096);黑龍江科技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工科背景下機械工藝技術專業個性化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